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爆发性变化”

  • “数字经济在中国对外贸易与“一带一路”中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弥合原有的地理差距,极大地降低了贸易的成本。过去我们卖东西,运输必须要走海路,即使是新疆生产的产品也要通过欧亚大陆桥南下到钦州港或者广州港,这显然是不经济的。但是因为新疆向西是大沙漠,往那里运输是不经济的,在数字经济时代你会发现,当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那么远距离协同生产,远距离管理,远距离讨论变得不只是可行,而且是成本上可接受的可行。”
    这里没看懂,哪位明白人给解惑一下,数字化怎么帮新疆生产的产品降低运输成本的?

回复4

  • 传统物流成本里面,直接的运输费用只是小部分,大头是仓储积压、库存资金、运输中损耗、资金占用、市场价格波动等。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的时效性要求高,需要保鲜冷冻车辆、冷鲜仓储,都是高成本的投入,而农产品单位价值不高,季节性因素明显,市场价格波动大。只有当供需信息精准、物流时间表精确、物流链条配合顺畅度足以消除任何冗余库存、保险金融配套齐全的时候,在远离市场的新疆种植农产品,在成熟后迅速准确地运送到遥远的消费市场这件事情才比较有可行性。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贸易-生产-物流-金融协同体系做到了那些高难度动作。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资产,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全社会协作的海量数据本身会不断优化这个协作体系的效率。旧模式下的浪费、错配、等待和沉没成本被挤出,社会经济活动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扩张,会创造许多原来以为不可能的经济模式。
  • 应该说是数字化降低了信息成本,说为买卖就是卖家和买家的对接,生意就是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以前因为地域的局限,信息闭塞,即便你有东西也不知道卖给谁,想买的人也不知道你这里有他想买的东西。商业一定是先有信息,后有物流。你得先让买家和卖家接上头,达成交易,才有物流的需求,后有物流的市场。数字经济就是让很多边远地区有一个全国都可以看到的大展销台,在这上面卖家和买家可以接上头,自然让以前因为信息不畅找不到买家的东西可以销售出去。先有了交易,后面才有物流的需求,然后这个时候相关的配套设施,国家投资的基建,铁公基,村村通等工程才发挥出了它的效能
  • 我只是试着分析一下,并不精通这块。
    数字化了才能搭建电商平台,才能有订单。有了订单才方便安排生产、储运,否则农民种起来简单,可不知道能卖出去多少。与其卖不出烂在地里,不如少种不种。种得少,自然跑货运的车也少,包装袋、纸箱、泡沫等等材料都少价格就贵,冷藏设备更少。网上订单通常是先款后货的,农民还没收获就拿到钱去订货运仓储冷藏了,运输成本就比原来低。
    因为网购多,才有包邮区啊,车子来回都有货可运,不会跑空程,自然单价就低。对于新疆和外国来说,以前只是买东部的工业品,车就是去的时候满,回来空车,现在带些农产品只是顺便。
  • 同问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