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乒乓外交,扩大民间交流:破解美国围堵之道

作者:桅杆

近年来,中美关系起起伏伏,暗潮汹涌。6月18-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习主席在会见布林肯时说: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拜登在同一天对记者说:布林肯“做得非常好。我们(中美)的关系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500

布林肯访华释和解信号,但根本分歧仍在

从会谈内容及双方的后续表态看,中美两国都表示要稳定双边关系、避免冲突,释放出一些和解信号,但在关键问题上仍是各说各话,两国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为什么这样说?

习主席在会见布林肯时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解读外交语境,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所要表达的:就是现阶段美国不尊重中国,也在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近些年,美国政府在对华关系的种种做法,诸如洛佩西访台、在技术领域打压、在经贸领域“脱钩”等等,也确实证明了这点。

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布林肯这次访华,就对美国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目前,美国政府中充斥着鹰派观点,主张对华友好或理性处理对华关系的人士大多受到排斥,两国政府关系或许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困难期。

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中国和平发展极为重要。在两国政府关系难有起色的情况下,如何“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联想到几天前,在6月16日,习主席在会见比尔·盖茨时说:“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

习主席的意思很明确:在政府间交流日益困难的背景下,可以开辟另一个重要渠道,即扩大民间交流,以民促官。这在中美关系史上是有先例的。

500

 上世纪的民间交流,曾促使中美关系解冻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也在围堵我们,中美关系正处于“冰点”。为了打破围堵,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当年毛泽东主席就积极推动了一系列的民间交流,并最终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

例如,1970年6月,毛泽东主席以个人名义邀请美国记者、《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夫妇访华。国庆节那天,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上,和毛主席并排观看国庆游行。当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住处再次会见了斯诺及夫人。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毛主席对斯诺说他“寄很大希望于美国人民”。邀请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以及谈话内容,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重要信号。

毛泽东主席推动的另一个民间交流行动,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那个时代,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当时中国为了打破西方封锁,先后邀请加拿大等国家的乒乓球队访华。美国乒乓球队得知后,多次向中国乒乓球队表达访问中国的愿望。

消息传回北京后,当时中美两国严重敌对,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经过研究,联合起草了“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并上报周总理,认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的机会尚不成熟。周总理4月4日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6日,毛泽东主席经过考虑,也同意了外交部和国家体委意见,并将批复退回外交部。

据当时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当天深夜,毛主席象往常一样,吃过安眠药,已经睡觉了。突然,毛主席坐起来,对正在吃饭的吴旭君说:“打电话给王海容,邀请美国队访华。”吴旭君一听,这跟白天批复的意思完全相反啊。主席之前曾有交代“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因此,吴旭君迟疑未动。

过了一会儿,因为吃过安眠药,主席有些吃力地说:“小吴,我让你办的事你怎么不去办?”吴旭君故意大声说:“主席,您刚才和我说什么呀?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于是,主席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回,吴旭君听清楚了,但还不放心,反问了一句:“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您亲手圈阅的,不邀请了,怎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您吃过安眠药了,说的话算数吗?”主席说:“算数!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

看到主席此时头脑十分清醒,吴旭君立即去把这个决定电话告知了王海容。

在中美敌对20多年的大背景下,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举动让全世界轰动,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事件。并直接促成了当年7月9日的基辛格(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以及之后的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建交。

可以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成为当年中美和解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以民间交流促进政府互动的典范之作,“小球推动大球”。

500

 “寄希望于美国人民” ,破解美国围堵之道

今天,也是美国带头围堵中国,中美关系也面临重重困难。其根源在于美国政府极力遏制中国的崛起。当前形势下,如何破解美国的围堵?历史的经验或可借鉴,同样可以“寄希望于美国人民”。

有人会说: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中美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扩大交流的愿望,只是因为双方长期敌对,没有沟通的渠道,因而“以民促官”相对容易。而今天的境况是:美国政府要遏制中国,美国民间希望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寄希望于美国人民”有效果吗?

对比一下当年和今天的中美关系,其实还有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当年美国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围堵中国,两国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有的只是“围堵”与“反围堵”。今天,美国政府也想全面围堵中国,但自上世纪70年代关系两国正常化后,中国快速发展,国力已今非昔比,两国在很多领域互有交集,关系远比当年要复杂的多。尤其在经贸领域,双方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相互依赖程度很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民意是执政的基础,经济则是民意的基础。搞好经济,是任何一个执政党和政府都必须要做的事。

近年来,美国政府想 “脱钩”,美国商界要做生意。想要“脱钩”,谈何容易?扩大民间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从中美关系中最紧密、也是美国政府最在意的经贸领域入手。

所以,你看到了:最近一段时间,两国政府交流异常困难,中国就频频邀请美国商界人士访华,前有马斯克,后有比尔·盖茨,美国商界领袖纷纷来访。

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美关系不容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美国国内也有一大堆问题需要处理,尤其是经济问题。长期围堵、遏制中国,美国政府有其心、未必有其力。而且,美国内部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我们不仅要更多的商界互动,还应当尝试扩大各个领域的民间交流,“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假以时日,定可破解美国的围堵。

(全文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