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经历看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前后的志愿军,真实战斗场景大不同

  • 电视剧《上甘岭》有一段,段显峰从缴获的美军训练手册里得知,美军步炮协同的安全距离是200~800米。防守方还是有足够的时间从防御工事里出来回到阵地上射击。他想把这一距离缩短一半,100米,最后他自己当炮兵观察员甚至成功缩短到了70米,50米。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战士倒在最后的进攻路上了。不知道这里是真实的还是戏说的。反正步炮协同想玩好不容易。
    还有电影《长津湖》也有一段步兵连长伍千里请求炮兵连长在进攻路线上多打几发炮弹,还要随着步兵的推进炮火向前延伸。《志愿军雄兵出击》里松骨峰战斗,也有李默然指挥迫击炮群齐射拦阻美军进攻,他打了就炮,成功避免被敌人反炮兵摧毁。
    可见步炮协同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很大作用。我架空历史设想一下,美军如果在汉江阻击战、铁原阻击战进攻前用《金刚川》里的B29投大型燃烧弹的办法把我军阵地一烧,后果不堪设想。这跟现在俄军苏34投TAB1500、TAB3000滑翔炸弹效果差不多,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的。只有上甘岭的坑道能防住燃烧弹,堑壕是没用的,但挖坑道需要时间。好在当时的美军没有这么打,有可能是指挥官出了问题。现在坑道也没什么用了,有钻地弹和温压弹。除非是防核等级的坑道。
    所以我建议发展超轻型160毫米迫击炮,多用钛铝和碳纤维减重,装药量、威力相当于203毫米榴弹炮和没良心炮,机动性不输现役120毫米迫击炮,可空投可牵引,还要有空爆引信,制导炮弹,滑翔炮弹,伴随各军兵种的步兵使用,这就非常好了。

回复1

  • 苍狼向月 井底之蛙的认知只有碗口那么大的天
    我觉得外国军队缺乏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这从二战期间盟军士兵一旦陷于劣势情况下就选择投降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命”比尊严更重要。
    现代战争为什么越来越趋于“无人化”的作战设备,也是因为士兵的“成本”太大了!
    我这里说一句招人骂的评价,其实在全球军队中,不仅仅是中国士兵具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原日军也有,且不说神风突击队,就是二战期间日本早期的士兵也是如此。
    唯一不同的是信仰不同而已……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