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叶除了华人圈子外,剩下的就只能在国内自嗨了?


  • 个人以前说过,从茶的历史也可看茶企和茶产业的问题。
    第一阶段,茶是一种初级农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湘西或者贵州东部走走,那里至今都还有吃油茶的习惯,参上炒米,可以当饭吃。湖南还有一种擂茶,都是将茶视做和蔬菜一样的初级农产品,就是普通进肚子的食品,甚至都不是喝下去的。在这个市场上很少看到有厂家去争夺,据我所知就只有湖南那几姨妈在玩。
    第二阶段,茶是一种有工业品属性的加工农产品。发酵过的茶,不仅保质期大大延长,而且能刺激肠胃蠕动,利于通便。在古代的西北,新鲜蔬菜没有像现在一样容易得到,用以马为代表的牧产品换以茶为代表的贸易就此诞生,明代直接表述为“以茶治边”,也就是现在的“茶马古道”。这方面大家可以去新疆、内蒙和四川一带看看去。在牧民眼里,茶就是生活必需品,古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把它当做生活必需品来说的。大家可以网上搜一搜,砖茶、茯茶真心不贵。
    第三阶段,茶是士大夫的玩具。贫穷限制我们的想象,以江南为代表的精致士大夫文化要大大领先中西部,以往如何声色犬马的生活也是我们不能比拟的。什么是士大夫的玩具,就是“难得到、易失去,劳动人民玩不起”。士大夫喝的茶,得用十三四岁的少女在特定节气前,趁着晨光露水摘采而来,这样的茶有多少人喝的起?!好巧不巧,士大夫又垄断了文化和舆论,在茶上讲了很多故事,禅机哲理无所不包,大大丰富了茶文化,赋予了茶新的内涵,提高了茶的“文化利润”。类似的玩具成熟于明清两朝,还有“珊瑚文化”也一样,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考。
    梳理一下之后就知道,现在为什么老有人说中国茶企比不上国外的谁,说茶产业难振兴云云。这不是废话吗?现在的茶商茶企故意忽略茶是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这个事实,直接奔着“士大夫的玩具”去了,眼睛里就只有那个“文化利润”,那些人真的热爱茶文化,尊重工业发展规律吗?刚刚摆脱贫困,进入小康社会的朋友们又有多少钱去买单这个“文化”呢?产品不好好做,天天琢磨着讲故事,又要赚人家的钱,又要埋汰人家没文化,产业不能做大做强也是正常的!

回复1

  • 大概就是这么个理,茶叶确实不贵的,几十块到三五百的口粮茶,其实已经是涵盖了大部分喝茶客的需求了
    现在中国的茶,其实覆盖面也极大的,喝茶的人也绝对不少,但是就像你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排到最后一位,现在都完全没有存在感了。
    其实需要说明的,茶在以前,就当是加点味道的开水,就已经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了,况且,茶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药。
    古代没有什么喝的,随便搞点叶子煮一下,就爽得很了。现在的饮料市场,茶饮,哪里有糖水喝得安逸?现在的年轻人,喝茶的还是相当少的。
    所以说现在的茶文化,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茶文化,现在大家都喝茶的需求也不强,自然感觉不到什么茶文化。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