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河北,了解这个地方,我给出几点建议

【本文来自《河北:蓄滞洪区退水还需要一段时间,总的时间大约在一个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公众号相信自己的兔子
  • 河北是我的家乡,这次大雨真的是为家乡挂心。

    河北历史上一直饱受水患,河北的境内河流不少,因为西边是太行山,河北境内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太行山,北京北边的发源于燕山。

    河北整体的地势,西高东低,又以天津最低,所以河北中部以及北部的河流大部分汇集到天津入渤海,北京的河流基本上是直接向东经过天津入渤海。

    还有一个特点,河北中部是个低洼地带,有9条河流汇集在此,就是华北明珠白洋淀,汇集后向东北方向流入天津入海。

    上一次河北人民对洪水的记忆是1963年,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一个甲子了,上一次河北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也将近50年了。

    1963年,也是特定暴雨不带停的,多条河流汇集白洋淀,白洋淀有一条千里长堤,水位不断的逼近大堤警戒水位,再加上北京到海河的水,直接威胁天津,一旦失守,洪水能抹平整个天津。

    而天津是哪个时候我们国家工业重镇和大城市,一旦被淹损失不可估量,在此情况下,保定人民决定保天津,河北中部的河流几乎决堤分洪,天津保住了,保定大平原上的水都有一米多,哪个时候的房屋大部分是土坯房,损失太惨重了。牺牲太大。

    63年大水后,毛主席发出了根治海河的号召,整个河北人民动了起来,基本上出太行山的河流,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库,当时以村为单位,自带干粮轮流修水库,这个建设持续到了七十年代末,全部建成。其中就有我的父亲以叔叔伯伯们。动员的人力百万都有。

    这些水库到现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次大雨,我家乡的两条河流,同样是大雨,但是直到8月1日才开始泄洪,极大的减轻了白洋淀的压力。

    八十年代中期后,华北出现了干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正好八十年代后期也是我们国家城市大建设时期,工业启动,用水量成几何的增长,好多河流处于干旱状态,地下水位从原来的十几米下降到七八十米,华北大漏斗,白洋淀都快干了,也促使国家建成了南水北调工程。人民对洪水的概念慢慢淡出,防洪转为要水,找水,水利设施就拖后了。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降水带开始北移,以后大的降水期来了,防洪的压力急剧上升。

    就以这次大水为例,严重的地方除了涿州还有南边的衡水市献县,启动了四十八村的泄洪区,也就是要淹四十八个村,献县的河流不经过白洋淀但也是流经天津入海。

    在地图上看涿州,涿州的拒马河从太行山出来向东,从涿州城的北面经过,在东北角开始向南与从北京方向的琉璃河汇合直接向南进白洋淀,正好围绕涿州城,呈半角型,这段河叫白沟河。

    我们都知道,洪水是上游的+本地的汇集后,如果不能在本地的湖泊消纳,必须有效的排出去,才能做到有效的防洪,但是从地图上看,白沟河的河道明显偏窄,有些河道还有变窄的,这次涿州出问题的就是涿州城东边这边,涿州城内的水不能有效的排出,白沟河不能有效的下泄。

    白洋淀是我们国家未来的重镇雄安新区的所在,如果河北中部的洪水都入白洋淀,那么雄安就得面临极大的威胁,白洋淀的排洪就极为重要。如果再来一次63年那样的洪水,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白洋淀入渤海的河流只有一条,叫赵王新河,河道也不大,泄洪能力有限,如果是63年那样的洪水,雄安,天津同样危急,我在这里呼吁,白洋淀急需新建一条新的河道,白洋淀出口距离天津入海口直线距离不过130公里左右,按照我们国家的基建能力,根本就不是什么事,这条新排水渠还可以作为灌溉渠,平时发挥灌溉作用,不是闲置几十年才可能用一次。这样加上整个水系的联动调解作用+气象预报,河北应对洪水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包括献县泄洪的哪条河子牙河,它的上游就是衡水湖,也是同样的问题,河道太窄。行洪能力太低。

