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店翻新复业实事求是或将带动新业态
位于新马路西端出口、空置多年的国际酒店,经过多年的翻新加固及改造工程后,于八月十八日的「好意头日子」重新开业,并转型为经济型酒店。据酒店负责人卢嘉颖称,酒店目前可提供约九十六间客房,部分楼层仍在翻新,完工后客房将增至一百二十四间。她指出,现时旅客的消费习惯已改变,倾向深度旅游,到横街窄巷了解澳门的历史特色,选择住宿亦更注重出行便利,酒店位处旅游景点周边,相信有吸引力,特别是一些背包客。她希望酒店活化经营后可增加旧区人流,为旅客带来更多住宿选择,同时带动附近街区的消费,希望可以活化旧区和带动经济。
国际酒店翻新复业并定位为二星级酒店,没有片面追求当年「全澳最威」的辉煌历史,而是转型为经济型酒店,是实事求是之举。一方面,酒店的新业主与时俱进地感知到,随着时代的进展,国际酒店当年的「销金窝」模式已经是「俱往矣」,而且其本身结构也不具备改建为豪华型酒店所需的各种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地区已经发展成为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因而也恰巧地契合其「国际酒店」的名称,更重要的是,竟然与三年疫情后内地游客的旅游消费模式新形态所吻合,并「立竿见影」地回应行政长官贺一诚有关本澳酒店的价格欠缺竞争力,尤其是星级酒店比例失衡,五星级酒店太多,特区政府中期会研究增加三星级酒店比例的构想。而且,连同新马路已经或正在改建的几家经济型酒店,再加上「澳娱综合」活化旧区的承诺,包括将「澳门皇宫」重新停泊在内港等,可能会对新马路西端及周边旧区的经济复苏产生拉动作用,甚至让这个历史上的最主要消费区域重振辉煌。
原建于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一年三月九日开幕的旧国际酒店,是当时澳门最高最宏伟的建筑物。其外形线条明朗,巍峨宏伟,傲视海傍。因而内地邻近县市不少有钱人家来澳玩乐,多在此租住居停。天台所开设的歌唱夜总会,先后有著名乐师刘天一、梁以忠、吕文成等驻场演奏,著名歌星张月儿、徐柳仙、李少芳等演唱,可谓一时鼎盛,吸引知音人。不少名人、明星访澳,也都会入住国际酒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少粤语片亦可看见国际酒店的身影。而且因为该酒店位处新马路龙头位置,香港游客经内港码头来澳的必经之地,是澳门的一个重要地标,很有代表性,「老澳门」对国际酒店充满感情。
但由于客运码头外迁,及「澳娱」夺得赌牌后新建的几家酒店都附设有豪华的新型消费设施;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澳及海外投资者觊觎着「澳娱」的赌牌将于一九八七年约满,因而掀起「十大酒店」建设高潮,基本上都是以计划参加新赌牌竞投,而以豪华酒店的规格兴建(后来「澳娱」先后多次续约,这些酒店「夺牌」梦碎,但其中有些利用其原设计的设施,开设「卫星赌场)。因此对既是本身设施落后,也是旧区衰微的国际酒店形成冲击,因而在一九九六年结业,此后建筑一直空置,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新业主于二零一四年至二零一五年间,历经艰辛,在原业主的五十多位后人手中收购了国际酒店的股权,并聘请建筑师蔡田田主持翻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定位为二星级特色精品酒店,并保留建筑外貌立面,内部亦保留原有特色。整个装修工程分为地基加固工程、结构修复工程、酒店精装修工程的三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完工,而且也赶上了内地游客住宿消费转型,对经济型酒店需求大增,及特区政府下决心活化旧区的潮流。
「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内地的「经济型酒店」也已经成行成市,产生了系列的知名连锁快捷酒店品牌。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归纳总结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三百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经济型酒店」紧扣酒店的核心价值——住宿,以客房产品为灵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务,从而大幅度削减了成本。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显示,在目前内地饭店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经济型酒店经营利润率却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经济型酒店的业绩,已占了酒店业市场份额的一半「江山」。经济型酒店拥有广阔的增长潜力,尤其体现在它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上。受益于休闲旅游和商旅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型酒店前景光明,未来十年经济型酒店至少还有十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因此,发展建设「经济型酒店」,这是进一步推广澳门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向。实际上,一方面,随着近年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大型高级酒店开完一间又一间,房价动辄就是一、二千元一晚,在节假日更是飙升至几千元甚至一万元以上,这已并非是一般游客可以负担,也是制约旅客「过夜率」偏低的一个重大因素。另一方面,近年澳门特区政府积极进行打击非法旅馆工作,这当然是受到本地居民尤其是有地下旅馆的住宅楼宇的住户的拥护,但由于配套措施尤其是廉价旅馆跟不上,而为澳门旅游业发展带来非正面的影响。
现在有一个规律,就是游客的消费构成,越来越不重视住和食,而是游玩和购物,尤其是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和游玩项目。在内地经历了三年疫情,游客的消费形态已经转变,而且年轻人已经成为出外旅游的主力大军的新态势之下,澳门多建经济型酒店,就不但是促进澳门经济复苏发展的一条捷径,而是更是今后澳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提高游客过夜率的好方法。特区政府适宜开动脑筋,鼓励更多投资者兴建经济型酒店。
而且在新马路及周边区域兴建经济型酒店,也符合经济型酒店的四周三百米半径范围之内应有满足客人综合需要又步行可及的餐馆、酒吧、商店、邮政、娱乐、便利店等设施,交通站点也应较近的特点要求。倘若能将新马路、十月初五街等一带旧城区的残旧楼宇,改建为经济型酒店,还可起到搞活新马路后段等旧城区的作用。再加上特区政府正在努力活化旧区,包括要求博企深度参与旧区活化建设,也包括自行推出「福隆新街步行区计划」等活化旧区的计划措施,相信当年的商业中心区域,能够重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