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项目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机制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15251”推荐,来自《听周边的人也聊过中国学术圈腐败,是非常严重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者应该不是学术圈的,讲的都是外行话。

国内的科研经费申请渠道包括三类,一类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类是科技部之类,还有一类是公司的。这三类针对方向不一样。对于第一类,偏向于基础研究;第二类偏向于应用基础研究;第三类是纯粹应用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大致方向如此。公司的我就不讨论。就说说基金委和科技部的项目。

基金委项目分为三级,一级是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队此类项目有大致的指南,需要写本子,函评和会评,一般评审人为3人和5人,资助力度为每年20万左右。这类项目较为公平,是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和一般教授的最爱。这类项目每年只需要写一个总结就行;

第二级是人才项目,这包括优青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这类项目没有指南,需要写本子,函评,一个个做报告投票等,比第一级严格得多。这类的资助力度为每年100万左右。这类的检查比前一级严格。

第三级是成果项目,这包括重大项目,科技部项目也属于这类。这类项目力度每年1000万左右。这类项目如果你在国内学术圈没有大的影响力,没有好的想法和较高的可行性,基金委是不会给你投钱的。这类需要一轮轮的评审。这类资助看上去好似好关系,但学术圈实际上很小,谁水平高有目共睹。而且,这类项目不是人才项目,而是为了解决国家重大问题而设置的项目,需要出成果,因此只能找学术圈里厉害的来完成。学术圈实际上很小,谁水平高有目共睹。而且,这类项目,每年有人检查。只有通过了检查,下一年的经费才会下拨。

总之,国家基金项目经过多年的改革形成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机制,要不然,TOP期刊上中国人发的文章最多,被应用率也最高。这反应出国家基金项目的管理是有成效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