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机票背后你到底被“坑”了多少冤枉钱?
文/世超
还有半个月就到五一小长假,导致最近不少同事都无心工作。都在做旅游攻略、观察全网的低价机票。。。
说实话,工作的事都不见他们这么刻苦。
不过在观察全网低价机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以微信钱包入口的同程艺龙为例,世超准备购买 4 月 20 日杭州到北京的机票。
好不容易在一群上千的机票中找到了只要 ¥648 的低价机票,还等什么?!赶紧下手啊。
但是仔细看看是不是发现有什么不对?
在该页面,首先看到的就是 ¥648 的机票,但仔细看看,想要用这个价格买到机票?必须购买价值 ¥40 元的意外险才行。
而且只要进入了订购页面,无论你眼神再好都找不到取消这个意外险的入口。。。
默默帮用户买保险,还真是贴心呢。虽然钱需要用户出的。
原本机票只要 ¥698 就能拿下的( 648 + 50(机建+燃油)),但在这样的捆绑销售下用户需要多支付 ¥40。
一不小心兜里原本能吃个下午茶的钱就没了。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骚?
明明《 电子商务法 》在 2019 年 1 月 1 日 正式实施后,规定过 OTA 平台不能捆绑销售的行为。
世超给大家搬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的原文,其中第十九条是这么写的:
第十九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中国人大网
都写得这么明白了,咋还夹带私货呢?
同程艺龙倒也不是完全不管法规,毕竟位列第二和第三的机票中的确是没有捆绑任何服务的。
但大家再回忆一下电商法里的话: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提醒,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选项。
这显著个毛了??? + 40 数字变了个色就是显著了?
不过同程艺龙确实没有给捆绑选项默认同意,只是排在第一而已~
那它为什么还要把默认购买保险的机票放在第一个呢?当然不是 “ 骗 ” 用户多出钱那么简单。
具体的原因,世超一会儿再分析。
无独有偶,除了同程艺龙外,世超还试了携程、去哪儿、飞猪和途牛等平台。
其中携程、去哪儿的情况和同程艺龙一样,放在第一位的机票同样是带有套餐的。。。
世超顺手试了一下去哪儿的火车票预定,这老哥厉害了。
把自家带有 ¥20 的优先出票套餐买车票的服务放在第一位。选了它就代表你默认下面那一排灰色小字,选择做一个有身份能优先出票的城市人了。
不过实话实说,去哪儿火车票的优先出票套餐取消入口还挺明显的。但是对于手快的人而言,明不明显也不重要了。
至于途牛,世超觉得他们家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个营销鬼才。。。
表面上看去,无论是否带有捆绑销售服务的机票显示价格都是 ¥643,但是人途牛下面还有个被划掉的灰字写着原价 ¥650 呢!
啥意思呢?
要先花 ¥269 买途牛黑卡才能享受 ¥643 的价格!不然机票价格就是 ¥650。。。
途牛这做法很明显就是:不让我捆绑销售服务?我不,不仅如此我还要卖会员!
诶,大哥你们这操作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卖秋名山围观门票,弯弯道道贼多。。。
而且大家注意一下:如果前面几家 OTA 人为 “ 显著 ” 只是能表达一个模糊的程度,排列第一也可以算没有 “ 默认同意 ” 而打法规擦边球的话。。。
那么途牛可是默认勾选的 “ 酒店超值券 ” ,就是赤裸裸地无视法律了?
其实 OTA 平台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方便大家比价,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机票。而且不否认的是,最初正是因为这些平台的出现,让不少野蛮定价的代理公司收敛不少。
上个月和朋友还在群里讨论过这问题。
避免被说广告,把平台马掉了
要不是这些平台的出现,这些机票代理公司只会赚的更多。。。
但是在这些平台逐渐把行业垄断之后,整个风气又不一样了。就跟当年滴滴说的那句话一样:现在涨价是让乘客还前两年补贴的债。
换到这几个 OTA 平台上就是,现在的捆绑销售是让用户把当年省下的钱吐回来一些。
打着 “ 省钱,优惠 “ 旗号照来用户获得流量,现在不满足于平台流水,还要他们把钱吐出来???
照这个逻辑,当初的用户不就等于是骗来的吗?
相比从机票上赚到的钱,捆绑销售的服务利润肯定更高。所谓的酒店代金券、接送机代金券大家真正用上的机会有几次呢?
OTA 平台把这些捆绑销售的机票放在首位,除了想多赚点钱之外,就是为了 “ 骗 ” 点击量。
对于大部分的用户而言,低价是最诱人的存在,尽管只是几块钱的差价,低价收到的关注度肯定比高价多。
只要用户受诱惑点击了页面,哪怕 “ 悬崖勒马 ” 没有下单购买也能算一个浏览量。
差友们应该都知道,在互联网世界里流量大的就是老大。浏览量越高该企业在年终的企业财报上好看呀。
这跟去年马蜂窝点评、游记等数据造假等事儿有什么区别呢?虽说这些平台都是凭借自己的 “ 聪明才智 ” 让用户实实在在的帮他们增加流量。
但在世超看来都挺。。。脏的。
垄断一直存在,只是以前封闭式的垄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变成了开放式的垄断。谁知道以后又会升级成什么样?
有些差友可能要杠世超了:这些平台后面不是还有好几个 “ 裸价 ” 的机票吗?自己买的时候看仔细点不就行了吗?
的确,这也是为什么世超要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原因。希望大家在购买机票、车票时都擦亮眼睛。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OTA 平台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那为什么还要设个门槛:眼神好的用户使用感最佳哟~
更何况现在的他们,还挺不要脸的把眼神不好的用户当成 “韭菜” 割,正面捆绑销售卖不出去?没事,反正你给我贡献了一个活跃度。
其实让世超觉得最疑惑的点是,电商法中规定的是 OTA 平台不能有捆绑销售,而不是必须有 “裸价” 机票存在吧。
怎么同程艺龙、去哪儿和途牛这些平台就解读错误了呢?
我想这个答案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 店大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