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有杀身之祸?就是因为身边没有好学生
李白投奔永王之前。身边也有一个像子路这样的人。李白就不会有杀身之祸了,所以身边有好朋友,有好学生多么重要。
2023/8/28---蔚然悟语
17.5
【原文】公山弗扰以费(bì)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yuè),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释】①公山弗扰:复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不扰”),字子泄。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和阳虎同时,都是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季桓子非常器重公山弗扰,派他担任季氏的私邑—-费邑的邑宰。②末之:无处去。末,无。之,到、往。③之之:前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④徒:徒然,空无所据。⑤吾其为东周乎:我将在东方复兴周礼(或周公之道)。周,周公之礼(或周公之道)。
【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是白忙活吗?如果有人用我,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在东方复兴周礼(或周公之道)。”
【王蔚悟语】 有时候,有一个忠直的学生真是幸事。孔子有子路,除了“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外,还避免犯许多原则性错误。比如子路劝阻了孔子去公山弗扰那里做事。设想一下,如果孔子真正去了公山弗扰那里做事,就会与季氏家结了梁子,季氏就会激烈地反对孔子出仕。在季氏的强烈反对下,定公就不可能让孔子做中都宰,做司空,做鲁国的大司寇。那孔子的历史就会改写。请注意孔子在被劝阻后说的那句话:“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我们发现,孔子很清楚,公山弗扰有公山弗扰的打算,而孔子有自己的想法。孔子的想法无非是想借助公山弗扰的力量恢复周礼。应当说,孔子的想法是不错的,但选择的路径不可取。孔子的想法中有机会主义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