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拿出一部分资源,搞自己的车赛

【本文来自《“不造车”的华为,和奇瑞合作推出纯电轿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白卒
  • 中国这几个车企应该联手成立“电动车F1拉力赛”联盟

    中国有自己的电动车技术,有比赛赛道,有直播平台

    培养本土赛车文化,长期做肯定能赚钱,还是赚全世界的钱

----------------------------------------------------

太对了!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拿出一部分注意力,搞自己的车赛。

赛车,和奥运会一样,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是实打实较量,检验不同品牌技术实力,工艺水平等多个方面能力的舞台。

能在某项比赛中脱颖而出,比做很多独角戏的广告有用的多!

敢说你的车好?拉过来,去勒芒极速跑24小时,或者去巴黎达喀尔跑一趟,能顺利地完赛,不用你多说什么,谁都知道你的东西经得起考验了。

电车时代,我们有没有能力以某种形式让电车挑战过去燃油车登上的顶峰,让更多人看到电车不仅仅可以在城市里通勤?让燃油车拼命固守的市场份额更加迅速的垮塌!

----------------------

吃了一口饭回来看到这个回复被小编转成文章了,那就索性再多说几句。

经过近四十年的引进和发展,咱们的汽车工业早就具备了全球顶级的制造能力,以及第一梯队的开发设计能力(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议题暂时不去争辩,那个是咱们没有人家百多年的积累,想尽快赶上人家不现实,所以选择另辟蹊径),我们国内现在已经推出了一大波自主品牌,都能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销售到全球,前段时间去中东三国转了一圈,不少在国内不太吃香的品牌都能有稳定的销量,真是国乒那句“拿世界冠军容易,拿国内冠军难啊”的汽车圈翻版。

但在中东当地市场,我们目前的竞争对手还是日韩系几大品牌。

我们靠什么突围呢?继续走质优价廉的路线吗?延续我们前面几十年的传统,靠拼命生产廉价的必须品积累财富?我一直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欧洲的同行学习,而不能跟在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屁股后面了。

如何做到同样卖一辆车能挣到更多利润呢?还是得靠品牌溢价。而溢价就要靠品牌,如何树立品牌则是在成功获得造车技能以后,需要进一步要去钻研的学问。

如何让一个普通的东西让你觉得闪光,神圣呢?这在我看来绝对是西方文化钻研两千年的不传之秘,是随着宗教传播,不断在教团的延续和推广过程中得到持续实践和深化的一门学问。而这门学问同样也扩散到各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广告和电影应该是最耳熟能详的两个舞台。而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007》系列电影不断地神话阿斯顿马丁,才让这个符号有了独特的魅力;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也多次融入宝马摩托车的广告,这些都把某种形象象皇冠上的宝石一样嵌入黄金托爪之中,让它在茫茫消费者眼中隐隐地有了一丝“神圣”的光芒。

回到正题上来,举办自己的车赛,就是抢过话筒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手段之一。这不仅仅是告诉世界上其他国家市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某种手段,让我们国人知道我们真的走到了世界顶端,实现了某些“世界顶级品牌”都做不到的事情,用硬实力去拿回我们在汽车领域的骄傲。我们不仅仅有全球最大的产量和最大的市场,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可以是在某些角度,某些领域里最好的车!接下来,我们将把这个“某些领域”逐步地扩大!

同样的,就像奔驰多年以来始终如一地赞助网球大师赛,沃尔沃则青睐帆船,其目的不仅仅是露脸,更是要把自己和某种形象和意味进行绑定。而说到我们国内品牌,我现在能想到的好像都是在足球圈的一些赛事有关。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