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黑星大侠
我前后背了十年的五四手枪。前两天看一个操作苏联TT手枪的视频,同54手枪一样一样的,有根携枪的皮带,我们射击时一般是一头套进手腕里的,那张著名的苏联指导员的照片里,这条皮带的一头是套在脖子里的。这些细节勾起了很多回忆。
在部队配发54手枪的基本条件是干部或工作需要,比如摩托通信员、警卫员、机要员都是配发手枪,其余的提为干部后才会配发手枪。领到手枪后一般会搞一块红布把手枪包起来放入枪套,每周六或射击后都要保养武器,手枪一般没配油壶,而每把冲锋枪或半自动都会有一个小油壶,我们会一起使用。完全分解后角角落落擦拭干净,涂上一层薄薄的机油,组装后再用红布包裹放入枪套。
那时的手枪都是放在床头的,挂挎包的位置也挂一把手枪,紧急情况下一摘就可以挎到身上。有需要时可以带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只要在军人通行证上注明携带枪支的种类编号即可。我70年代曾携带54手枪进过北京,只是要求放到挎包里。
初次拿到手枪总是想偷偷出去打几枪,关键是要有多余的子弹,两个弹夹的战备子弹不能动,多余的子弹一般是打靶的时候私藏起来的,不是太容易搞到,我攒了一个弹夹的八发子弹,跑到山里对石头、树、水射击了一次,发现也没那么过瘾,还要马上擦枪。
年轻时总幻想着挎枪骑马走天下,可真挎起枪来才知道和平时期没啥需要枪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个小分队行走在大山里,山高林密,小路蜿蜒,那天我们共有七把枪,可盼着有个猛兽出来让我们过个瘾。云南植被茂密,能见度很差,突然在我们前面几米处窜出一只黄乎乎的动物,比狗大,速度极快,还没看清就从我们队伍旁边跑过去消失了。七只枪,三只手枪四只长枪连任何动作都没来得及做。
当兵有些年头后,打枪越来越准,用枪越来越稳,有段时间我自己看守一个新安装好的机房,很坚固的独立房,带了一把五四,一只56冲,那时机关还没搬过来,大院里人员还有些乱。有天夜里我正在写信,有几个人来敲门,这里窗户的结构是外面无法看到里面情况的,外面几个人不知道想干啥,敲门敲窗,探头探脑的。我仅是用左手把放有54手枪的抽屉拉开了方便拿枪,书写的右手根本没停,头都没抬。56冲就在身后,手枪就在手边。职责所在不会开门的。
我的手枪曾在我外出时被一个小兵偷玩走火,没伤人,打穿了我两件衬衣,一个笔记本,那是我们一个小队单独在外,如果在营房里这事瞒不住。这个兵吓死了,我回来后和颜悦色的细细给他讲了危害和后果,没有报告上级,后来这个兵一直本本分分的服完役回家了。
很多年后,我的一个同学从日本回来,讲述了54手枪在日本的故事。
日本的黑社会都用54手枪,警察用点38的左轮,警察总是说火力不足,电视台就弄了个两种枪的对比。
弹匣容量,54有8发,左轮六发,54多两发、
杀伤距离,54在50米处还能击穿10mm厚的木板,点38只能到35米.
日本警察穿的防弹衣不会被左轮击穿,可防不住54.
54手枪在日本被称作黑星大侠,因为手柄上有一颗黑色的五角星。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美国、香港,点38左轮绝对干不过54,更别说左轮枪比54高的多的故障率。
那时中国枪械除正规渠道出口外,走私猖獗,曾在公海上被日本警方截获一船的走私54手枪。走私枪一部分来自越南。
后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警用手枪就都换成15发弹匣的5.6毫米口径自动手枪了。
我打过一次国产的5.8毫米口径军用手枪,15发弹匣,比54后座力小,声音小,手感好。
黑星大侠成为历史,可又是国际上收藏家的抢手货、
我相信,这个社区内有很多人用过黑星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