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认为属于美利坚的“飘2030”一定会到来

对于合川农民军来说,飘2030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500

这其中既有与美利坚本土文学作品之间碰撞纠缠而来的温和感性,亦有驱使着毫无感情的底层逻辑推绎的冰冷理性。

500

在我看来,从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联合宣告,将为其奉上直达根基的永恒死亡。

为了理清楚合川农民军的这一个暴论,我们必须从头说起。

1.为何美国是一个外向型国家?

1.1 如何定义外向型国家?

500

普遍地来看,外向型国家具备高度的对外依存度,一般来说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在国际经济系统中具备明显的双重依赖特征(进口依赖与出口依赖)

自身经济体系对外部市场依赖巨大,以至于上升到了政治层面,并且由此建立起一套以其为中心的贸易体系。这点,西方国家普遍有着类似的特征,只是程度多少,侧重向哪的问题。

2)有着明显的资本(当下是金融资本)输出国的特征

印印美元就可以收割全世界的日子自然是惬意的。这背后是一个具备资本输出能力的国家。用翟老师的观点来看,就是所谓的中心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攫取资源与人力。

3)极高的人口输入依存度

不能依靠在地/在国化的人口实现产业的运转。无论是工业革命时代,还是信息革命时代,美利坚对外部人力的依赖是惊人的,以至于到了今天,连科研人员中的亚裔比例也越来越高。

当一个国家无法通过其内部的人口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时,其对于全球人力资源的收割依赖自然是很强的,由此就必然会建立起一套向全世界输出价值观,忽悠他国人民投奔自由的山巅之国的软实力话语体系来。

这三条特征综合作用后,又可转化为一个相对凝练的一句话总结,即:外向型国家依赖于对外转嫁矛盾来解决自身发展与稳定的一切问题。

说得更直接点,外向型国家其文明基因天赋点,就点在了如何更高效地对外转移矛盾。这种转移矛盾的最基本形式是战争,而在战争之外,通过金融霸权来收割全球,转移国内产业空心化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是如此。

看看美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打了多少仗,是不是外向型国家一目了然。

而从底层逻辑来看,外向型国家意味着,离开他域对我的输血,我将无法正常生存。

500

1.2 美国为什么是外向型国家

就这点而言,有不少小伙伴私信我,表示不认同。其中不乏用历史来引经据典,指出美国在建国初期与世无争,是典型的内向型国家。

在此,必须明确一点,这些小伙伴们对外向与内向的定义与我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所认为的外向,就是对外贸易,不闭关自守。但是真正要从一个较长的文明尺度去衡量一种文明的内外向特质时,我们应该结合其文明生存的底层逻辑去看。

为什么我认为美国是一个外向型国家而非内向型?

这里有三个逻辑线:

1)北美盎格鲁萨克逊人并非原住民+北美在地化的原住民被外来者大量杀灭--->美国存在极为严重的人口输入依赖。

如何理解这一条逻辑线?其实很简单,你这块地没人干活了,那还不奴隶三角贸易地走起?那些认为美国是与世无争的国家的人,想想非洲兄弟们的血泪。

即便是表面上自给自足的南方奴隶庄园,其劳动力需求也是外向的,也即是没有黑奴被贩卖过来,这些农场主就干瞪眼吧。

500

2)美国建国初期只有十三个州+现在的美国有五十个州--->美国在完成“国家大一统”的时候,其演化进程绝对是外向的。

虽然这种外向只限于美洲大陆,不过一边跟拿破仑做交易,一边跟英国人、墨西哥人抢地盘,顺便还把印第安人赶到保留地,把这种行为定义为自给自足,我想在座的各位肯定都不信。

3)当今美国的产业空心化+金融霸权--->绝对的外向

不得不说,南北战争之前,南方尚具备一定的,只依赖劳动力输入的自给自足。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的产业资本获得了全国吸水的空间,随后,美国走向了往世界扩展的道路。

其实我们注意到日本的黑船事件发生在1853年,南北战争的时间则是在1861年。由此可见此时即便存在“自给自足”的南方,美国的工业资本已然遵循资本主义一般演化规律开始寻觅海外市场。

500

我们把黑船事件视为其产业资本向外国扩张,寻求要素的过程;那么南北战争则显然是其在内部的扩张。这一外一内,呈现出的恰好是两种发展成本转嫁的过程。

今天的美国因为新自由主义对产业的掏空,形成了如翟老师所说的,中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的币缘格局霸权。中心国家向边缘国家输出资本,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输出资源与人力。

这种进程本质上来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升级。币缘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可以使中心国家不劳而获,但前提是中心国家的地位无法被撼动。