    还一个问题就是河北的河流土堤多,这些年年久失修,土堤变矮,变播,也需要大规模的整修了,一些险要地段需要建混凝土堤墙,增加牢固度。

    我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

我生长在这个地方,了解这个地方,我给出几点建议,我知道观网的网友们覆盖面广,希望我的建议能传导到决策者,作为参考。

1、河北这个地方历史以来旱涝极为不均衡,又因为地势西高东低,地势相对平坦,平原不容易存水,旱涝容易走两个极端,涝的季节依仗白洋淀衡水湖等几个平原湖泊,一旦这两个地方顶不住就直接威胁下游的天津地区,如果硬顶就威胁现在的雄安新区。

2、华北的气候在胡惟庸400毫米降水线右侧,但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初时间段,冬旱,春旱是常态。雨量表现为,持续时间短,量大,像这次两天的时间就达到了400毫米左右,但是只是持续了3~4天左右,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地区,是人口大省,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对水的需求量巨大,水是宝贵的,怎样平衡调解旱涝不均的问题,意义重大。

3、河北的河流大部分发源太行山,燕山,北京的两个水库,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就是燕山,但是这些地方的气候都是能影响到的,比方这次大雨,太行山里的水库上游也是暴雨,入库量急剧增加,下游平原也在下暴雨,这样就会形成洪水叠加。

4、1963年特大洪涝灾害后,毛主席发出了根治海河的号召,河北省,北京市,出太行山的,燕山的等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出山口处基本建成了大大小小的水库,在七十年代末基本建成,但是哪个时候是动用了当时我们的能拿的出的最大的人力财力,建成的标准形成的效率,放到现在看,肯定是低了,

5、所以我建议的第一条,能否在原有的水库基础上,加高加宽,或者,再增加更上游的水库,成阶梯水库,有效拦截太行山的山洪。结合第二条,冬旱,春旱是常态,但是河北作为农业大省,春,冬也是用水的主要季节,所以再增加上游水库后,蓄水可以在春东放水,有效缓解冬春用水问题。

6、因为依仗白洋淀和衡水湖的蓄洪功能,雄安新区,和天津地区的压力必然极大,上文我发过,白洋淀经天津入海,只有一条赵新王河,泄洪量肯定不够,虽然新闻里,说的比较隐晦,是在涿州分洪了,没有增加白洋淀的压力,暗含的意思不言而喻,怎样发挥白洋淀的功能,既能防洪泄洪,也能储存下宝贵的水源,我的建议是再增加一条排洪渠,这个白洋淀在雨季储存下来的洪水通过排洪渠,在冬春旱季作为白洋淀下游河北,天津地区的灌溉水渠,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白洋淀入海才130多公里,路线很短,干区与支渠结合,可以有效的消纳白洋淀储存的洪水,在夏天雨季到来前,腾出一部分库容来,消纳洪水,收益必定大于投资。

7、还是以涿州为例,从拒马河流过涿州到白沟河,在地图上与我老家的河流对比,河道明显是窄的,同时白沟河没有其他的干渠分洪,泄洪量必然低,不能有效的排出去,不得不启用分洪区分洪,所以我的建议是加宽加大白沟河的河道,同时增加一部分干渠作为灌溉用水,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分一部分洪水,不至于洪水过于集中淹没涿州城和分洪区。以河北的主粮玉米为例其实泡个三五天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河北的土质为沙土质,渗水能力是很强的,一般20~30公分的水深,七八天就差不多深完了,这样就能有效的减轻白洋淀的压力。

8、在毛主席发出号召根治海河后,建成大大小小的水库后,配套的河流干渠和支渠也同时建成了,现在我老家的干渠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流经村子的支渠,因为这几十年来干旱,挖出来的支渠慢慢的干旱被重新填平了。重新变成农田,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主要大的河流增加支渠,为春冬旱季作为灌溉水。

9、这些天因为干旱,河道年久失修,经不起大流量的考验,极易决堤,又因为这些河道里没有拦水坝,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白白浪费了,所以我的建议是整修河堤,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河堤,险要地段用混凝土做坝墙,在主要河流里增加拦水坝,洪水前中期打开,放水行洪,洪水末期启动拦截一部分水补充地下水,是雨量不均时可以有效错峰,减轻白洋淀的压力。

9、河北抗洪的关键在白洋淀,白洋淀的关键在上游来水的大小和白洋淀排水量的大小,如果上游能有效的错开来水量,那么洪水就是宝贵的水资源,旱涝不再有,风调雨顺不是梦,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