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六都市长”就职百日民调 展望2020大选
“百日定江山”是选举社会的一个重要法则,意思是行政首长上任后名望往往不是与日俱增而是逐渐递减的,选民愿意给他们的“考试时间”只有短短一百天。
新任首长必须在百日内做出成绩,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印象,甚至在换届选举中淘汰。与之相反,百日内做得好,就容易集聚和培养自己的铁杆支持者,能有更上一层楼或谋求连任的资本,也有足够积累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对意欲谋求“历史定位”和政治名望的首长来说更是关键时期。
台湾省冻结以后,改制后的“六都市长”成为最具名望和影响力的行政首长,也是地区领导人、主流政党的党主席、“行政院长”的“人才储备库”,对台湾政治和两岸关系影响甚大。观察“六都市长”执政百日民调,对于评估他们的施政能力,展望2020大选甚至2024大选都有着重要价值。
一般而言,台湾指标民调被认为略亲绿、TVBS民调被认为略亲蓝,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可靠的,两者经常针对同一或相近议题进行调查,结合起来看也能够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3月28日,台湾指标民调的调查显示,桃园市长郑文灿以72.7%的民众满意夺冠,新北市长侯友宜有50.2%满意度居于第二,台南市长黄伟哲以47.1%满意度排名第三,台北市长柯文哲以46.0%满意度排名第四,高雄市长韩国瑜以44.1%满意度排名第五,台中市长卢秀燕以40.9%的满意度垫底。
4月1日,TVBS民调中心公布的“六都市长”上任百日满意度调查显示,桃园市长郑文灿以70%满意度夺冠;台南市长黄伟哲49%满意度居次;高雄市长韩国瑜47%满意度第三;新北市长侯友宜满意度42%,排名第四;台北市长柯文哲满意度下滑至38%,排名第五;台中市长卢秀燕满意度33%,排名第六。
两个民调对比来看可以发现,郑文灿以7成以上满意度名列第一,卢秀燕则垫底,剩下4位“六都市长”的满意度都在4成左右,有所差异但差距不大。
综合来看,处于第一任期的新北市长侯友宜、台南市长黄伟哲的满意度都在4成多的及格水平,不满意度也在1成多的较低水平,处事风格都趋低调,不刻意强调政党属性,且都在选民结构利于己方的城市执政,因而讨论热度不高但选民普遍有期待、恶评也少。
同样处于第一任的卢秀燕困于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已经第二任的郑文灿一枝独秀,2020热门候选人柯文哲、韩国瑜的满意度不高但不满意度高企,未来执政及转战领导人选举的压力不小。
郑文灿一骑绝尘
在TVBS的调查中,郑文灿是唯一一个满意度过半的“六都市长”,而且比第二名高出近两成,不仅傲视绿营群雄,蓝营之中也无人可与之匹敌,可谓是“闷声发大财”的绝佳代表。
民进党籍的郑文灿在选民结构“蓝大于绿”的桃园仍能保持极低的不满意度(10%),这在选举社会是很罕见的。与之相比,同样民进党籍的黄伟哲在深绿的台南市已经有17%的不满意度,蓝营气势正夯的韩国瑜在选民结构不利于蓝营的高雄不满意度甚至高达28%。
唯一能够与郑文灿在不满意度方面比拼的只有侯友宜(也是10%),但侯友宜的较低不满意度是建立在选民结构利于蓝营的基础上,满意度又仅有郑文灿的5成7,因而有很大差距。
按理讲,随着执政进入第二任期,“得罪”的利益群体会越来越多,不满意度渐增、满意度降低,一旦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则称“死亡交叉”,另一位进入第二任期的市长柯文哲,早在2016年4月就已遭遇,如今仍然困于大巨蛋难题。
原台南市长赖清德面临“南铁东移”问题、原高雄市长陈菊也有拆果菜市场争议,郑文灿能在桃园站稳脚跟,足见耕耘之深、协调之力。
台湾指标民调的调查还显示,72.7%的民众满意郑文灿的表现,即使在泛蓝选民中也有5成5的高满意度,“施政有感而且不分蓝绿”已经成为郑文灿的固定印象。
日前,郑文灿受邀访美,时间上也早于2020热门人选柯文哲、韩国瑜,“选后六都市长访美第一人”引发岛内媒体热议。郑文灿在接受《新新闻》访问时说,“美方除了把我当市长,更把我当成未来重要政治人物看待。”
从事后的情况来看,柯文哲访美的待遇同郑文灿是一样的,如果说美国人认为柯文哲有可能参选2020所以需要“面试”的话,那郑文灿也有这样的意思,只不过战场在2024年。
郑文灿先于柯文哲访美,柯文哲访美期间遭遇赖清德宣布参加初选、韩国瑜在大陆参访等新闻的冲击,在热度方面柯文哲明显不如郑文灿。从目前看来,郑文灿毫无疑问是民进党中生代领头羊,国民党方面还没有能够与之一战的人选。
对于郑文灿来说,他未来的挑战可能是兴建观塘天然气接收站的问题。2018年“六都市长”选战中,民进党掌控的“行政院”搞出“观塘换深澳”,意即在选情领先、国民党不可能逆转的桃园观塘建设天然气接收站,同时废除在新北建设深澳电厂的计划,以拉抬新北民进党的声势、一定程度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选举过程中,郑文灿表示拥护民进党中央决策,未来推进观塘天然气接收站难以避免。TVBS的调查显示,有36%市民表示不支持这项政策,支持者仅有27%,桃园市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且不支持者高于支持者,这可能是未来郑文灿施政过程中的“炸弹”。
卢秀燕苦苦支撑
卢秀燕在两家民调的满意度调查中都是最后一名,相对亲蓝的TVBS的调查结果甚至只有33%。在不满意度方面,两家民调都显示,卢秀燕的数字仅低于2020热门人选韩国瑜、柯文哲,是目前执政压力最大的“六都市长”。
