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战斗舰的命运预示着什么?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欺负小国航母和核潜艇好像排不上太大的用场,而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发生的战损,也都是在近海水域。于是在2002年,美国海军提出了“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的概念,标志着其“近海战略”正式替代了“远洋战略”。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英文:Freedom 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自2002年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设计,首舰2005年6月2日在美国马里内特海事公司位于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的造船厂开工建造,并于2006年首次服役。几乎从一开始,这种异想天开的军舰就与事故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4月,LCS项目监管部门在一个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中称,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已遭受640个设备故障,包括发动机故障、船体裂痕、腐蚀。并且在海上航行时,多次出现断电事故。2013年2月,美国海军表示同意为每艘LCS及其任务模块平均付费5.19亿美元。要知道,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的造价才2.2亿美元,这修理费比造价还贵一倍以上。

最近,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当地时间17日报道,美国海军于本周一在佛罗里达州梅波特海军基地为“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苏城”号举行了退役仪式。这艘昂贵且问题丛生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服役不到5年,就“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提前退役的原因是美国官员认为,这种军舰在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行海上战斗时幸存下来的几率很低。

自己的质量不行,却要拉上中国作为借口,背后的真实原因是美国海军不愿意再往这个无底洞贴钱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造舰能力直线下降,不仅仅是濒海战斗舰质量堪忧,航母和核潜艇也是问题频出,趴窝一大片,修都修不过来。如果谈生存几率,在中国的反介入能力面前,美国的航母和核潜艇又能好到哪去?难不成也要一起被淘汰?

制造业拉胯,提高生存几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实一点,在家歇着。如果到处生事,生存几率将无限接近于零。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