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之四:乌会走向分裂?
前言:2月24日凌晨,普京授权俄军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俄乌战争爆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们不禁会问:同源同种的两个国家,为什么最终走到兵戎相见?实际上,俄乌战争是历史情结、民族宗教、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朋友们动员,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研究,试图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能力所限,一家之言,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四、后续演变,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1、事实上成了大国棋子
乌克兰位于北约东进的枢纽地带。因为同根同源,本可以与俄罗斯处理好关系,也非常清楚东、西部的民意完全分裂,却急于投入西方的怀抱。说难听点,事实上成了北约的工具,西方的棋子。令人悲哀的是,乌克兰政客们却心甘情愿,究竟是顺应民意还是受利益驱使?即便是多数人的民意,难道就不需要考虑少数人的民意?况且亲俄的乌东部地区人数也不少。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盟和北约除了不痛不痒的制裁、以及部分国家提供武器等军事援助外,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动作,更别说派军队帮助了。23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美国政府“在任何情况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与俄罗斯作战”。连美国都是这种态度,别说北约其他成员国了。
因此,泽连斯基在电视讲话中说:“只有我们自己在孤独地战斗。谁会和我们一起?老实说,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我问了27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乌克兰会加入北约吗?所有人都害怕,没有人回答我。”
泽连斯基说“所有人都害怕”,这话还真的不假。北约国家最害怕的,是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这不需要多解释。美国甚至在3月1日同俄国防部开设了“消除冲突”热线,防止双方“作出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事件或局势升级”。对欧洲国家而言,还有一个软肋,就是石油天然气供应,欧洲国家20%以上的原油、30%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如果欧洲国家制裁升级,俄罗斯也拥有反制手段。
西方6国及欧盟领导人26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称“将被选中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国际结算系统中排除”。这一制裁措施确实很严厉,但关键要看最后选中几家以及什么样的俄罗斯银行。
2、迟打不如早打?
经济制裁往往是两败俱伤,俄罗斯肯定很难受,但欧洲也不会好过。况且,西方国家能卡俄罗斯脖子的手段并不多。所以,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效果并非那么吓人,有些制裁手段是做做样子给民众看,动不了真格的。连拜登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目前还没有可以立即见效的制裁措施”。当然,俄罗斯面对的是整个西方世界,即便是有限制裁,加上战争的消耗,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实际上,从更大的格局上看,欧洲国家也是美国的棋子。美国只是投入了少量的经济和军事资源,通过乌克兰搞出事端,一边可以扼制俄罗斯,一边可以顺势绑定或打压欧洲,一石二鸟。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演变,是战、是和,美国都可以坐收渔利,包赚不赔。这即便不是美国的预谋,在客观上也达到了这种效果。
俄罗斯或许认为:这场战争迟早是要打的;只有打一仗,才能彻底消除或解决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个时候打?时机选择上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能解释为俄罗斯准备好了。至于说此时开打,是因为普京已被逼入绝地。这难免有些夸张,因为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有一个过程,战争也并非唯一或最佳选项。普京是不是考虑:既然迟早要打,在准备好的前提下,迟打不如早打吧。打是为了谈,双方的问题最终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目前情势下,只能以打促谈。
俄军自24日凌晨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至今已经持续几天。早先是说俄军“1个半小时拿下了基辅”,后来又说俄军“300多辆坦克被击毁”。实际上,战场假消息满天飞。目前看,战争似乎有些胶着,北约国家开始往乌克兰运送军火。
3、出现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从俄罗斯方面看,战争最好速战速决,迅速结束军事行动,然后重启和平谈判。一方面,解决与乌克兰的关系问题,最佳效果是扶植亲俄势力,逐步实现对乌的实际控制;一方面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商讨,能就停止北约东扩达成一致。这一切的前提是俄军获胜,乌克兰屈服。
而从乌克兰方面看,战场上获胜的希望几乎没有,最好的结果是将战争尽可能地拖下去,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一旦拖入持久战,情势就会逆转,军民信心就会恢复。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肯定也希望乌克兰能尽量多拖一段时间。这比制裁产生的效果更好。但能否实现这一点,既要看俄军的作战能力,更要看乌政府和军队的战斗意志,也要看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及对乌支持的力度和效果。
如果战争久拖不决,双方心理上就会产生微妙变化,乌克兰有可能逐渐占据主动,而俄罗斯则会陷入被动。关于战争结局,往往不全是兵力与火力数据推算出来的。大家不会忘记1939年的苏芬战争。
从开战前几天来的情况看,俄军表现似乎不如预期,而乌军则有些超预期。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普京甚至发出了核威胁。接下来的战斗至关重要。
可以说,乌克兰东、西部对立是引发俄乌战争的导火索。无论这场战争的胜负如何,双方的仇恨已经结下,未来很可能要面对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4、俄乌战争走向预判
就目前的情势分析,战后乌克兰无非以下三个结局:
一是重归统一。如果俄军在战场上获胜或至少取得相当大的优势,乌克兰有可能作出让步,放弃加入北约,实行中立立场。作为妥协,俄有可能放弃对顿、卢两地独立地位的承认。这样,双方就回到了《明斯克协议》框架内,乌克兰就能够保持领土完整。但对于克里米亚,俄乌两国都不可能放弃,唯一的处理办法是挂起来,各自表述。
二是维持现状。如果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战场上势均力敌,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停战,然后展开旷日持久的谈判。一如开战以前的情形:无休止地商谈,无休止地冲突,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乌克兰加入北约也无限期地推迟。如果是这种结局,这一仗就白打了。
三是国土分裂。如果俄军在战场上无法取胜,最终被动撤军。这样一来,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顿巴斯地区彻底独立。无论乌克兰或国际社会承认与否,这个地区都将实质性地脱离乌克兰。这在历史上已有先例:同样是俄罗斯宣布承认,2008年以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已经实质性地从格鲁吉亚分裂出去了。有点悲催的是:乌克兰当时便承认并与阿布哈兹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一种结局是俄罗斯最想要的,对乌克兰也是最有利的。这让人感觉有些吊诡:乌克兰只有战败,才可以得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结局;因为不战败,乌国内外反俄势力是不会甘心的。国际社会对此结局肯定持欢迎态度。唯一不满意的是美国,因为战争拖下去才符合美国利益:既可遏制俄国,又能拖住欧洲。也因此,双方前2 轮谈判,除了在建立人道主义通道问题上达成一致外,没有其他进展。正如白俄总统卢卡申科在3月1日说的:“存在非常强大的力量破坏莫斯科和基辅的谈判进程。”
但打到差不多的时候,双方必然会坐下来谈判,或者打打谈谈。能否达成更好的结局,关键要看俄乌政客们的政治智慧了。笔者认为:内有高喊自由、民主的“爱国”人士,外有极力拉拢的美国与极力控制的俄国,各方角力之下,乌克兰恐怕很难有和平与统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