于是乎,如温铁军老师所说,美金的背后是美军,有了强大的军队和全球的军事殖民体系作为基础,美元的金融霸权得以保障。

500

这种奴隶主一般,躺着收割全世界的模式固然是舒爽的。但因为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奴隶主的地位必须固化,而一旦所谓的世界霸权不存在,这样的模式将会极大地反噬一个已然失去基本劳动能力的奴隶主。

因此在当下,美国的外向型已经演化到了极致。以至于容不下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力量,更别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么宏大的政治理念。

在这里我理出四个非常有学术思想价值的观点,分别来自于四位观网的大佬:

1)温铁军教授---成本转嫁理论

2)翟东升教授---中心/边缘国家理论

3)陈平教授---代谢增长论

4)沈逸教授---里根政府拥抱新自由主义的时间节点

成本转嫁论

500

温铁军教授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即万事万物皆有代价,而代价要么被自己承担了,要么就转移给了他人。

这如同钢炼的核心思想“等价交换”一样,与演化所呈现出的此消彼长的特征相结合,非常有利于我们解释一系列事物的发展过程。

就拿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来说吧,西方通过奴隶三角贸易,从非洲获取劳动力,从东南亚获取原材料,在本国生产后,又在全世界倾销。

这就与中国东南沿海血汗工厂这种特殊图景区别了开来。当西方以此谴责我们要发展不要人权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告诉你,你把你的发展成本转嫁了出去,我们没地方转,要不,转你家试试?

成本转嫁论背后是我从哪里抽走了资源要素,人力要素与资本要素。对于外向型国家来说,从外面抽是家常便饭,责无旁贷的事情。而对一个内向型的国家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从本国在地化的,来自于广大乡土社会的,从被现代化给搞得支离破碎的小农经济中抽取而来的。

中心/边缘国家理论

500

翟东升教授则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全球化的奴隶制结构。中心国家通过软硬实力的霸权,向边缘国家输出资本,就比如那一张张绿油油的美元。而边缘国家接受这些输入的货币,开足马力生产,为奴隶主纳贡。

而当今世界的美利坚,很明显就是那个坐在中心铁王座上的奴隶主。中国崛起,从翟老师的角度来看就是把这只老朽的白头鹰从王座上拉下去。

在这里我可以把翟老师这个模型细化一下,比如中心国家在攫取边缘国家的资源和人力时,遵循的是怎样的底层逻辑?

我认为当如下:

硬实力--->保障最终议价权

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优势--->收割资源

思想文化优势--->收割人力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全面崛起可以说从三个角度对美利坚赖以生存的霸权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其中,中国的产业升级,人民币国家化冲击其向全世界收割资源的能力;我们的文化复兴冲击、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冲击其向全世界收割人力的能力;而最要命的是,我们的强军计划冲击着美利坚的最终议价权。

而这种冲突建立在非常尴尬的两条道路上,即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摆脱给奴隶主朝贡的道路与美利坚因为逐渐失去这种朝贡体系而将从内部崩裂的道路。

这两条道路都不是基于一种邪恶的,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主动斗殴意志,而是客观演化规律的不幸碰撞。

这种碰撞的根源在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正面性与美利坚外向型文明演化路径的不可持续性。

所以,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对此,我从来不抱有任何幻想,毕竟,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上,不可调和都是我得到的唯一答案。

500

当然,这种不可调和唯一的解,在于美利坚这种外向型的大集体的解体,即飘2030的到来。

产业新陈代谢

500

这就不得不得提到陈平老师的思想精华,产业新陈代谢规律。如果我们一些网友能够跳出“2000>3000”以及“和亲论”的枯燥,认真领会一下代谢增长论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么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思考方向。

基于产业新陈代谢所推绎出的产业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产业矛盾,包括“全产业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强势产业与弱势产业的矛盾”“空转产业对实体产业的矛盾”以及“产业新陈代谢周期上,新产业对旧产业背后的三要素(投资、就业、消费)的创造性破坏”。

理清这些思路,有助于我们认真解读一个产业空心化的美国该何去何从。

2. 为什么说飘2030一定会到来?

下面说到我们的正题了,为什么在合川农民军的愿景里,飘2030一定会到来?

