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发现3000多年前奶酪

  • 这正好是破绽所在。
    一。天下没有靠一块碑就能破译所有文字的可能。有的话,就是全新伪造,在这块碑的三分之一篇幅中就把所谓的对应关系交代清楚了。其实上没有一种天然的文字可能在这么小的篇幅上相互对应清晰,好比欧洲国家的同源文字,我们经常看到欧洲商品上同时写着三种以上同源文字。
    二。既然要靠一块碑能解读出,就说明上面内容是能完美互译,就好比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希腊埃及文字读音起源不同,对应的字母应该各不相同,怎么可能完美互译,在当时的时代也只能采取注音,译意等方式解释一部分主要的内容。而且我们都知道,语言文字是活的,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现代人都读不懂了。别说那么久远的文字和代表的读音。而且音也是会变的,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英语和英国就出现了怎样的差别。
    三。象形文字其实表意上是很省事的,但是它的数量也可能是惊人的。而拼音文字国家,恰好是文字出现的晚的,先有语言,再有文字。文字是表音符号。所以古埃及文字不可能是象形文字的同时又是拼音文字。我们不能顺着伪造罗塞塔碑的人的思路去思考,要反过来想。如果不把古埃及文字假设成拼音文字,就和其他语言无法完美互译和在有限篇幅上呈现,拼音相互对应是最省事的办法。而为了突出古埃及文字的上古感和后续在其他文物上伪造出仪式感神圣感,而且也抄袭了当时已知最古老文字中文的形势,弄出了圣书体和草书体。这样就可以一边用象形文字的图样传达图形纹样美感,一边又可以用所谓草书体更简便的表达更多内容,还可以很迅速的把这种象形文字绕到表音和拼音符号的对应关系上来。

回复2

  • K
    语言的特点是在发音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距离和时间会不断变化。比如汉语在不同时代不同省份不同地方读音词汇拼写语序都很大不同。所以表意的象形文字可以很多年后仍读的出来,表音文字一定是随着时间和距离会很大变化,怎么可能三种不同来源的文字存在简单易懂的对应关系。即使现在找篇文字同时书写英语德语日文,找个人看看能不能单靠一篇文字破解的了。
  • K
    是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