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企人才流失加剧,已成民企"黄埔军校"

  • 似是而非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补充一点,虽然对国企有些意见,但是对于大多数平庸的人来说,进国企还是一个优先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人都能力都平庸(但大多数不会认清自己),无论在甚么地方,也不会有升职的机会,如果打算一辈子安稳的活下去,进国企有几个优点:一,保障体系好,无论是安全设施投入,还是五险一金,还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这些国家的规定执行的非常好,对个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私企你可能命都没了)二,有些事虽然不像以前了,但是遇到大的事情,国企还是会发动工人群策群力帮你度过难关。三,虽然领导对你横眉冷目,但是你没啥大问题,他也是不能开除你的。工作有保障。四,国企实力强大,一般不容易垮掉,你可以安心的三点一线,没啥担心的事。

    私企呢,朝不保夕,疲于奔命,今天有酒,明天可能喝汤,各有利弊。
    反正有志于做一番大事,而且个人能力具备,又没啥后台关系的,还是不进国企的好,如果不具备以上三点,那国企还是比私企好。
    关键的关键是国企的上升通道太狭窄了。

回复1

  • 似是而非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如果说对国企改革提一些意见,我觉得不在于员工持股,什么骨干多拿,这些钱的问题,要知道,国企的生产不在于你一个人多能行,而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我们很多人拍脑袋,以为把骨干和人才都用钱买通了,国企就灵了,事实上,根本不了解国企的情况,五花八门的搞金钱刺激,搞得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多的让每个人都认为分配不公平,做事就会互相掣肘,甚至使绊子下药,反而阻碍生产。

    国企的制度和工艺已经很不错了,需要改革只有三点:一是挽回基层的主动性,缩小收入差别对他们的过度刺激,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学会管理人,而不是管理奴隶。要让基层愿意为领导分忧解愁干好生产。二是让有才华的人有盼头,人事岗位都要优中选优,切实找到最适合最有能力做好的人来做,而不是拼爹拼关系,所谓的人才,更注重长期成长的平台,而不是眼前的利益,他们更注重的是能通过努力当老总,进国家平台。(私企的成长平台事实上更差)。三是对各种制度各部门进行研究,需要精简的去掉,让管理瘦身,减少对基层生产无谓的干扰。

    只有搞好了国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前进,才能保证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也才能摆脱资本操控国家,甚至抛弃人民的宿命。国企只有不断的做大做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人民的利益才有保证。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