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萨苏其人其作,谈谈个人几点看法
萨苏被央视等官媒称作历史学者,但他的作品对于治史,则有害而无益。
有三点他做得很不好:
一是他的历史纪实类作品中,总是真假混杂,在一些他掌握的真实而又珍贵的史料中,又掺杂了太多虚构的东西。很多具体到个位的数字、精确到几时几分的时间等看似只有战场详报才有的细节,往往来自他的脑补,表现出对史料的极不尊重。
二是他对根本不熟悉的历史上的人和事,并不深挖细考,就全凭个人的主观臆想斩钉截铁地给予定性,“抗战胜利全靠蒋介石的雄才伟略”、“《论持久战》抄袭《国防论》”、“八年抗战,日军行动始终遵循蒋百里的指挥,直至战败”等,即最典型的例子,表现出极不负责的治史态度。
三是他凭空杜撰了一大堆假的历史故事,作为纪实发表,“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做老师的上去了”、“国共两军联手痛击紫石英军舰”、“远征印缅之军统七姐妹被敌包围后宁死不屈拉响手榴弹壮烈殉国”等等,在坊间造成了广泛的谬传。
萨苏长于编故事,他编的故事文笔流畅,很能煽情,使人感动;他能准确把握热点,每每会有立异的标题、雷人的情节和反传统的新论,尤其是他惯于玩弄的“九真一假”之伎,又特别乱真,因而特别能赢得多数对历史基本无知的读者的欣赏与共鸣。
如果他把他的文章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发表,比如评书、传奇、剧本什么的,那就无可指摘,说不定我还要给他点赞呢。但他非要将掺和了太多臆造的东西声称是采访了什么什么当事人又搜挖了什么什么罕见史料获取的真史,那就必须要给予谴责了。这就像《三国演义》允许虚构,而《三国志》不允许虚构,是一个道理。
有人说了,他写什么是他的自由,而且他的作品普罗大众喜欢看,你无权给予谴责。
错!我有权给予谴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治史者都有权给予谴责。特别是在自媒体肆意玩弄历史、把伪造历史当生意做的当下,就更必须给予谴责。
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或许是衡量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但绝不是记录历史的标准。
萨苏笔下的历史纪实作品——注意:我说的是历史类作品,不是文学作品——卖座,不是好事,那极有可能是假的历史覆盖真的历史,因为他太过于迎合读者的喜闻乐见了。
记录历史,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出错,即便史学泰斗,也不敢保证回回正确。但出错和出错又不一样,有的是认真考据后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偶然的误判,萨苏不是,他是为了卖书为了流量而无德无耻的肆意的伪造。
在伪造历史这方面,萨苏起到了特别坏的示范作用。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这几十年一拨又一拨的大V二V们,模仿他的伎俩创作出大量的伪史。像什么陈树生四行仓库负弹跳楼、赵洪文国手使双枪敌后抗战、800冷娃中条山战场跳黄河集体自杀、7000娃娃兵松山战役奋勇杀敌全部战死、印缅战场活埋1200鬼子俘虏、石牌要塞拚了三个小时刺刀等等凭空杜撰的狗血段子,就曾骗得很多人信以为真,甚至骗得很多官媒也加入进来,以讹传讹,造成极其恶劣的传播效果,其流毒至今仍在继续。
治史,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去伪存真。去伪,十分艰辛;而作伪,则特别容易。作伪者只需用一晚上的时间杜撰出来的段子,治史者往往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也未必能够给予澄清。
这样的伪史段子,当然是必须要给予拆穿的;这种作伪的行径,当然是必须要给予谴责的。
————————————
附:几个历史大伽对萨苏的评价
(一)史义军评萨苏:
时下一些所谓学者与作家,一年之中几大本几大本的出书,考其书中所言,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甚至有意造假,这种书其实就是图财害命的毒药。更有甚者,这种人巧舌如簧,在电视上大侃特侃,愚弄观众。对这种鬼话连篇的所谓学者,必须有所警惕。
萨苏的这种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甚至有意造假的研究和写作方式完全可以休矣。
(二)忘情评萨苏:
有不少人用萨苏是作家,不是历史学家来为其开脱。但退一步说,是作家就可以发明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了吗?
如果萨苏在作品里明确标注,这是我写的小说,那另当别论。但是,他却声称自己采访了当事人,从日本淘来了历史资料,从中发掘出过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就是在明示读者,他在写史,他在抢救发掘历史真相。
大家可以数一数,这20年来,萨苏发明了多少历史,造了多少谣言,很多谣言至今仍在大行其道。
(三)双石评萨苏:
他要吃饭,要养家,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痼疾——夸张+渲染——因此而更加严重,而且变本加厉,已经不光是夸张和渲染那么简单了,干脆就是把讲历史故事变成了编历史故事,歪曲和发明历史了。偏偏他还自以为是,根本不把读者和受众搁眼睛里——这些芸芸众生就是活该听他忽悠信他忽悠的。
这位仁兄的特色:八卦被戳穿后对受众从来没得交代,涎着脸皮继续捞世界。
——厚颜,且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