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中国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
宋代以后,中国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
按照京都史学派的观点,中国宋代最早开始了近代化——“东洋的近世化”。但是,这种近代化却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正如一些历史学家说的一样,近代以来,中国一切问题归根溯源都可以从宋代找到源头。因为这种近代化不会自己发展出“工业革命”而是发展成了“勤劳革命”。商品经济自发地发展决不会导致欧美那种资本主义,反而腐蚀、瓦解了原有的社会。这种腐蚀、瓦解和官僚对社会的控制结合起来,互相利用、互相作用,导致中国在两宋以后,随着战乱的结束、经济的恢复,国家组织力却极度衰减、官民矛盾极其尖锐。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原政权,那么也许摸索出一条别的道路。但历史不存在假设。随着国家组织力的衰弱尤其是官民矛盾,周边的游牧(渔猎)民族就会为了掠夺财富呼啸而来。尽管从纸面上看,中原政权居于优势,但实际上却不堪一击——因为官民矛盾和商品经济的腐蚀、瓦解,人人都为自己,反而不如那些带有原始社会色彩的农奴制政权。
这样每过一百年左右,积累了大量财富就被洗劫一遍。朱元璋,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相对于宋代实际上采取倒退的方法(正是本文论述的)。但这种方法到明代中期以后,也在经济(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失效了。所以,明代中后期和宋代又有些类似。发展到1840年,“呼啸而来”的已经不是长城以外,而是海上;他们也不仅仅是掠夺财富、入住中原而是把妄图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最终沦为半殖民地)——中国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史,其实就是对宋代以来各项弊政彻底革命——不仅改造了中国,更是再造了中华!从而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实现现代胡的新路——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并且为世界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西方、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这也是我在《万里征途人未老,千年内卷得宽馀》中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