2.1 美国的维稳成本低,但风险高

因为这是外向型文明在扩张尽头的宿命。

一个极度依赖对外输出资本,攫取资源与人力,也即是将发展与维持稳定的矛盾不断向外转嫁的国家,如果其两缘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则危及的不单是其所触及的外部疆域的广稀,更是自身内部稳态结构的维持。

在这点上,我与托卡马克之冠所解读的,美国维稳成本天然最低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因为托卡马克的观点从微观上来看是成立的,毕竟美国人有着废墟面前唱歌摆蜡烛的无厘头精神。然而这一切似乎仍然脱离不了,美国仍然作为中心国家在不断向外部转嫁矛盾的宏观事实吧。

或者说,很多人忽略了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发的那一千美元的救济金,也忽略了郭杰瑞镜头下,美国的食物银行。如果没有这种最基本的保障能力,我相信美利坚牛仔精神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

500

复杂性与稳定性是一对欢喜冤家,这点陈平老师也提到了。就像很多人羡慕美国的大农场,认为它效率很高,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大农场需要稳健的工业对其进行能源配置,而工业背后又是对资源的大量的,全球化的进口依存。

即便不进口,通过美元霸权控制住能源价格,使得美国人始终可以消费起全球最便宜的石油,还有朋克流嘲讽小伙立党老师孜孜不倦,秀出风采的一美元炸鸡(据说最近涨价了,心疼立党老师一波)。

美国一切祥和的表象下面,是其经济演化成本高度地对外转嫁。

很多人纳闷为何美国疫情闹成这样,死了那么多人,国家也没出大乱子。韭菜们,想想成本是转嫁到谁的头上去了吧,要不然,想想美联储无限的QE与今年国内各种原材料呜呼哀哉的涨价吧。

翟老师说得很清楚:为了融入这种纳贡体系,我们宁愿压低人民币的汇率也要保证给美国人输送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可以说,美国的稳定看似是自由散漫的轻松呈现,但实际上是霸权体系到位之后的成本外移所致。这样的系统虽然维稳成本低,但维稳风险大。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就显得更加岌岌可危了。

2.2 为何中国人这么卷

500

说句题外话,为何中国人这么卷?因为你没法对外转嫁发展成本呗。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郑强教授天天在B站上声嘶力竭谴责的是啥?不就是我们的教育吃力不讨好吗?

500

中国用极度内卷的基础教育去选拔人才,结果人才去了985/211之后转身出国。我们的尖不仅被别人掐走了,还把教育内卷的民生成本生动形象地留在了国内。

教育内卷只是一个侧面,城乡发展问题,东北衰落问题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关于成本不能外转的影子。

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励我们把成本外转,而是阐述一个客观事实,告诉大家为何你们这么累。

明白了这点,像曹大佐这样亲身前往非洲避卷的行为,我是举双手点赞的。

500

2.3 特朗普现象的历史意义

500

特朗普现象,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现象,而是作为美国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极具特征的时间节点,理应被认真研究。

只不过当下,美国把特朗普当作异端处理,从意识形态上将其否定;而国内对于特朗普更多的是川建国式的调侃,所以很多人自然就忽略了特朗普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我建议任何认真研究美国的人,一定要把特朗普现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深挖。托卡马克之所以认为美国维稳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从产业代谢的角度理解到特朗普执政所处的时代与之前意义上的美国有所不同。

在这里,我们就必须抬出我们戴不上统御头盔的沈逸老师啦(手动狗头)

新自由主义改革对美国的深远影响

500

在观网上明确将特朗普现象深入研究,并且向前系统归纳的观网学者,当属沈逸老师。

而我正是在沈逸老师关于美国的付费课程里意识到:里根时代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变革,从根本上瓦解了美国产业资本整体强势的传统,使美国进入了一个被虚空大君逼得无限外向的死循环里。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奥巴马,都很强调制造业的回流。而我相信制造业回流可能也是美国后续政府不变的愿景。

沈逸老师将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归纳为美国走向不归之路的起点,这个总结很到位。因为正如温铁军老师所讲,在地化的产业才能够起到稳定当地经济的作用。中国农村之所以衰败,就在于产业的出走。

这套逻辑用在美国身上一样适用,即产业转移,产业向虚,使得美国的产业结构严重畸形。这解决不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更是让一些依赖传统产业的州陷入新的危机。

美国的小政府特色于此最大的负面作用就在于放任“产业新陈代谢一般局”的自然发展。就好比这次疫情之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赚得盆满瓢泼,而中国政府反而下重手打击互联网垄断企业。

所以我才在《硬刚产业新陈代谢一般局的创造性破坏力,也只有中国政府才有如此的魄力!》一文中盛赞我国政府打破“产业新陈代谢一般局”的决心,这对于当下的国际竞争,绝对是正面的。

500

因为资本主义自由演化所导致的产业利润分配的不均衡,进而造成了社会阶层分配的不均衡。这种现象不分国籍。

而是产业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演化下的必然,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

其中有两个层面:

1)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传统实体与互联网实体(即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利润分配矛盾,也即是强势产业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弱势产业的虹吸。

2)高度金融化,产业空心化决定了美国对全球统治地位的高依存度。美国必须始终活在中心国家的位置才能维持其自身的稳态。

两缘霸权对于其高度金融化的产业结构来说既是利益熏心的华尔街之狼的疯狂,也是通过向全球掠夺,在国内形成再分配的基础。

虽然这种再分配很失败,很吝啬,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特朗普现象,但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一重条件,美国可能在疫情期间的救济金也会变得捉襟见肘。

特朗普现象是美国高度金融化之后的一种强烈反馈,这种反馈的本身已经说明当下的美国早已不是曾经的美国。

无论是08的金融危机,还是20年的新冠,美利坚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像罗斯福那样可以以工代赈解决经济危机的总体,取而代之的是无CD的印钱---这也算是最后的疯狂吧。

2.4 为何飘2030一定会来到?

