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左良玉东下与瓦格纳兵变 ——兵变起因与后续影响

刘臻:左良玉东下与瓦格纳兵变 ——兵变起因与后续影响

刊于6月2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刘臻

500

从雇佣兵集团瓦格纳首领普里戈任声称营地遭到袭击,到“内战已经正式开始”,再到他同意停止行动,部队离开罗斯托夫回营地,自己则流亡白罗斯,俄罗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天。笔者梳理已知信息,略谈一些个人观察。

首先面临的是定性难题。在这场近乎全球直播的巨变中,中国官方舆论场亦起伏不定,对事件甚难定性。例如有的媒体称为“瓦格纳叛乱事件”,有的媒体则使用“瓦格纳‘24小时哗变’”标题。在汉语中,“哗变”多指底层军官或士兵发起的反抗或攻击上级的公开行动。反倒是“兵变”(通常为高级军官发起,领导军队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原有领导指挥的行动)概念似是更为贴切。

在民间舆论场中,大都把此次事件比喻成俄罗斯版的“安史之乱”或朱棣的“靖难之变”。如果非要套用中国历史牵强附会,笔者认为此事从发展和结果来看,更像是崇祯帝死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的大军阀左良玉挥兵顺江东下,讨伐马士英、阮大铖的“清君侧”事件。

其次是这次行动早已筹划。就事论事观察,普里戈任最早声称瓦格纳一个营地遭到俄政府军导弹袭击的说法甚为蹊跷,难以服人。

俄国国防部希望整编瓦格纳集团的目的是公开的,没有必要用导弹袭击这样粗糙蛮横的大动作去开罪瓦格纳组织。真的下定决心了,请普里戈任来莫斯科开个军事会议,学习蒋介石对付韩复榘的方法,又或“杯酒释兵权”就可。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几天前就掌握了普里戈任正在策划某种行动的迹象,并已经在国会高层做了内部简报。简言之,美方评估本次行动是普里戈任早有预谋,他的“营地遭袭说”不过是激怒士兵的动员手段。

什么才是此次事变的真正起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分析指6月底瓦格纳与俄国国防部的合约到期,续约谈判时,俄国国防部要求所有瓦格纳雇佣兵都必须直接与国防部签订合同。换句话说,俄国国防部跳过尾大不掉的瓦格纳领导层,瓦格纳最宝贵的资产——士兵——将从“外包”成了“直辖”,让普里戈任等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才想孤注一掷——这或就是最原始、最核心的动机。

再次是枪炮声中的万幸。此次事变有两点幸运,一是虽然普里戈任在回应总统普京讲话时,自称“我们是祖国的爱国者”——尽管这话听起来有点像1920年代的俄国“十二月党人”(编按:俄国军官率兵针对帝俄政府的起义事件),但普里戈任没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没有提出什么改变当前俄罗斯政局的明确办法,这为谈判解决提供了可能性;二是普里戈任并未掌握核武器的控制权。

在这场危机中,最糟糕的假设就是战力强劲的瓦格纳集团在兵变早期,一举夺下一个核武基地,让所有人都投鼠忌器,事件就很难收尾。这也就是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说的,如果瓦格纳拿到核武器,世界将走到灾难边缘——万幸这个最坏情况并未发生。

最后,目前并非结局终点。这其中有两点,一是对于俄乌战场而言,由于本次事件迅速结束,乌方其实得利不多;然而,俄方的动荡可能刺激乌方决定投入九个西方装备培训的旅参战,这将决定此轮反攻的胜负。与之对应的是,统一了军令、整编了部分瓦格纳雇佣兵的俄罗斯正规军,理论上也会增强军力。二是此次事件不可避免地重创了普京的强人形象。如果说某种“帝王心术”是让属下之间互相争斗、互相制约,制造某种平衡,自己成为最高仲裁者的话,这次无疑是“脱轨”了。如果目前只是“风吹水上鳞”,后面或将出现一系列长远变化。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