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条
-
我作为一个旁观的无神论者看来,回教徒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穆罕默德之后再无先知,回教的清规戒律从此永远定格在了穆罕默德生活的时代,虽然如今猪已经有饲料可吃,猪已经干净得再无污秽,猪肉比牛羊肉便宜得多,但再也没有先知可以出来续写神与人的小说,编造回教版的“新约”,想来这也是因为亚伯拉罕三教均认为神所造的这个世界永恒不变才导致的吧。
-
现在的牛都是吃饲料的。
-
各个教派多少都有些禁忌,这些禁忌我觉得是为了把教徒与普通人分开。
当教徒与普通人分开得越来越大,以至于互相无法理解的时候,那么教徒们就会抱团形成一个稳定的团体,作为教派也会变得稳定。 -
不吃猪肉是因为古代养猪方式不卫生,所以不吃猪肉,而且古代一旦爆发瘟疫一死一大片
相对的在成熟的农业社会牛又是受到保护的,我记得古代中国法律是不能私自杀牛 的,吃牛肉的 -
溯源的话是这么回事
问题是随着土地的紧张,随着环保的重视,应该与时俱进啊,现在牛羊放养的也是原来越少,饲料中谷物类比重也更高,适合圈养的猪应该更适合才对,却因为教义被排斥,甚至不信这个教的都不能吃。
其实问题是两个,一是msl特别崇尚原教旨,哪怕很多不合时宜的也会被继续推崇,就像基督教和佛教千年前也有很多残忍的一面,但到了今天肯定不会把烧女巫之类当做主流,佛教也是传到各地与当地的习俗融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msl管的特别宽,他们不仅要管教内的事,不同教派和非信徒的言行他们都要管,他们的阿訇不仅管神职人员的事,还要管公职人员的事,他们的教义不仅管宗教事务,还能替代法律行事。
所以让着它的越来越多,恨着他远离他的也越来越多。这种孤立最终导致的边缘化和落后,就产生了信仰优越感、自卑和被迫害的多重极端思想融合。 -
故时事易,教义不易,可谓愚昧
热点
- 1 印提议放宽中企投资限制 6.5万
- 2 印度战略轰炸机 8.7万
- 3 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热销 5.3万
- 4 俄乌恐怕还要打下去? 6.2万
- 5 11名“高考状元”学医 5.9万
- 6 医学人的寒冬真的到了? 10.8万
- 7 解放军“机器狼群”亮相 14.9万
- 8 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泥潭 6.4万
- 9 上海的蝉灾 5.9万
- 10 印对雅下水电工程的反应 13.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乘客担心卫生问题,高铁一次性座椅套热销,... 评论 154 赞 5
-
2和谈无望,俄乌战争恐怕还要打下去 评论 109 赞 30
-
3老人肯德基店内占座乘凉、打牌,如果你是店... 评论 87 赞 1
-
4一架仅需4万美元!美国版“小摩托”巡飞弹... 评论 69 赞 15
-
5如何看待外国网红复刻中国水蒸蛋,却在视频... 评论 68 赞 11
-
6网红良子是怎么变成400斤大胃袋的? 评论 54 赞 4
-
7吉林省委书记: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 评论 46 赞 52
-
835岁之前到底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还是两... 评论 44 赞 1
很多宗教都禁食猪肉。
这乍看比禁食其他肉类更不可思议。在所有家畜中,猪把植物转化为肉的效率最高。一头小牛,得消耗10磅饲料才长1磅肉,而小猪只要吃3到5磅饲料就能长1磅。一头母牛需要九个月时间才能生下一头小牛,而母猪怀胎四月至少能产八只猪仔。对急需动物蛋白的人类来说,肥美高效的猪简直是上天的恩物。为啥古代以色列人的“上帝”会禁止子民吃猪肉,甚至活猪死猪都不让人碰呢?
除了教义上的理由,在经济原理上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
《旧约•利未记》明确记载:“凡偶蹄、反刍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猪分趾偶蹄,但不“反刍”。
在古代以色列人饲养的动物中,有三种是反刍的:牛,绵羊和山羊,它们是当时中东地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反刍动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由四个胃袋构成的消化系统像强劲的机器,单吃含有高度纤维素的植物就能生存。牛羊喜欢吃草、麦秸、收割后的残株、灌木和树叶,这些食物的纤维含量高到完全不适合人吃,即使经过狠煮也不行。
这就意味着,反刍动物不会与人类争食。
的确,就从植物到动物肉的转化来说,猪最高效。但它都需要些什么样的“植物”呢?在消化器官和营养需求方面,猪比猿猴以外的任何哺乳动物都更接近人,它最喜欢吃根,坚果和谷物。拿麦子、玉米、土豆、黄豆或其他低纤维含量的食物“供养”它时,它长得飞快,一旦用草和树叶“以次充好”,它就会消瘦掉膘。
除了娇弱的胃,猪的第二大问题是难以适应热带气候。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祖先曾生活在燥热的草原上,出汗散热不成问题。而猪的祖先居住在湿润、阴凉的森林河谷间,汗腺极不发达。想要保持凉爽,只好在潮湿的洼地里打滚。泥水比清水降温效果好,也更容易找到。实在没法子,绝望的猪也会在自己的粪尿里翻滚,从而落下了污秽的恶名。
哪一个旱地游牧民族会养猪呢?那必将付出比饲养反刍动物高得多的代价。人们不得不给猪搭建凉棚,提供降温用的额外的水,还要在饲料中添加谷物和豆子——这本来是人自己吃的。
没错,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中东有过成功养猪的先例,那是因为早期还有足够的林地。随着人口密度增大,森林被一步步转化为农田、牧场,甚至沙漠,即使以色列人很想吃猪肉,也不可能再吃个痛快。猪不适合犁地、产奶,毛也没法用于纺织,养猪不再有利可图,反而耗费资源,不知取舍的人终将影响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