500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便是世界两缘格局的剧烈变动,也是我们常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在两缘格局的变动之外,我还要加上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这背后的核心推动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不过这种变局对于一个高度外向型且垂垂病危的美国来说,却宛如迈向死亡的丧钟般回响。

我大致认为推动美国社会解体的衰落的矛盾驱动力在于以下两点:

1)产业矛盾,上面提到了,直接点就是传统产业资本与互联网产业,金融产业,如德州对加州,对纽约那种情绪。

特朗普现象背后是这个逻辑,可惜一场新冠成为了黑天鹅特朗普的黑天鹅,但有没有下一个针对其金融垄断资本(我认为还包括互联网资本)的造反派,我们拭目以待,且不可以特朗普下台的偶然性去断论美国政治稳态的必然性。

2)国际地位下降带来的“奴隶输入危机与货币输出危机”。很明显,当下的美国对其美元霸权以及文化霸权的依存度已然达到巅峰。

这样的好处在于躺着就能印钱,躺着就能吸引人才,比起你基础教育内卷舒服太多(关键你基础教育内卷还要承受国内的民生代价)。但坏处在于一旦这种国际地位崩溃,或者说美元地位下降,美国软实力下降,这种依靠“奴隶输入”与“货币输出”的霸权模式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届时,美国政府将越来越无力维持现在这种维稳体系(还是强调一点,美国的维稳体系绝对不是放任自然的,疫情期间没有那每个人1000美元你可以试试效果)

因为无力维持,再加上上一点的产业矛盾加剧,那现有体系必然会出现问题。

美利坚的国际霸权体系出现问题的最直观后果,就是其国内发展/维稳的成本再也无法向外转移。当这种转移途径被切断之后,成本代价必有其在地化的因素所承担,那时候,这种在废墟前点蜡烛的惬意也许将不复存在。

2.5 面对飘2030,中国该做什么?

1)用最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式,加速飘2030的到来

我们当然没必要跟美国打一仗,核大国之间的战争不确定因素太多,战略目的也容易打飘,因此直接跟美国人干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但是抓准美利坚的七寸,在其必然的演化路径上给他添油加醋还是可行的。

首先,基于产业矛盾,虚空大君抽水的特质,建议让美国保持当前的产业结构。这就包含了两个思路:

1. 不向美国输出任何产业与基础建设内容

这点是陈平批判李肃的,在我看来非常到位。美利坚基建能力拉垮,想恢复庞大的产业资本阻力太大,就此我们发挥发挥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优良传统,任其自生自灭。

2. 尽量控制住中国的资本外逃

这个问题其实目前很尖锐,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经商环境相对不太友好,另一方面也基于西方针对中国这些缺乏政治经济常识的土老板们的疯狂洗脑攻势。我认为国内应该从一些方面减少民营企业的负担,不过注意,这里的肩负也应该基于产业利润分配不均的原则。重点保护制造业实体与农业技术型企业,特别是要在腐败问题上给民营企业相对松绑。

资本外逃对于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坏事情,这次对于在中国公司于美国上市的限制就看出了国家抑制资本外逃的决心。

2)思想文化复兴,话语体系构建

很多人忽略软实力的作用,认为有航空母舰脸滚键盘过去就完事了。说这种话的人,在生活中多半也就是个技术宅,目测也不大可能做过什么成功的管理岗位。

硬实力固然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软实力则可以在硬实力的基础上爆发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思想文化复兴,话语体系构建,独立科研能力提升,这背后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美利坚作为中心国家向全世界收割优质劳动力的软实力。

可以想想,如果我们985/211学校的高材生们不以出国为荣,世界各地优秀人才觉得到中国来才能够安心搞科研,那个时候,还有美利坚什么事情?

当一个如此外向的移民国家面临人不想过来的困局时,他将何去何从?

