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洛阳人,在为洛阳光辉历史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会客观地看待历史大势

【本文来自《《长安三万里》洛阳路演被观众举牌喊话尊重历史,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一名洛阳人,我非常赞同评论区里“锅里有,碗里才会有”的看法。目前,我们文化产业还比较薄弱,我们国家各地区都有很好的文化底蕴,但是要文化产业做好了,做大了,才有肉吃。纠结文化产品里的这些细枝末节真是没多大意思。

另外,评论区里有大量比较西安和洛阳的都城历史的论战,充满了情绪化的喷。

首先,西安和洛阳地区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西安,地理优势是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粮食够多,能养活超大城市人口),南边山里有矿,西北有畜牧业(金属和畜牧,军事实力强),另外山河四塞(不怕诸侯作乱)。确实是成就帝都霸业的不二之选。这就是萧何告诉刘邦汉朝要继承秦在关中定都的原因,反观项羽要衣锦还乡,毫无战略眼光。正是这巨大的区位优势,使得山东六国对关中地区难以构成威胁。汉和唐之初,都是受到更多来自西北游牧民族的威胁。

随着千百年来的开发,关中地区土地逐渐贫瘠,资源逐渐匮乏。而我们国家的经济高地随着春秋吴越,三国东吴,南朝的相对稳定开发,已经转移到东南。唐朝时期,就需要漕运来维持西安地区巨大的人口消耗。洛阳相对更加靠东,漕运更加便利和富庶,这也是洛阳被称为东都。唐朝之后,中国的经济高地在东南方向,军事高地在东北方向。自此,西安就告别了帝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所定,无论文人墨客如何感怀,都无法改变。

洛阳,地理区位,河洛平原,百里之地,虽是十省通衢之地,也有山河护卫。周公用土圭测量,定洛阳为天下之中。周之后,受百里之地的资源限制,洛阳再难称为大王朝的定都之选。但是十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又成就了洛阳在大王朝的巅峰时期里里光芒超越了西安。同样随着经济高地位于东南,东京汴梁比起西京洛阳的漕运优势,让宋朝人放弃了洛阳的军事防御功能,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立了超级大都市。日寇侵华,37年全面抗战,38年开封沦陷,44年洛阳沦陷(这也是洛阳几无完整城墙的原因,都是被日寇轰炸的)。由此可见,洛阳与开封的军事防御能力对比。正是同样的区位交通优势,开封与郑州只能光亮其一,开封代表着古代漕运,郑州代表着现代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毫无疑问,西安和成都都是我国的战略纵深要地,而洛阳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城市。这个定位也不是随着谁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天然地理如此。

作为一名洛阳人,在为洛阳光辉历史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历史大势。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坚定不移的解放思想是我们洛阳人乃至河南人建设家乡的唯一出路。

我骄傲我们河南有胖东来这样光辉夺目的企业,正是这样朴素的文化土壤才能诞生出这样以人民为中心的良心企业。向胖东来学习,我不贪恋他方,只愿建设好我的家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