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8条
-
我个人惊讶的不是老车老房子,而是台湾这些中国人,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天小确幸。完全失掉了中国人的信仰和精神。
-
喜欢开新车是人之常情,除非让驾驶习惯有重大变化,我认识的台湾人和福广人差不多,喜新不厌旧,旧的多是精神上的安慰。
-
原地踏步,自鸣得意
-
平均车龄23.3年。 就算新车买回家里干放着不开,23年之后车内的塑料件、内饰也已经老化,换它只怕还不如直接买台新车划算了,何况是一直在开的车? 台湾生活水准若如网友所说与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相当,如果购新车花费与大陆相当,则对台湾省的人民来说换台新车是很简单的事。
平均车龄还能达23.3年,是否因为买新车的准入标准很高,需要类似“拥车证”这样的东西才有资格买新车? -
焦点不是车龄吧,是台湾人均gdp吧,美国一直说大陆购买力被低估,这也是公认的。我所在的地区属于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我工资没台湾多,也低不太多。有车有房,生活质量过得去。想吃什么也就吃什么。没太多压力。我想说,台湾人可能面对大陆的发展不太服气。但是此消彼长,这是事实。就算台湾车还可以再开二十年,也是不能说明人均gdp这事就没有问题的。
-
大陆的老车少是因为汽车文化建立的较晚,且有强制排放规定和报废制度,不知道岛内有没有这一制度,我觉得好像是没有,因为记得前几年新闻里面屡屡上演拼装大客车上路违章驾驶大陆旅行团车毁人亡的新闻。
-
能理解这位台湾朋友的心态,两岸有些是互相不够了解,有些互相了解的不一定肯发声,若有故意抬杠反对的也正常。大陆已经取消了私家车强制报废政策,所以再过20年也肯定很多老车在路上,确实,开旧车未必是因为没钱换,熟悉了的车,还好用的时候继续用,也没炫耀的欲望那何必换新呢,不频繁换新也是一种环保的理念。
-
别说开老车光荣骄傲自信,你先得问问自己一生有几个“二十几年”?
有十个八个当然不在乎,如果只有两个“二十几年”,那你的车如果是
两辆私家车的话,千万不能开过十五年,听一句劝,珍惜自己时光吧! -
有些人喜欢比保有量,但保有量只代表你过去的水平。很多国家汽车更新周期很长,大部分是都是车龄10年以上的老爷车在充数。如果真要比还是用10年以内的新车销量来进行比较更靠谱。
如果比较10年内的新车销量,大陆的人均销量还是高于台湾的。
比较汽车保有量,还应考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限购政策等因素,毕竟便利发达的公共交通和限购措施也会大幅减少购车需求,比如香港和新加坡汽车保有量就不高。中国大陆发达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也为国民出行提供了各种方便快捷廉价的选择。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远超美国排名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世界的2/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高达6600公里,年客运量高达239亿人次,均遥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仍在高速发展中,每年新建的高铁、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线路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鉴于中国原油对外依赖程度已经高达70%以上,人均汽车销量和保有量不可能追求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高的水平,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可能全球的原油都不购中国一家用的。不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中国都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个人认为未来中国汽车销量的峰值应该在5000万辆左右。
-
大陆汽车失窃率更低!偷车被抓基本是没跑的并且根本卖不出去,偷车的收益率是负数,傻子才偷车。还有,大陆很早就有交强险。美国开20年老车的现象非常非常少!我们开车的人都知道,超过20年车龄的车真的没法开,三天两头坏,修车费用也很高,并且性能下滑严重还费油。台湾有很多20年以上的车恰恰说明不怎么开车。
-
我也觉得开老车挺好的,提倡节俭是美德,一辆车开不到十年就报废那真实可惜
-
以我在欧洲的经验,虽然那边老爷车尤其是经典老爷车很多,但是很多城市已经不让进城了,比如米兰的B区,应该是19年开始不让老爷车进了,所以,老爷车聚会一般在维罗纳啊,Modena啊这种小城举办;
巴黎也是禁止了97年之前注册车辆在城区行驶,伦敦是车龄超过4年的柴油车和13年的汽油车,进城收12.5英镑,感情欧洲这些汽车文化底蕴深厚的发达国家都是吃饱了撑的限制老车呗。
关键核心就是90年代以前甚至更早生产的车型因为年代限制,排放比现代车型要差太多,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完全没控制,老爷车排放比新车毒得多,尤其是柴油卡车,如果台湾人民不怕吸入这些,那尽管开老爷车呗。
