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革命、建设的昔与今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革命、建设的昔与今
——从“活的灵魂”曾解打江山立国与坐江山建设新中国的难题,想到解当今现实新问题
【提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用这“活的灵魂”曾解打江山、坐江山建设新中国的难题。也应、会用此来解现今、今后的现实新问题、新难题。&确须看到现实的问题、难题。并且需以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为指导,如同中国革命在“中心城市暴动”不成功时,实事求是的看到问题,认知需要改弦更张,创新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的道路;如同改革开放当时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按现实情况下人会怎样,实事求是的创新方法、政策、路径等物质的制度、环境,以此影响改变人的思想乃至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列宁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不仅在《矛盾论》中重申了列宁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而且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根据这一原则创造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创造性地把实事求是明确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大胆解放思想,从而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上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保持了一脉相承。
二、“活的灵魂”曾解打江山立国与坐江山建设新中国的“昔”之难题
在中国革命中,当“俄国革命一声炮响”时,带给中国革命者的示例和启示是:从国家权力结构和功能等来看,以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实现社会变革,是颇为合理、高效的。但是,这个道路在中国的实际落实,却累遭失败不成功。这曾经是中国革命遇到的大难题。
可以说,此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实事求是,发挥了指导作用。这一“活的灵魂”,让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客观的现实是,中心城市暴动,在反动势力强大的中国,只是“乞丐与龙王比宝”,只会损耗革命力量。于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变革创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成功!
打江山立国成功了,坐江山建设新中国,中国又遇到了难题。
这里仅据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农村改革调查组1981年陕北农村改革调查,可以看出,此前农村存在四个问题:
第一,劳动“生产大糊弄,干活一窝蜂,出工不出力”;
第二,工作上粗放浪费。
第三,分配上平均主义。
第四,干部不参加劳动,社员负担过重。
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解决了这四个问题。调查中农民反映,“实行联产承包、包干到户以后,交够国家,留够集体,剩下都是自己的,获得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心里非常踏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了农民意愿,成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好的路子。同时,也解决了干部不参加劳动和社员负担过重的问题。生产队干部也参加劳动,自己也有承包地。农民负担减少了,原来收成都交给集体,分配起来,队里多吃多占,给农民增加好多负担;现在就减轻了,最多给(队里)一点点补贴。这四个问题解决了,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分配也合理了。”
这实际上就是,看到民众在一般管理水平、比较粗放的公有、集体体制下,会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利益的考量,而影响生产积极性。
而面对客观实际,按当时具体情况下人会怎样,实事求是的来构设、创新方法政策路径等物质的制度、环境,通过“实行联产承包、包干到户”,影响改变人的思想乃至行为,从而达到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这是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三、中国也应、会用此“活的灵魂”来解现今、今后的现实新问题、新难题
现今中国社会的新问题、难题,还是存在的。
例如,见有媒体评论,两年前的教育界“双减”。在教培行业被套上重重紧箍咒后,课外补习依然存在,只是从地上转向地下,成本更加高昂。轰轰烈烈的行业整顿在缓解“内卷”和降低养育子女成本方面作用有限。
或许可说,这也是教育改革在现实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后代培育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为了培养好孩子,特别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更好些,在升学竞争中考好,家长们都是:不惜费用、劳苦、工本的。
现在的教育,由于考试选拔机制,使得对各类学校教育、培训层层加码,家长是(有不得已成分的)不反对乃至有配合、促进的。这就不可能跳出为录取、高就,而层层加码、争先恐后的漩涡。
教育改革、教育减负,也就出现难于到位,彼伏此起、回潮的现象……
或许要说,这是一个“两难的悖论”:不经过以分数为标的量化考试选拔,难于落实比较公平、公正的选拔;但以分数为标的量化考试,又会在现实中难于避免为录取、高就,而掉进层层加码、不惜工本、争先恐后的漩涡、怪圈。
人们确须看到这个现实的问题、难题。并且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为指导,如同中国革命在“中心城市暴动”不成功时,实事求是的看到问题,认知需要改弦更张,创新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的道路;如同改革开放当时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按现实情况下人会怎样,实事求是的创新方法、政策、路径等物质的制度、环境,以此影响改变人的思想乃至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
推而广之,对其他问题,例如反腐廉政勤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经济发展等等问题,也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这个“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来解今天和今后的问题、难题……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
http://www.陶文庆.cn
个人主页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user/personal-homepage?uid=80966
个人知乎主页
https://www.zhihu.com/people/twq5105
===
参阅资料——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8302455969418525&wfr=spider&for=pc
《1981年陕北农村改革调查》2023年07月31日《报刊文摘》摘自《百年潮》第1期 作者 陆百甫
陈婧:医药反腐风暴卷了谁 | 联合早报网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30814-14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