在台湾指标民调的调查中,卢秀燕的不满意度高达32%,TVBS民调的调查则显示,43%的市民不知道如何评价卢秀燕的政绩。原因可能是时间尚短,并未做出民众有感的事,或者宣传工作不扎实,选民并未知晓。
仔细分析,卢秀燕能打下台中市,对空气品质的极端坚持是关键因素之一。如今空气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卢秀燕除了连日炮轰台中火力发电厂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难免被选民认为无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TVBS的调查就显示,仅有30%的台中市民对卢秀燕改善空气污染有信心,56%的市民没有信心。
实际上,民进党掌控的台湾当局不太可能为卢秀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便利,卢秀燕能做的也不多,选举时尚能喊“台中电力不送北部”,如今新北正是国民党人执政,也不能打自家人的脸。
当时对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说的有多满、多自信,如今就有多大的反弹力。在这个问题尚难解决的情况下,大概需要考虑从其他方面下手,例如与大陆方面的产业合作。
在销售农产品方面,台中市既没有高雄市长参访港澳深厦的高关注度,也没有南投县长林明溱的勤跑各地而抢下的庞大订单,仅派出副市长到大陆推广商业合作显然不够,未来应在对接大陆广阔市场方面应多做努力。
尽管如此,空气污染问题还是难解的问题。卢秀燕除了告诉民众此时却难解决以及加强与台当局联系,要求后者牵头处理以外,也只有借用民众的力量施压民进党执政者加以解决了。
韩国瑜、柯文哲“2020之困”
台湾指标民调的调查显示,“六都市长”中,2020热门候选人台北市长柯文哲、高雄市长韩国瑜施政满意度都失守过半门槛,但不满意度高企。柯文哲的不满意度在“六都市长”中排名第一,高达45.5%。才第一任期的韩国瑜不满意度竟也高达32%,显示两人未来任期挑战不小。
该调查同时发现,去年投给其他台北市长候选人的选民有八成以上不满意柯文哲的表现,显示选民对待柯文哲的态度两极分化,在便于柯文哲动员的同时也限制了他的可能性空间。韩国瑜在全台各县市的支持度普遍在20%以上,台南的17%为最低,桃园的29%为最高。
当分别问及台北市民、高雄市民是否支持柯文哲、韩国瑜转战202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支持者仅有2成多,不支持者过半。对两人而言,如果真的要参选领导人,恐怕对于市民很难交代。
若带职参选,反对党必然在议会吵翻天,民意不支持也容易落人话柄,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同时不利于扩大支持群体。如果请辞参选,在本方阵营没有足够强有力的候选人接手的情况下,容易市长、地区领导人选举双输。
展望2020大选 韩赖柯最强
结合台湾指标民调同期做出的其他调查,对于2020选举的认识能够更加清晰。
仅以年龄层次看来,朱立伦、赖清德在各个年龄层的支持度差距不大但也并不高,赖清德和韩国瑜的支持群体都以四十岁以上为主,柯文哲在二十九岁以下选民领先幅度很明显。因而,“柯粉”和“韩粉”的在年龄层方面有较大差别,互补性很强。这或许也是柯韩互相尊重、相互拉抬的原因之一。
当然,赖清德和韩国瑜的优势都是四十岁以上群体,但赖清德的支持群体是四十岁以上的绿营选民(尤其是深绿选民),韩国瑜的支持群体是四十岁以上的蓝营选民(尤其是深蓝选民),因而是有所区别的。
尽管柯文哲的支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半,但在中立选民中的支持度相当稳定。
柯文哲能够囊括1成6的泛绿选票和9%的泛蓝选票,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蓝绿白三角战的情况,只要国民党派出的是韩国瑜,柯文哲就只能跟绿营抢票。
如果将数据与施政满意度调查相比,泛绿选民确实也比泛蓝选民对柯文哲的赞许更高,这也为柯文哲提供了操作绿营选民的可能性空间。
整体看来,“六都市民”最支持韩国瑜(21.4%)参选2020年地区领导人,其次是赖清德(16.6%)和柯文哲(14.0%),上述三人是各自阵营的最强人选。
在适任度调查方面,韩国瑜和柯文哲都败下阵来。赖清德以43.9%名列第一,朱立伦以39.7%排名第二,韩国瑜、柯文哲分别以34.6%、32.5%紧随其后。
这也就意味着,民众并不看好柯文哲的施政能力,认为他跟施政能力尚未充分检验的韩国瑜类似。另一方面,两任做满的赖清德、朱立伦尽管被民众认为政绩尚可,但名望仍难以与韩国瑜相比,足见台湾选民口味的变化,不再以“行政能力”为关键而唯一的标准,个人风格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交叉分析中发现,民进党支持者中37.9%支持赖清德、30.5%支持蔡英文,国民党支持者中46.7%支持韩国瑜,21.6%支持朱立伦。赖清德对蔡英文的领先幅度从两位数缩小到个位数,韩国瑜对朱立伦的领先幅度仍旧保持在两位数,这就意味着民进党的初选机制走下去蔡英文未必没有机会,但朱立伦就很难说服蓝营民众他有能力取代韩国瑜。
当赖清德、柯文哲分别代表民进党、国民党时,能够获得28.6%、36.9%的支持度,这也就意味着即使算上未表态群体,柯文哲的最高支持度也只能达到34.5%,再考虑到缺乏组织战体系的加持,这个数字只会更低,边缘化的趋势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