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软实力的构建为我们留住人,吸引来人。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甚至在留住人才这点上,我们依然很被动。

就这点,陈平老师看得很深刻,也因此发出了如“2000>3000”、“和亲论”这种暴论。很多人揪着陈老师人在美国乱开黄腔的点饭圈式地喷,却根本看不到陈平之所思,皆是敌之死穴这么深刻的事实,只能说,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一定要多思考。

话语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演化的封闭性,这点我在《从希伯索斯想说却没说出的那句MMP来看吴晓波的精英主》中已经谈过。封闭性的作用是巩固主体性,避免因为过分开放而被别人给饭圈走了人。

在此我也不得不友善地提醒一下我们部分以生产力至上的工业党同志们,看什么问题一定要辩证,千万不要把工业发展与文化发展对立起来,一定要找到他们的辩证结合点。

3)可持续的人民币国际化与产业升级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势,问题的关键在于走到哪个程度,产业升级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金融霸权背后的实质是军事霸权,因此军队活动半径的最大辐射区域,大致等于主权货币国际化之后的可控区域。故此,人民币应当在区域实现国际化,也即是在亚洲实现国际化,进而与欧元、美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之后,待天下有变,另做图谋。

不过这样的战略有两个不可避免的点:

1)收复台湾的必要性

2)在亚洲抑制日本地位的必要性

其中第一条会带动第二条,所以当前专心做好第一条是最重要的。

台湾的收复,意味着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军事力量不再受美国制衡,这将是保障人民币于亚洲区域国际化的基石。就这么来看,台湾必须不可不收回,且不能晚收回。因为我们最好在美利坚飘2.0到来之前完成人民币区域的国际化,到时候以此为基本盘,方可以对冲美元体系崩溃的震荡。

所以为何之前我会批判马督工对新党的喋喋不休。就在于真正要让台湾人民感到压力的做法,并不是吓吓他们就完事,而是冷冰冰地告诉他们收复台湾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过程,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你们都得乖乖回来。

把这种料扔给台湾那些政论节目,特别是宝洁哥这样的吹风机,保证他们能炒得比我们还讲得精彩。

对于日本地位的问题,个人认为收复台湾之后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日本内部的问题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除了依附于美元霸权体系下的资本小动作,剩下的就是搞点所谓的文化攻势了。

然而日本人在舆论战问题上跟其主子是一样地过于依赖于饭圈,最后成也饭圈败也饭圈。高效的传播效率背后是降智、自我封闭的代价。随着中国年青一代思想文化力量崛起,日本的软实力攻势将变得不堪一击。

我从骨子里不相信日本人对美国的忠心经得起长周期的考验,日本这个民族惧威而不知怀德,同样也是下克上上瘾,大仇不敢记,小仇记得比谁都清楚的小家子气。抓住日本人的这种特性,回头做宣传工作方法多的是,只要大环境具备了,分分钟量产出无数个日本蒋方舟来。

产业升级这块我重点提的是保障一定产业链的自主性,也就是不要放任市场规律让制造业全部跑出去,要想办法用转移支付留住一些关键性的产业,包括像口罩这种能够在抗疫时起到奇兵之效的产业。

无论是人民币国家化还是产业升级,用辩证的思维把握住度,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4)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通过乡村振兴构建静侧,通过都市圈建设整合动侧,形成稳健的内循环腹地

生态文明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内一外的大战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长期奋战在与西方舆论势力斗争一线的工业党们也应该是时候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去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核,领悟工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需要一套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话语体系去与西方那种动辄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区分开来。在这个基础上,认真了解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将显得非常重要。

要清楚公知的问题出在缺乏文化主体性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的极度忽视。

但从公知身上正本清源的方式方法,并非一味地抬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而轻视一切文化的东西。

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身为一名根正苗红的工科党,我深感理工科思维的局限,也深感文化背后的感性力量与技术背后的理性能量正反合之后的威力。

中国的教育过于趋动而失静,以致动静不平衡,这是我们科研不振的思想文化原因。对此,我们应该做好教育的战略改革与布局,修复中华民族的静侧,让我们能在阴阳动静平衡之中不断演化,生生不息。

50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美利坚身上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演化的客观结果。这样的规律影响并不是美利坚专属的,我们也一样承受着。所以无论对面怎么可笑可悲,留一面镜子反思反思自己,总不会是一件坏事情。

结语:

飘2030一定会到来,这是生命情感的述求,也是理性逻辑的推绎。在康德那深不见底的创造力的根源之处,我们期待着斯嘉丽在夕阳余晖下那释然的微笑。

500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而合川农民军就将在塔拉的红土里尽情地戏雕!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500

