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这个论调,行得通吗?

【本文来自《雁默:耶伦不只来要钱,还想证明中国为什么该打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反馈和补充几点:

1. 耶伦要想明白,“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这个论调,在2008年行得通,甚至在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前都能行得通。但现在中美之间全面开战,比冷战还冷,这时候让中国救美国,美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是耶伦一个人无法决定的。耶伦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但最后仍然是个带话的,把中方的立场带回去,仅此而已。

2. 白宫人士所谓的“美国三权分立,行政无法限制国会”,完全是糊弄人的话,有些政治常识的都知道。布林肯访华前后美国的表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只要白宫想去限制国会议员的言论,就总有办法,白宫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3. 赞比亚贷款一事,从技术角度讲,一个贷款人不能既是“最后贷款方”(Lender of Last Resort),又是“优先债权人”。“最后贷款方”一般指为借款方承担兜底责任的一方,通常是一国的政府机构。既然承担兜底责任,“最后贷款方”就要在满足其他债权人要求后,最后受偿,不能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偿。

4. “多边金融机构需要“AAA”信用评级,才能给出如此优惠的条件,若参与减债会影响评级,以致未来贷款就发不出去了”,这是IMF、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自己的问题,关我们什么事?IMF、世行等自有能量去干涉评级机构,再说一遍,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5. “非洲国家要的是所有债权人共同担负责任,而不是只找一只替罪羊,当然,这同时也是中方的立场”,这种立场其实对中国是不利的,因为中国的债权到期日要更早,应当更优先受偿。但考虑到赞比亚的实际情况,赞比亚的立场已是对中国影响最小的方案。

6. 耶伦想让中国加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俱乐部”,同时不让中国获得足够的发言权,这是痴心妄想,就算是在商言商不考虑政治因素,依然是痴心妄想。我们有足够的美元,为什么要加入一个只能出钱不能说话的俱乐部,还要整天被指指点点?要么别影响我们自起炉灶,要么给发言权和决定权。

7. 如果耶伦想赚第三世界的钱,不如加入亚投行和金砖银行,出点钱,作为股东按出资比例拿话语权。

8. 对单独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有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响应耶伦等的吁求:只要能减免债务就行,不用管是哪个主体减免的。但中国要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讲清楚,如果赞比亚一事按照耶伦等的方案落实,以后中国在提供贷款时也要增加偿债风险的考量比重,或者提出条件,减少借款国来自IMF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借款数量、比例等。这样来争取赞比亚等赶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9. 美元还远没到跌落神坛的那一天,起码能再坚持五十年。人民币的国际化体系还不成熟,从资金体量到体系设置完备度(sophistication)到人员经验度(seasoned),都差很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中间肯定会有波折甚至反复、倒车,欧美金融寡头甚至会主动制造事端,掠夺我们、冲击我们的金融体系,就像当年狙击英镑和泰铢一样(具体操作会不同)。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更要留足缓冲空间(buffer),缓慢而稳健地前行。不惹事,不怕事,遇事能平事。需要各位努力,诸君共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