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阴谋论:《水浒传》的剧情设定以及人物设定,成书过程

实际上,严格来说,《水浒传》是一本“编”出来的小说,而不算是完全原创的小说。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水浒传》成书之前,就有《宣和遗事》一书,里头有一大段写了以宋江,吴学究,卢进义为首的三十七八个英雄。
这本书里头啊,卢进义关胜他们是压花石纲的,晁盖秦明他们是抢花石纲的,似乎抢的是另外一波,不是老卢那波。后来卢进义那边的杨志被同事孙立咕咕咕了一把,卖刀杀人,然后前往梁山落草。之后是宋江杀阎婆惜,遇九天玄女,收了李逵等一票小弟,上了梁山。上梁山的时候晁盖已经死了,按天书,宋江当了老大。之后,大败呼延绰(书里叫铁鞭呼延绰),收上山。又有凶僧鲁智深反叛,上山。天书上的人齐了,宋江开始搞事情,后来遇到张叔夜,投降。《宣和遗事》宋江起义的部分结束。
还有一个赞诗集,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也是《水浒传》设定的来源。这里截取一段给大家看看:“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乃其后昆。”关胜的关羽后代一说,大概来自于这里。还有一个“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讲鲁智深的,可见早期的鲁智深就是一个凶僧形象。
自此以后,宋江起义这个IP开始谜一般的流行起来了。各种各样关于宋江起义的杂剧流行起来了,比如说《黑旋风仗义疏财》《豹子和尚》,更早点还有话本小说《石头孙立》《花面兽》。
这些杂剧里面啊,人物设定那可就令人,至少是我,极度舒适了。李逵是一个智勇双全,直率豪爽的壮汉,会吟诗,会唱曲儿。而燕青是一个极度猥琐的小丑,鲁智深是一个有些残暴的凶僧,关胜还卖过狗肉。还有水浒里面领盒饭的韩伯龙,不少杂剧里面是卢俊义一般的存在。晁盖么?杂剧基本上是在祝家庄就死了,所以说《水浒传》还是良心,给他续命到了曾头市。
早期的杂剧构成了水浒传一个基本的大世界观,然后水浒传的作者"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链接修改,最终成了《水浒传》一书。为啥说《水浒传》的作者们呢?我一直觉得水浒传不止施耐庵罗贯中两个个人写的,很多人有参与,其创作过程可能很像穿越奇书《临高启明》,很多人提供意见和素材,有个执笔人,吹牛者。水浒传可能有也有很多人参与制作,施耐庵,罗贯中很可能是主要执笔者而已。
水浒传,在宋江36人的基础上,调整修改增加,凑齐了108人,当然,其中约有72个人,是真三国无双里面那种大众脸跑龙套的主儿(天罡里面有少数几个,地煞里面除了少数几个以外都是)。比如说孙立,也许是因为有过咕咕咕杨志的恶劣经历,被作者团集体diss,被悲惨踢出36天罡。摸着云杜千,也就是水浒传的摸着天杜迁,宣和遗事里没什么存在感,《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没他,于是他也下去了。于是作者团经过筛选,定下了108星的顺序。剩下那近70人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朱武,陈达,杨春,似乎是映射大萌的开国元勋们,单廷圭是把历史上一个武将移到本书里面来。我严重怀疑,72人里面,有作者的朋友跑龙套。同时,如果武植和潘金莲的故事是真事的话,《水浒传》就是化用当时的流行事件,写进小说。
水浒传初稿成了以后,经过很多次修改,不同的版本出现了又消失了以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打个比方,假设《临高启明》完本以后,马前卒,吹牛者这一大批执笔的啊,提供素材的啊,作古以后,后世一两百年内有些书迷,对这本书进行一些修改,说不定《临高启明》日后也能是名著哦。
关于《水浒传》和《临高启明》的类似之处,以后再讲。
水浒成书之后,在数百年内,风靡全国,不但续书众多,而且影响了后世各种小说的创作,《说唐》《说岳》《杨家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水浒传的影响。相比之下,《三国演义》的对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可就小多了。水浒传不但风靡大明上下,还火到了朝鲜日本越南。日本甚至写了很多水浒传的续书和仿品,《南总里见八犬传》就是其中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那么几部游戏和动漫,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影响力可没有水浒传大。
东拉西扯写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说一句“反对阴谋论,打倒吴闲云,梁宏达之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