热门评论 2

  • 这就是观网科代表的作业吧!
  • 衣领
    说的不错,但是有一些隐含的逻辑我觉得很不好。首先要弄明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一些口号,是为了每年的收入都提高,这一辈的努力奋斗是为了下一辈的安逸,而不是一代代这样卷下去。不是美国现有的这个体系有什么错,而是我们的在这个体系的位置让我们仇恨这个体系,我国需要的是把本国的位置提高。
    其次成本转移不出去就不转了吗,要想办法,不是一句没有转移的地方就可以掩盖背后的懒惰的,文中提到重视民营经济,科学家,那能开出什么价码呢?不让他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妄想给这些人一些利益就能得到一些东西,他的不安全感怎么会消失呢?
    所谓民营企业家的不安全感 ,这就是个伪命题。如果因为是民企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为企业提供剩余价值的工人们的命运要由谁来掌握呢?在中国,无论是民企还是工人,都应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绑定在一起。而不能钱你赚了,有事你跑了。那种始终对国家抱有不安全感的人,能指望他们把国家建设好吗?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1
最热 最早 最新

  • 恶狼坨屠城?! 谢尔曼的围城大炮?!!
    嘿嘿! 听了就刺激!!! 
  • 非常具有逻辑性、非常令人信服的高水平预见性好文章!!
  • 以前有人提过这个建议,我重复一下-----
    为了引进中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议在房地产过剩的二线、三线城市,免费送给外国人才一套住房,外加一辆汽车!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为何中国人这么卷?因为你没法对外转嫁发展成本呗。”!!
    -----这是我看到的对于中国“卷”的原因的最一针见血的解释!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全部楼层
    紫夜悲风
    这个观点,我是支持的,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美国的核心层非常清楚,丢失台湾,则必然丢失东亚,丢失东亚,则必然动摇整个美国霸权。台湾问题极有可能演变为中美之间的首战即决战的变化。那要做到战则必胜,时机和准备,都极为重要。机会应该已经不远啦。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主动出击,利用美国的产业矛盾加速飘2030的到来,如此,我们就有了收复台湾的绝好时机。
  • 全部楼层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作者
    东亚作为基本盘,所以台湾问题从中国地缘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攻还是守都必须解决。就这点而言,台湾同胞们必须面对现实,早做打算。
    这个观点,我是支持的,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美国的核心层非常清楚,丢失台湾,则必然丢失东亚,丢失东亚,则必然动摇整个美国霸权。台湾问题极有可能演变为中美之间的首战即决战的变化。那要做到战则必胜,时机和准备,都极为重要。机会应该已经不远啦。
  • 天下我嘴笨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全部楼层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作者
    再补充一点:关于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的细化描述。
    即资本主义演化的两大危机:
    1.生产过剩(经典时代的危机形式,倒牛奶是最典型的具现)
    2.流动性泛滥危机(货币脱离金本位之后的普遍问题,即不断超发的主权货币在金融杠杆的放大下对老百姓生活成本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如果你够心细,抽象思维足够,就会发现现代经济的宏观面都在围绕如何应对这两重危机做调整。
    解决生产过剩危机就是不断创造消费要素,可以是扩大市场,可以是消费模式创新(比如花呗)。西方的产业资本在本国消费力不足(主要是人口下降所致)的前提下,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对品牌溢价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饭圈式外宣的特点,这个,看苹果,特斯拉就明白了。
    面对流动性泛滥,则是要将周期性地控水,且将超印的货币引向不剧烈破坏社会基本民生的地方。央行加息,升准都是抽水方式的一种。
    在这里可以把货币看为“无法被消耗掉的,永续之水流”,为了不让这水过分影响CPI,一般都会往资产池子里去引,这种资产池子可以是股市,也可以是房地产,也可以是老百姓最简单的储蓄。总之,将其理解为蓄水池即可。资产价格不断推高就是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物价之所以能够被控制住,微观层面上是供需关系,宏观层面是这种流动性的粘度系数不大,因为不具备保值空间所以会进进出出(也即是生活消耗品与投资品性质的不同)。
    资产价格太高是不断超发的流动性寻找蓄水池的结果。这种资产价格的推高的隐患在于其进入民生领域,再加上财富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社会撕裂。
    这点在中国最明显的就是房价。希望房价降当然是好愿景,但宏观来看,房价是不可能降,因为流动性泛滥,这些水流必须去向一个能够蓄水保值的池子,也许国内会出现区域的,因为产业萧条而导致的房价下降(比如山东),但本质上来说,那只不过是围绕房地产的流动性去了更有升值空间的深圳罢了。在新的蓄水池出现之前,房价问题无解,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一样,政府只能按,但浮力总会把它托上来。
    当你有足够好的产业新陈代谢空间时,流动性泛滥可以被引入新领域,成为投资要素解决新产业发展问题。所以一个国家的产业化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其应对流动性泛滥的能力。
    这点而言,有两点:
    1.实体经济结构越好,应对流动性泛滥危机能力越好(对应中国的多重产业结构)
    2.发展纵深越好,应对能力越好(对应乡村振兴这类可以下放沉没成本的战略空间以及经济蓝海)

