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解除摩托禁令,鼓励一部分私家车主改骑摩托,是否交通环境会变好?

  • 我觉得续航200-300的电摩挺好,城市通勤,无噪音无污染(当年禁摩的理由之二)。

    然而官方继续装聋作哑,不给发牌照。电摩操控比油摩简单多了,不需要换挡摸离合,完全可以单列一种简易驾照类型。

    电瓶车要不是因为禁不住,早被一锤子砸死了。即便如此,仍在无时无刻不在妖魔化电瓶车。

    保险政策严重滞后时代发展,摩托车价值相对汽车低,保险保价低,保险费也上不去,但出险的第三方损失不见得能比汽车低多少(汽车大部分第三者赔偿出险的都是剐蹭损失,在造成剐蹭损失上摩托与汽车没有明显区别,但交强险保费汽车可以大几百,摩托车交强险绝对卖不到这么高)导致保险公司不愿做摩托保险,纯赔钱买卖。

    关于车辆保险我建议要大改,由只与车辆相关改为与车辆相关部分和与驾驶人相关部分两大组成,与车辆相关部分就只是车辆损失险,与车辆价值挂钩。与驾驶人相关部分就是第三方险,可不再设置交强险。驾驶车辆出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责任划分,涉事车辆损失优先使用自己的车损险赔偿相应责任比例,次责方剩下部分或无责方全部车损由对方驾驶人的第三方保险赔偿。这样就把车险主要的规模不可控的第三方赔偿(自己车损赔偿上限就是车辆价值,属于规模可控赔偿),由车辆转移到了驾驶人身上,这样做其实更加合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出险记录,保险费都不会一样。驾驶人不驾驶车辆期间,可以不买保险,保险公司通过针对驾驶人的精算,是可以避免上面说的给摩托保险赔钱的问题的。另外一点,至于不设置交强险而出现的驾驶人无险驾驶时造成的损失的情况,则成立一个交通事故垫付基金先行垫付人身伤害损失,尔后此基金作为债权方向无险驾驶责任人行使追债。

    其实电瓶车保险也可以按上述方案来,可以有效避免电瓶车造成的有责损失不能得到及时赔偿的问题,也解决了电瓶车保险没法算的问题。价值低的交通工具,按车来买保险,实际中难以操作,要把保险标的由车转到人,才更容易处理。

回复3

  • 我就问你,这笔保险怎么收?为什么要买电动摩托,电动自行车,自己心里没数吗,买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的人有多少会买保险?出了事故他们陪得起吗,汽车司机一直在诟病的和稀泥执法,不就是出事故后电动摩托(自行车)大多没保险,如果真要让他们陪,根本陪不起,甚至会倾家荡产,所以才会出现和稀泥执法,说实在的这种执法是有违法治精神的,现在和稀泥的空间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是很较真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放开摩托和电动车对谁最有利?事情不能只从一个方向进行考虑,要从可操作和可实施的方向进行考虑。另外,驾驶员的保费怎么收,收多少?什么标准,收高了没人交,收低了,以摩托和电动摩托的出事概率,保险公司不干,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你这个建设的可行性在那里。人都只会看自己的利益,而从政者必须从全局考虑。
  • 保险人车分离后,要加强街头随机查证,因为很可能开电瓶车的人没有买保险 车可能是借的 等等
    防不胜防,只要对所有的电瓶车当机动车管理,要求所有驾驶人办证,然后持证开车,不买保险不能出门
  • 电瓶车,哥认为是一个中国的伟大的创新。
    是发展中国家通勤非常好一种解决方案。
    是从自行车----汽车 过渡性的解决方案
    是对摩托车的最优替代解决方案。
    特别适合高密度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像越南那种地方,其实是非常适合的。
    第一:使用成本低廉
    2,比摩托车更环保,更易维护
    3,零排放
    只有一个国家的电网系统靠谱发达,而又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电瓶车,简直是伟大的工具!
    不知道,为什么各路专家,没人认识到这个工具的伟大性。
    那些没有汽车,买不起汽车的群众,至少也有几亿人吧。 
    他们的短距离交通需求,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么。
    哥认为,知识分子,JY的堕落太可耻了。
    电瓶车的进阶版本----老头乐,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我们应该在制度上,技术上,成本上去更好的帮助解决它们带来的一些问题。
    比如,安全性,之类的。
    还有低速电动车,在农村地区的合法性问题,怎么合理的管理,比如道路的分级性。
    还有前面有人提出来的,简易的驾驶执照的问题。
    电瓶车----老头乐----低速电动车,合理的放开,速度的合理控制(50km/h)
    不能有管理者的傲慢啊,人民群众对这个需求是极其旺盛的,搞一刀切是懒Z,是恶Z。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