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知乎上关于颜宁回国创业的评论(不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被证伪)

  • 说的正确。那些唯技术论者根本不了解历史是怎么一回事就拿历史来说事。
    当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厂织出来的布在中国市场上打不开销路,卖不出去,原因有几个:首先是价格问题,机织布在中国市场上,从消费档次来说比不上丝绸,价格却又比当地的土布贵许多,虽然质量比土布好,但是性价比不行。所以机织布卡在丝绸和土布之间,不上不下,地位很尴尬。第二,英国的机织布价格不能和土布打价格战的原因是其运输方式,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从欧洲到亚洲的运输船只都要走好望角,整个航程充满风险,大海上风暴无常,运输的船只中三分之一就葬身海底,这些都是成本,让机织布在中国市场价格降不下来。第三是经济层面,当时乡村属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织土布属于妇女家庭的副业,所以土布的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同时这些土布可以在当地市场上销售,让妇女的副业也能补贴家用,中国当时有着从乡村到城市庞大的全国性市场网络,让乡村土布可以进入城镇,在全国流通,让城市下层民众也可以消费得起。五是文化传统的影响,当时中国社会在习俗上,一般有钱人穿丝绸,显示其不用劳作,而下层老百姓则穿自己织的土布,耐磨且有利于田间劳作,就好像当年美国工人都穿牛仔裤一样。这种情况下,“洋布”(进口的机织布)根本卖不出去。洋布卖不出去,回不了资金,就不能在英国扩大再生产,扩大工业规模和种类,所以英国才靠鸦片和战争摧毁中国的市场体系和手工业体系,给洋布的销售开路。
    西方洋布在中国开始大量销售是在20世纪20-30年代,那时鸦片战争都发生大约70多年了,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欧洲列强在中国已经瓜分了势力范围,并且建立了不少纺织厂,雇佣廉价劳工如妇女和儿童,这才能够降低“洋布”的销售价。另一方面,外国势力直接或间接卷入的中国国内冲突与战争,像是八国联军,军阀混战等等,造成中国社会的动荡,破坏了地方社会的经济体系和全国性市场体系,让中国的土布销售体系崩溃,不能满足大多数都市下层的日常消费,于是洋布才逐渐取代了土布。
    所以,新技术的发明,取代旧的技术,取得统治性地位,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也不是哪个技术先进哪个技术就拥有不可阻挡的优势。珍妮纺织机的例子在此是一个失败的,不恰当的比喻,因为技术只是技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和社会历史交织在一起的,是各种历史力量不断其作用的过程。

回复2

  • 但本质来讲,还是技术的代差摧毁了一切,当英国的军舰能开到中国,而不是中国的军舰开到英国时,无论纺织、贸易还是军事,背后都是其工业革命的支撑,对中国这个农业社会进行了摧毁。这就像如果真的有当外星人的战舰来到了地球,意味着其科技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而地球人的科技走刚到月球一样,虽然会发生复杂的社会演变,但是背后的技术实力导致大局已定。
  • 你这解释很好了。建议将胡雪岩破产一事加进去会更好。
    鸦片战争另一个重大影响是,此后中国逐渐失去了定价权。生丝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白银外流导致银稀缺,银价上涨也就是商品降价(银本位)。这一正一反直接摧毁了中国农村手工业,印度也是类似的原因导致手工业全面破产。印度的甘地推广手工纺织目的就是为恢复印度手工纺织,但路线错了。
    胡雪岩争夺生丝定价权失败而破产,这件事意义重大。
    最后,中国手工业全面破产后,帝国主义又压低原材料价格,然后两头吃。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