    而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灾难,即实体空心化之后,金融产业未主导的产业结构下,能够应对流动性泛滥危机的手段逐渐单一化为极端依赖货币金融霸权。
    美国已然不具备罗斯福新政时期那种利用国土发展纵深与产业结构来刺激经济的实体条件。从这次疫情大肆印钱,基建计划被腰斩一半多就可以看出。
    一旦金融霸权被削弱,美国国内的民生问题会出现震荡。最近美国国内物价上涨恰好印证了这点,即美元信用下降的大背景下,单纯往外排水的效果已经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水流反贯国内---就这点而言,随着美元地位的持续走衰,以后会更加精彩。

    总的来说,美国高度依赖这套霸权体系,这已经不是他们对外扩张的方式,而成了维持自身经济结构稳定的刚需。可以说美国已然失去了进退有据的能力。如果这套霸权体系衰落得剧烈,那当下这种经济结构必然会崩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奥巴马特朗普都尝试过制造业回流,说白了就是改变产业结构,但因为金融资本的强势以及如疫情抗疫不力这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情,这个宏伟的计划算是失败了。
    那么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要破局的可能性就只在于维持这种国际霸权的前提下尽找地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至高点,完成技术爆炸,创造出全新的产业业态。
    所以你理解为何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给我们打科技战了吧。
    我在很早的文章里就说过“资本主义演化极其依赖技术爆炸”,这其实就是对“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消描述。
    无论是生产过剩危机还是流动性泛滥危机,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爆炸依赖,这些都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规律武器。规律武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然不可能如你所期待的那么多表面逻辑。
    但你也应该清楚一点:只有规律武器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最去意识形态的。在探讨规律武器的时候,即是在宣判对手的死亡,也是在帮自己排雷。
    展开
    从美元指数来看,尽管美国前景不够乐观,但似乎比其他的发达国家还是有优势,无论是在世界投资者心中的地位,还是他们事实上的军事地位,搞不好美元指数组成的6个经济体反而可能先死的样子。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狂憋论文虾
    美国的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会不会是产业升级,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和更快的创新速度的必然结果呢?都说美国拉跨,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美国的整体实力反而是更强了。中国现在也在产业升级,走的路数感觉跟美国就很像,打开科创版,科技企业金融化,为高科技研发融资,鼓励风头创业。美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高效率和高稳定性也许真的是不兼容的。
    产业升级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新的高附加值产业出现,老的低附加值产业被转移出去。不过美国这边还存在一个金融资本过于强势进而对全产业吸水的特殊情况。
    中国的产业升级跟美国经历的主干逻辑类似,但细节上还是有区别。比如国内很多产业选择了往内地迁移而不是海外,比如四川眉山这边这两年就大量接受了沿海大工业的转移(比如万华这种大化工);之前华为的工厂从深圳搬到东莞也是一个例子。而美国凭借其全球霸权优势,很多产业直接外移,这是导致其空心化剧烈的很重要的因素。
    美国的经验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可取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认识到美国为何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啥,认识清楚就已经算是在帮我们自己排雷了。
  • 美国的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会不会是产业升级,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和更快的创新速度的必然结果呢?都说美国拉跨,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美国的整体实力反而是更强了。中国现在也在产业升级,走的路数感觉跟美国就很像,打开科创版,科技企业金融化,为高科技研发融资,鼓励风头创业。美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高效率和高稳定性也许真的是不兼容的。
  • 丑帝国不跟中国真真切切打一仗,飘2030不会来的。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全部楼层
    fuhao3503
    你要捧场你就捧,没必要为了展示自己有多高明就去踩别人。
    我一直着重点说的是论述方式,觉得这种纯概念定义/纯概念引用到纯概念结论的论述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你可以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那就很好吧。

    就我个人的看法,目前很多公众号都是这样高来高去(当然能做到这样本身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但为何经常不见实证,恰恰就是他们还缺少了从实际事例里提取能够印证自己观点的素材的能力。
    更多情况下,一论实例,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变量和反例,这样公众号要么是限于篇幅无法详尽阐述,要么就是会发现自己的论述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在实例结合论述的过程中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欢迎阁下对我这个议题提出海量的反例,我会很虚心对待的。
  • 星临 霜月忽明霁,寒星临短歌
    全部楼层
    fuhao3503
    你要捧场你就捧,没必要为了展示自己有多高明就去踩别人。
    我一直着重点说的是论述方式,觉得这种纯概念定义/纯概念引用到纯概念结论的论述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你可以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那就很好吧。

