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历对于军官晋升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500

文图/剑客行者

1

前段时间,剑客单位出现了一位“新老人”。

说他新,是因为自从剑客在单位报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说他老,是因为他其实比剑客来单位的时间早,只不过一直没在单位上班而已。

曾经以为他是到院校学习或者交流代职去了,后来才知道,由于他是大学毕业直接报考公务员,缺乏基层经历,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安排他到基层工作补经历去了。

后来他曾羡慕地对剑客说,幸亏你服役期间一直在团以下单位工作,拥有了基层经历,不然会和他一样补经历。

在那一刻,剑客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基层经历,竟然很有用,并不是曾经认为的一无是处就是一张纸。

因为工作的原因,剑客认识了很多退役军人,也听到了很多他们的故事。去年,一位军转干部怒气冲冲的找到军转办,直说“太不公平”。

原来,他参加了当地某局的面试。虽然他的基层经历足够辉煌,自认为会为自己安置添彩,但是还是败给了一个在大机关工作的干事。他问单位原因,对方说单位就是想要一个有机关经历的人,基层经历虽好却不是单位的“菜”。

听了他的话,剑客不知如何安慰。剑客曾经和本单位的领导以及其他单位的人事处长交流过,对于退役军人来说,他们都看重军旅经历,特别是喜欢机关工作经历。一位处长直言不讳,一个在基层干了十几年的干部,和一个在组织部门干了十几年的干事,他们更愿意选后者,因为这段机关经历可用、能用,更有价值。

500

2

都说基层至上,基层经历光荣,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都是那么回事。剑客毕业前教导员曾经这样鼓励我们:到基层去,那里是成长的沃土,那里是将军的摇篮,那里才是军人应该去的地方。只有拥有了这份经历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

剑客毕业同年的排长一共有近30人,但是在短短的五年内,几乎都以各种方式上了机关。而单位曾经也连续几年对官兵进行调查,很多官兵表示希望到机关去,院校去,觉得更有前途,更能体现价值。

官兵的选择,透漏出一个倾向,由于基层经历的价值没有得到保护和尊重,导致部分官兵的认识出现偏差,基层经历无用、不好用成为很多人的想法。

基层经历真的无用吗?剑客的同事王参谋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当排长不久就被调到机关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出色的成绩也引起了上级机关的注意,准备选调他来工作。当大家都以为这事水到渠成的时候,却传来了他的调动被否局的消息,而原因就是他缺乏“基层主官经历”,而这个恰恰是上级选拔人员的“硬杠杠”。

战友阿辉从毕业至转业,都在基层工作,从排长、连长、营长再到参谋长,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基层岗位上。而他的这份坚守,也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立功受奖、表彰先进对他来说就是习以为常。而这些也为他的转业带来了便利,不但给他一个实职岗位,工作适应展开很快。

500

3

什么是基层经历?按照地方公务员招录管理的相关规定,指的是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基层经历,到底有啥用?每个官兵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褒贬不一。有的说这是必需品,只有拥有了基层经历,才能为未来奠定基础;有的说这应该是标配,没有基层经历的人,是不会在军营干出一番事业的;也有的说基层经历是一个“鸡肋”,听起来很有用,但是用起来却不好用,进步快的还是大机关;还有的说基层经历的价值没有得到保护和重视,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和获得感。

基层重不重要?重要!事实上,从近些年各类政策的出台来看,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于基层的关心是逐步加强的。从近段时间中央军委批准印发的《关于调整营地执行任务地区津贴发放办法的通知》《关于军人休假探亲制度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实行军队人员住房物业服务补贴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13部政策制度之中,从基层有伙食费机关没有伙食费、基层有岗贴机关没有岗贴等规定来看,对于基层地位的认同是肯定的,对于基层的照顾也是实实在在的。

基层经历真的很重要,有用。不然,为何要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当兵锻炼、蹲点挂职呢?选调干部时,基层经历会成为硬杠杠?

4

基层是军队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基石,基层经历,应该得到尊重。

翻开很多优秀军人的履历,都能看到他们扎根基层的经历。基层经历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基础和荣誉,还有更多。一位老首长在给毕业学员讲课的时候说到,军人只有经过基层的充分锻炼,才能真正了解部队,才能真正了解军营和官兵,才能真正为部队发展服务。缺乏基层经历,会让各级的决策和官兵离得很远,和官兵的情感拉得很长。

而基层经历的价值,很多时候没有得到有效尊重。比方说官兵转业安置的时候,对于基层经历的认同度就不是很高。剑客所在的省市军转干部档案加分,学历、职务、军衔等都有相应加分,但基层经历的鼓励加分项目却少得可怜,让很多军转干部感慨:基层机关一个样,还不如早点到机关工作,积攒点退役就业的能力资本。

还有一些官兵为了镀金、混经历,把基层经历当做一个跳板,也深深伤害了基层经历的价值和意义。

基层是每一个官兵军旅开始的地方,曾经我们都有一份到基层去的热情和初心,这些都需要得到保护,需要增值保值。

“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话至今听起来让人记忆犹新。这份初心,需要得到保护,无论是在职务晋升、福利待遇、转业安置等,都应该体现出基层和机关不一样、有没有基层经历不一样的效果。不然,谁还愿意主动并且坚持在基层工作呢?

其实,对于基层经历的增值保值,地方做得更好。《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中就有如下的规定:省级机关除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和个别特殊职位外,全部招录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市级机关应拿出专门名额从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招录;无基层工作经历的,录用后5年内须安排到基层锻炼2年。

不得不说这是对基层经历的有效保护和增值,值得我们去借鉴。

5

剑客认为,基层经历,不应只成为一段经历,成为简历中的一段话,而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硬通货”,成为军旅生涯的“硬杠杠”。比如新毕业学员必须在基层任职工作一段时间(3年至少),才能到机关工作;院校、机关选调必须有不少于几年的基层经历;基层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可以提前晋职晋衔或提高工资档次;转业退役之时,按照基层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加分……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做太死板,更不近人情,但是剑客认为和更大多数的基层军人相比,和军队的发展稳固相比,这样的“无情”也是值得的。

基层经历,终会有用,会有大用。剑客相信,随着改革的继续和职业化的到来,大多数军人长期在基层工作会成为常态。

未来,基层经历不会只是一种经历,而是一种财富,一种标配,一个必经阶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