四个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大陆的国五都要淘汰了,台湾人还喜欢老爷车,你怎么不说你喜欢用古董手机,很多新跟那个都跟不上。还美国影片一堆人开老爷车,美国人说,你以为我有钱我不想换。
-
我在美国住了二十多年,开旧车的没什么别的原因,还不是因为穷?别说二三十年的,车开到十年以上要做维护的成本急剧上升(你十万英里维护服务的费用最少一两千,相当于你那辆老车价格的几分之一了。十五万英里的更高。),去修车铺维修的次数增加,效费比下降,不把人烦死?买辆新的一个月几百美元,头几年几乎不会有什么毛病,干嘛不买,有去修车铺的爱好?我工作以后开车基本上差不多十年就卖了换新的了。亚裔大多比较节省,买辆车开到十年十几年都有可能,但也没听说谁家买了车开二十年的。白人经济允许的甚至很多干脆是租赁的,三四年就换一辆新的。
别把旧车和古董车混为一谈,古董车经常需要专门的非常规维护,开车成本其实高很多,有些零配件都不生产了,得专门定制。还有些干脆是个古董壳子,里面的引擎什么都是新的。而且大多数有古董车的人也不是天天开,维护到能开的时候开到路上去兜个风摆摆谱而已,平常需要上班还是开普通车、我1999年在罗德岛上研究生的时候和系里一个教工比较熟,他就有辆63年的covertt,有次听他和系里管维护的老哥聊天就是说他的车要个什么零件找不到,芝加哥有个铺子有翻新的,不过要三千刀他觉得太贵了,最后维护老哥拿系里的车床给做了一个差不多的用。他兴奋的也就是当地车展他开着去了,因为是比较特别的一款,所以大家惊艳一下他觉得很有面子而已。然后告诉我开去开回来基本上没出毛病,觉得很不错,上班的时候也是不开这个的,没有足够的可靠性。
像你说的这种我也见过,同时念书物理系的一个同学有辆一千块买的旧车,实在是比较老了,出了次事故,准高速上自己停了,后面车追尾,后车全责,因为后车”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赔了他九百。车居然还能开,我搭过一次,侧面车窗玻璃已经完全没有了,开到商店也是不拔钥匙,“谁想开走谁开走”。他夏天就转到佛罗里达念书了,凑合一段而已。你要说他换到佛罗里达还会买这样的破车我是不信的,更别说一年要有个两三万收入的情况下了。
湾湾们还是很有意思的,开辆旧车都要用和美国比来表示:看!富裕的美国爸爸电影里都有好多老车!所以我开辆而是十年的中古车是天经地义的,是情怀,不是我没钱!
-
車身刮傷我都不心疼
-
可以开,结果自负呗。我们这边去年才取消了私家车的强制报废年限,但开到60万公里还是要报废。我觉得也不必要互相惊讶,各地规定不同罢了。
-
开报废车,如果不跟US搭上关系,而是跟阿三并列,跟受严厉制裁的古巴类比,比格立马降到膝盖下。
-
一场关于GDP的讨论变成了宣传台湾人开中古车的情怀。难道台湾人集体爱开中古车?哈哈
-
我觉得还是穷。旧车修起来一点都不便宜。
不管是换轮胎,各种部件,哪个不要上千,而且半年一次的年检,尤其是排放检测,十几年的车真没信心每次都过,开这车烦都烦死了。十几年的旧车卖二手也就几千块钱,每修一次意味投入的沉没成本又多了不少。
而买辆新车,便宜的国产车也就6,7万而已。有蓝牙,有行车电脑,不比那十几年的破车强太多。 -
2020年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
热点
- 1 董袭莹学位论文遭质疑 9.5万
- 2 4+4不止一个董小姐 10.9万
- 3 印度制造将充斥美国市场 7.8万
- 4 讨论海归应当区分年代 4.8万
- 5 为何日本创新力不如韩国 8.2万
- 6 中国商品房的质量不行? 7.9万
- 7 海归群体出现较大的变化 11.7万
- 8 上海车展的关键信号 7.1万
- 9 电车用起来真便宜啊 5.8万
- 10 中日网友在外网吵了起来 27.1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书香跨界,探索多元——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推荐书单公布啦~
在喧嚣世界中,读书是一次悄然的返航,是心灵栖居的灯火。风闻社区与万千读者共赴文字之约,于百余本热荐中,凝练出12部年度之选,构成2025年度图书推荐。春深四月,世界读书日,......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 评论 272 赞 25
-
2他老人家为何一生都在警惕特权? 评论 165 赞 250
-
3大学生有多人才,海归就有多精英 评论 142 赞 19
-
4普通医学生培养时间能合理缩短吗? 评论 120 赞 8
-
5塘泊虎:你可能想象不到:中美手术差距有多... 评论 93 赞 24
-
6果然,美方主动想谈了 评论 52 赞 12
-
7封堵“洗产地”:中国海关联合巴西、阿根廷... 评论 50 赞 33
-
8中国两轮“小电驴”,海外狂飙! 评论 49 赞 14
我還特別愛開中古車,車身刮傷我都不心疼,去夜巿或什麼地方,停車後鑰匙也不拔。我跟小女兒說,誰愛偷,就拿去吧!
我院子的車,鑰匙都不拔的,真也沒失竊過。
今年買新車時交代老婆,不必買失竊險。我查過,台灣汽車失竊率極低,我不想便宜保險公司。
不過,台灣的車,不管新車老車都要強制保第三責任險。
我看美國影片,也一堆人開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