    就我个人的看法,目前很多公众号都是这样高来高去(当然能做到这样本身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但为何经常不见实证,恰恰就是他们还缺少了从实际事例里提取能够印证自己观点的素材的能力。
    更多情况下,一论实例,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变量和反例,这样公众号要么是限于篇幅无法详尽阐述,要么就是会发现自己的论述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在实例结合论述的过程中出现逻辑上的矛盾。
    那么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的论述到底有哪些与现实例证相反的地方?请就事论事,不要在那里空对空,谢谢!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后土黄德
    工业生产时代,就别说什么内向,其实都是外向的。计划工业倒是内向,但存在不了。农业中国是内向,但今天工业中国对外向的渴求可一点也不少。
    相对而言
  • 工业生产时代,就别说什么内向,其实都是外向的。计划工业倒是内向,但存在不了。农业中国是内向,但今天工业中国对外向的渴求可一点也不少。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紫夜悲风
    文章写得极好,和我许多想法有所契合。在理解世界政治地图的时候,要把地理各大洲的划分区分开来,欧洲并不是地图中的欧洲,而是以西欧为核心,北欧南欧为扩展区,东欧、北非、西亚为边缘,其政治影响力与货币霸权的范围是相重合的,美国则是以美加为核心,墨西哥为扩展区,中南美洲为边缘。中国的地缘扩张,将以东亚为核心,东南亚为扩展区,南亚、中亚、东南非为边缘,暗合了一带一路的远景。以东亚为核心是一个理想状态,日韩台的融入,并不是简单通过收复台湾为完结,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其融入的机会成本和机遇都是巨大的,既需要战略勇气,也需要缜密的战略准备,同样也需要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东亚作为基本盘,所以台湾问题从中国地缘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攻还是守都必须解决。就这点而言,台湾同胞们必须面对现实,早做打算。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星星照我去战斗
    讲一堆,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比较去讲呢?
    为什么一定要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角度去比较呢?我希望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和去意识形态化。因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按照纯粹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概念上去对比,自然会失真。
  • 文章写得极好,和我许多想法有所契合。在理解世界政治地图的时候,要把地理各大洲的划分区分开来,欧洲并不是地图中的欧洲,而是以西欧为核心,北欧南欧为扩展区,东欧、北非、西亚为边缘,其政治影响力与货币霸权的范围是相重合的,美国则是以美加为核心,墨西哥为扩展区,中南美洲为边缘。中国的地缘扩张,将以东亚为核心,东南亚为扩展区,南亚、中亚、东南非为边缘,暗合了一带一路的远景。以东亚为核心是一个理想状态,日韩台的融入,并不是简单通过收复台湾为完结,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其融入的机会成本和机遇都是巨大的,既需要战略勇气,也需要缜密的战略准备,同样也需要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讲一堆,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比较去讲呢?
  • 萨奕义 签名是什么,比肉蛋奶好吃吗
    学贯各大家,很不错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作者
    全部楼层
    星临
    说别人八股文的,这是在提意见?抬杠就是抬杠,还整得清新脱俗。人家认真给你讲的产业代谢这些内容怕你是一句都没看懂吧。老农民明明说了那么多实质性的东西,结果有些人倒好了,自己看不懂跑过来扯别人论证方式不合自己胃口,呵呵!
    避实就虚,以虚击实。兵者,诡道也。
    居于理中之地,看似无懈可击,可惜老农我毕竟是社会人,能看穿哪些人是真心在提意见,哪些人是借着提意见为由抬杠。
    很多理中客杠精不敢谈论问题本身,就会在讨论问题的方法上扯一大堆。这就像大家拿着兵器不讨论如何上阵杀敌,反而纠结起这把青龙偃月刀是横劈帅呢还是挑刺帅。
    真正在提意见的人,会在围绕事情本身谈,哪怕他说你说得不对,我认为美国不会出问题,因为12345。。。
    因为就如同拿起青龙偃月刀的最终目的还是去砍人,不是摆造型。能跟你就事论事讨论的都是能上阵砍人的,而你要让这些摆造型的人去上阵动真格,他们的水平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而那些真正就事论事反对我的观点人,你看我什么时候怼过他们。
    就这件事情而言我充分采用了翟东升老师在观视频里讲的博弈原则,绝不当老好人,该怼就怼,该和则和。所以说平时没事多看看观视频,总是会有收获的。
    扯远了,话说回来,看穿事物的本质就在于把握规律,而规律是抽象的,印证类比不过是对抽象规律的一种降维表达。
    当然这不代表不应该印证,在以往的文章里我也印得不少。但对从规律层面看美国这点,不是我不想引,而是确实不好引。
    历史有相似性,有特殊性,归根结底还是要对局进行分析。强行套用一个现成的历史模板未必是严谨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