从开篇立言聊赵燕菁老师的《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政策如何跟进?》一文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老师发表了《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政策如何跟进?》一文。

很遗憾,这不是赵老师的一篇好文章。不知为何,文章的写作也似不象以前,甚至显示着逻辑的缺失。

文章一开头就说“房地产’放血疗法’拖累中国经济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但对于是否要先给房地产’止血’,却依然争论不休。原来开出放血疗法的医生认为一旦止血,病人的血压又会反弹(’前功尽弃’);反对的医生则认为,用放血治疗高血压一开始就是错的,如果不给房地产止血,经济很可能直接在手术台上休克。”

这第一段就写得让人诧异,所言显得主观、武断。

中国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注意是“重大变化”),这一点是供求本身诸多状况构塑的,还是只是在房地产方面去杠杆的放血疗法引起的?被赵老师称为“放血疗法”的房地产政策难道不是为抑制炒房、防止房价进一步高涨及非理性发展而生的吗?难道不是为了去房地产经济供方面的肆意、求方面的泡沫乃至肆狂,以免给经济带来更大的危害而存的吗?

现在是房地产影响中国经济,还是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现在究竟是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还是房地产放血疗法拖累中国经济?这问题同样关乎事实,不同的表述对应着不同的事实。如果从房价一直较平稳,未再大涨也并未怎么降来看,好象是房地产影响中国经济,不仅因房价高企,影响得人们相当普遍地买不起房,而且还长抑大抑着很广大人的日常消费。要说拖累中国经济,好象缘起它导致了不好的路径依赖,导致了日常消费的紧缩,导致了房屋的过量供给,导致了房屋的剩余,导致了错误的稳定预期,以致发生诸如房地产企业及其控股股东错配资源乃至不当移挪资金发展其他,从而因经营不善发生爆雷、巨亏等现象,这些好象更是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的主因吧?

在这样的事实未理清且厘清之前,赵老师非但不作事实分析,反而在文章开篇就直奔放血疗法而去,把这房地产企业房子大量积压(注意不是少量积压)、不断让外界感到意外和莫名的爆雷巨亏等现象,直归于对房地产业实行放血疗法。要知道,前几年大量发生的可是保交楼一一即把业主所购的商品房如期建成并交付这样的事,这些房可是业主已办理按揭贷款,把买房款已按约付给房地产企业的房子,而这买房款实际至少等于房子相应的建造成本+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业主竟然可能拿不到房子、可能不能按时拿到房子!发生这样的事,更可能的难道不是房地产供应方资金发生了不应该的布局和使用,发生了违背房地产本业的资金运用吗?在这种情况下,赵老师开篇就直指去杠杆的所谓放血疗法,好象太缺乏事实支持、分析支持了吧?

难道明知房地产业及炒房人显然比较多地不合理地动用资金杠杆搞楼市、续推已近甚至已饱和的楼市,在此情况下应不管这杠杆的不当运用,而放任它们被乱用、滥用?难道这样反而更经济合理,反而符合经济需要?

在不作事实分析,开篇即言“房地产’放血疗法’拖累中国经济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无视已爆巨雷的不止一家的大开发商的经营责任、违约责任后,赵老师的这篇文章便将问题焦点移到要不要给房地产止血,应不应该用所谓“放血疗法”上。

但相应所讲是混乱的。文章本来讲的是,“对于是否要先给房地产“止血”,却依然争论不休”,围绕的是“是否要先(注意是”先”)止血”,针对的状况是“依然(注意是“依然”)争论不休”,认为“依然争论”导致了应对出现了问题。但在随后的述讲中,却把争论双方分别描述为,一方认为应该继续放血,不应止血,否则会反弹而前功尽弃,一方认为根本上就不应放血、一开始就不应用放血疗法(注意是”放血”),并认为若不止血,经济很可能直接在手术台上休克。

如此所述的双方的矛盾,实际已不仅是“是否先止血”,而且已是“是否应止血”,并还有彼此似乎无对应的“”放血疗法一开始该不该用”这一额外之点。这般之下,双方争论不休的焦点,显然也已不仅是“是否应先止血”这一解决问题的点上,而还有更多的问题,还有至始至初的问题。

且不说文章所描述的后者一方的认为“若不止血,经济很可能直接在手术台上休克”,是否有夸大之嫌,也不说这后者一方认为“用放血治疗高血压一开始就是错的”是否恰当。仅从文章所述的分歧和矛盾状况虽有所对应,但也岔乱看,就应对此作个梳理、分析,从而明确真正的冲突与矛盾,适当明晰双方观点是否合理、准确,而不应在两方这等认为中直选。

对此,文章一无所解,但在随后就用“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给这一争论画上了句号,会议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基于这一重大判断,会议果断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象是对文章所述的双方矛盾作答解题了。

从文章至此的表述状况看,似乎文章所描述的前者一方被否认,似乎后者一方得到肯定,并得到进一步的具体措施的支持。

问题是,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是否就是基于和针对这文章所述的房地产状况、是否就是对该文章所述的争论焦点,而作出决定的呢?政治局会议所作出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判断和结论,是否是根据放血疗法不应该用及根本就不应该用而作出的呢?“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是不是对原先去杠杆的放血疗法的彻底否定、是不是至始的否定呢?这所述的“房地产市场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难道讲的不是虚胀乃至有些虚枉甚至显得有点疯狂的购房尤其炒房需求已得遏制,从而进入一种相对正常的需求常态、更为理性的购房状态?这所述的“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难道就是否定去不合理的资金杠杆、就是不要再反对此种杠杆?

赵老师这文章的首两段就用似是而非的表述垒砖砌墙,将应有的逻辑砌了出去,把更明确及更多、更重要的事实挡在了外面。

这使这篇文章,并不在客观、理性上开篇立言,疏思导径。

在开篇中,赵老师用“放血疗法”、通俗地打比方、讲事情,却又好象不知“放血疗法”在医学中确有此疗法,并且在现代并不象一般所认为的那般无理、残酷、野蛮,而在被科学而适当地使用;却好象并不知道医生通过在指尖短时间地放一点血,的确在一些情况下是治疗高血压的,并快捷高效(具体在哪个指尖放血至少是有经络学上的依据的,放多少血是有经临床效果验证的数量的,此方面请让医生按医学要求做,不是医生的人对此可了解但最好不要擅为、任意而为,更不要妄为)。这使赵老师此文的喻事说事也存在了问题。

很遗憾,赵老师此文的开篇已让人感到惋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