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不是侮辱,不是毫无理由的攻讦

【本文来自《聊聊国内喜剧今天的困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讽刺不是侮辱,不是毫无理由的攻讦。

讽刺恰恰是最讲现实,最离不开现实和生活的。

毫无依据地攻击民警同志、攻击军人,必然会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怒,

但如果是围绕派出所民警出警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和稀泥”来讲个故事,这就是讽刺,

因为它不再是悬浮在半空中,而是切切实实有了生活的根底,触及到了大众对民警工作的不满意之处。

社会大众不是傻子,也不是不宽容,而是对正义有着朴素的认识和坚持。

再举一个例子,出现在某古代宫殿群的奔驰车、坑爹的二代、反腐的小三、跳脸的“两面人”、贸易战中被吓破了胆子的投降派......这些如果编成段子确实有可能碰线,但它绝对不会激怒社会大众,反而会获得大家的支持。

现实中不是没有喜剧,

而是没有了真正的创作者。

《人民的名义》中半高不低的办事窗口,这就是很好的讽刺题材,

B站UP主“槽逻辑”就依据自己在国企工作中遇到的荒谬现实,写了很多段子,比如越减越多的负、比如全部是基层自己调研自己的调研活动,这不正是讽刺和幽默吗?

现实中,

有些县落实“精文简会”,统计成果后发现文件和会议数量反而暴增,这为什么不能写成段子?

有些县开展“无会月”活动,所有会议都在晚上8:00以后熬夜开,这样的“掩耳盗铃”,难道不值得讽刺?

有些年轻干部考进乡镇一年多不知道书记乡长长什么样,为什么,因为上级会议太多,从早开到晚,每个都得一把手参加,导致书记乡长干脆住在县里专职参会,遥控指挥乡里工作;随着技术手段越发先进,省、市、区的视频会议也要求村支书听会,导致村支书回不去村......这难道不能激发创作欲望吗?

......

不是非得去攻击整个体制才算是嘲讽了权威、嘲讽了政治,不是非得毫无依据的攻击特定职业才算是幽默。

指出生活中的荒谬才叫讽刺,对生活中的痛苦进行解构才叫幽默。

无论是幽默还是讽刺,最重要的是不要脱离生活,不要脱离大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