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不同的级别价格不同,收烟叶的人为了平账,他就敢压你们散户的级

【本文来自《就这种情况,一样有人说我们村的干部捞了不少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华人之中
  • 赞同您之所说,农村需要有能力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农民。

    只是更希望您和您的村里人把自己看作乡村人而不是农民。“乡村人”在文化学上真是个意涵实际很高的称谓,一点儿也不低档。对此,您可能不信,但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容我以后另行写文专说吧。乡村人这种称呼更恰当,除前述原因外,还因为”农民”实际是个职业称谓,乡村里实际有、也不止有农民这一种职业,乡村未来更需要更多不同职业,比如农业里就有耕作师、育种师、田间管理师、土壤检测分析师、肥料配方配置师等等,村庄里也需物业管理师、幼儿托育师、保险人、工程师,乃至荼吧师、咖啡师。象您村里是搞烟叶的,如把烟丝切成前的工序能在本村发展起来,也可多出不少相应的专业工种和专业人员。希望你们能不被“农民”所限,不要自认为就是种田的。做地上之活按传统说法本来也叫做工,这工本身就是可不断细化并专业化的,本也可向工人、技师、工程师角度发展的,现代农业不是将分工早如此变化了吗?

    希望贵村正在上学的娃们不管对农业感不感兴趣,都能有知识化、专业化的意识和发展意愿,这样至少能更早地发现、挖掘、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为未来就业、创业自铸更好基础。

    也祝愿贵村已离村在外就业,但还愿回村的人,看一看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和乡村里的发展和未来需要有没有结合点,如有,不妨多思考、琢磨点,增进本领,强化专业技能、专业渠道的应用能力;如无,不妨找更有结合点的工作。如此之后,适时回乡回村工作、创业。带技能、产业发展回乡,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还是会容易得到政策支持、得到一定财税扶助的,比单在城市打工强。您看,为使集中安置人员有产业,政府这是付出了多大代价。这种支持在菌菇发展起来后,是会移转的。

    山区的发展貌似比平原难,但山区的不少优势的确是独特的。它至少没种植上的一些限制。发展农林牧甚至草上的优势内容、独特内容,要比平原地区种田更容易见到比较优势和效益。

    以上说得不一定对,谨供参考。

    深谢您的介绍!

烟叶切丝是卷烟最后的程序,烟叶烤完后,我们自行在家里分级去到卖烟的地方,他们再给你定级,这里就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也是村民出去打工的主因之一,本身如果愿意种烟的人,种个15-20亩,是可以有个5-10万纯收入的。烟草一季虽然比较长,也只有六七个月,其中三个多月比较忙。这个收入如果在照顾家庭之类的,在家里还是可以的。但是定级这里,定级的人有一些人性上的考量和政治上的考虑,不管这两种出于那一种,都损伤了小户农民的积极性。

由于大户现在接手了种烟,我们村有人接收,所以没人考虑这件事情了,再者说,政治上的考虑,是政府的意见,人性上的考量,政府里的人也清楚,也想了很多办法,没有办法杜绝。

因为本就是一个产物,简单说,就是大户需要自己的烟草卖一个好价格,政府从产业上考虑,如果不给一个照顾的价格,大户明年不种了,一个大户顶两三个散户,再大一点的可能顶十个散户。这个照顾就是提级,烟草不同的级别价格不同,提级后,本身值5块一斤,他就能卖八块,收烟的人交给烟厂自然交不上,那就只能压散户的级,把散户本来10块的8块的全压到5块,以达到平账。晚上他们还要加班把白天定的级别,重新归类,不然按那级别交上去,自己工作就要丢掉。有了政治正确,大户自然也会想着给收烟定级的人送钱,送物,拉关系。小户就算送了,你那点又算得了什么?这些就不展开说了,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没有杜绝,主要还是对大户的维护是政府工作人员从自身政绩出发的,这是死结。这些不展开说了。那烟草收到县里,有厂家来验收,拉到卷烟厂,还有很多工序,最重要的是发酵,不同品牌的烟,以前都从云南进烟叶,为什么味道不一样,就是发酵配方不一样。压实的烟叶发酵后才切丝,装卷。所以生产不会放在产地。

我们烟的均价才十几块一斤,一包烟20支的烟才20克,以前包装上印的,现在有的印的是30克大概加包装一起吧。本人不抽烟,记得不是很清楚。

农村可以发展多元经济,但都是重投入,有些产业,管理得得好,产出就好,季节和气候也在管理范围,这就跟传统方法不一样,传统是什么季节气候,全看天老爷,实际投入大一点管理介入多一点,是有用的,这些在别的地方已经是有成效的,当然这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科学的运用,新农人需要像老农人一样,一件事干一辈子决心,就一定能比老一辈子做的更好。但是农业作物管理就要偏向大管理,几百亩地,气候,土地肥情不一样时,怎么统一管理,农药的合理运用,不浪费不超标,虽然我们市早几年就发文,农村孩子上职高和中专免学费,城市户口学农也免学费,目前还没听说学农的人回农村重振祖宗基业的。。。。。

另外就是山区虽然看着比平原比水资源不足,是因为水都流走了,南方的山区,降雨量还是很足的,这些投资就能解决问题。而且平原地区,如果水灾,旱灾,容易造成绝收,在山区永远不会绝收,本身山区因为气候,地形多山,影响日照,产量要低一点,但是从来没有绝收过,这也是古代流民多涌向山区,因为山区虽然艰苦,但是能混个温饱。比如水灾,山区隔一段有熔洞,有地下暗河,自然就排走了,大水也泡不过两三天,一般就几个小时,玉米等夏季作物根本不怕,除非连阴雨时间长了,杆子变脆了风一刮就断了。烟草比较怕涝,泡一天只要水没过顶了,烟就不行了,但是烟草近两米高,山区没有多少能装水的地。旱情我老家基本是秋天冬天旱情,春夏很少见,也不长。但是山地影响,日照不足的优势就来了,太阳早上能照到的,下午山档住了,蒸发就少了,甚至于晚上比较凉,还能结露水反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