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忠心可鉴章家敦 左派冷血,右派伪善。
    藏书是知识垄断的一种形式,我国古代的所谓藏书,都是把一些孤本珍本束之高阁以示清高,实际上对于保存古籍并无益处,甚至有些人费劲千辛万苦收集古籍,然后藏书阁一把野火将书化为灰烬,这种事在古代甚至现代也不少见。
    让一本书不至于失传,最好的办法,不是精心收藏,而是让大家都来复印传抄,流传的多了,自然也就不怕失传了。所谓藏书,名为爱书,实则毁书。就像所谓的爱猫人士通常不会反对把喂养的公猫阉割一样。

回复14

  • 章科,你有点混乱了,这是在观网,不是在WW啊。这逻辑在WW岛上用正好(猛一听挺有理,仔细一听……握草,这是大神级的喻示啊…………)蔡科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急需同僚分担压力,你赶紧去三立或民视开讲座才是正经事。
  • 架势 国际政治阴谋小说作家。开先河,敬万物。
    第一次见这么定义“藏书”的,尤其放在当下。
    我的藏书不下五万人民币了,比如理想国全套、甲骨文全套、中东文明全套、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学史、世界科技史、中国文学史等等...这些书基本市面上都可以买到,但本人购入的纸质全套,基本上翻看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以此赏心阅目,以此也谓之个人“藏书”。
  • 刘徵 手上有技嘉产品的,能退就退了。技嘉,狗都不用!
    古代大多数时间都是这种情况,除了拓印麻烦外,很多原因还是因为知识垄断,在宋之前,有能力藏书的无不是实力丰厚的家族。什么时候轮到平民了。
    即使是在宋后,甚至现代,仍然有一部分人拿来这些来装B,他们想什么,还不是人皆知。
    那些反对的,别想的太美好,虽然那些丢失的大部分都是些无用的垃圾,他们藏在家里,就是不给你看。
  • 观察者网用户_92324 支持妇女解放事业打击挑拨内斗女拳!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信息化。最简单的处理就是拍成照片先存起来。
  • 你的理解太片面了。和欧洲情况不同,中国图书根据“有教无类”的指导思想,依托印刷术,在民间得以海量传播,藏书很早就脫离贵族化了。藏书家的身份主要是学者,藏书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校勘学、目录学、辩伪学、考据学、辑佚学、印刷学、装潢学都是藏书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实际学问。藏书家不但搜集维护保养书籍,还参与校勘与辑佚,翻刻出版珍稀善本、整理目录和丛书。拿孙星衍举例,他的书目著作有《孙氏家藏书目》《祠堂书目》,藏书记有《廉石居藏书记》《平津馆鉴藏书籍记》,丛书有《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目前看到的《仓颉篇》、《括地志》等书的辑佚,《孙子兵法十家注》的校勘,都源于他的贡献。如果仅靠民间流传,没有藏书家的参与,很多古代著作不可能保留到今天。比如墨学在两千年前就中断了传承,墨家著作随之在民间失去了流传的动力,六朝以后就不再有人提及,但是《墨子》一书因为被道教徒收入道教丛书《道藏》才得以保存,这就是藏书的作用。
  • 阿泰尔伊本拉阿哈德 叙利亚马斯亚夫刺客导师
    其实很多国内博物馆图书馆都在做古籍/民国文献数字化了,比如《中华再造善本》这些。
  • 这是假装有知识实则文氓的屁话。古书有没有价值要专家鉴别,暂时无法鉴别先保存留待以后再论——这是保护文化遗产最基本的常识。国家图书馆有海量古书,限于人力无法逐本清理,只有先择其重要者做成电子版或复印版,全部做成目前也做不到。什么“把一些孤本珍本束之高阁以示清高”——这是你的看法,你根本不懂古籍中的“珍本”、“善本”与普通本的区别。沒文化就别来这里发怪论,近代印刷书、摄影术及当代数码技术普及之前,古书的复制与传播成本很高,一些古代孤本、善本就相当于博物馆珍藏的文物,能随便让你这种沒文化的人肆意乱翻?
  • 是的,书的价值,看的人越多就越大
  • 版权狗就会说:“汪汪,汪汪汪!”了
  • 印书的成本很高啊。
  • 梅轩阿济 天地立心 生民立命 继绝学 开太平
    同意。“非借不能读”的书都让他们藏匿之后,明珠投暗啊!
  • 1楼你知道古代书籍出版有多困难?特别是出书方面???不要以你现代眼光去看待古人,要不然显得你无知
  • 老先生治史是行家。治家是外行啊。可惜了。
  • 风春华 春风拂槛露华浓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除了科举经书、通俗话本、佛经道藏,有什么书能大家都来复印传抄?没人收藏就是垫桌脚塞灶膛的下场。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