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十年的三个主要矛盾 - 跨国企业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

500

跨国企业和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博弈,会是未来数十年世界的三个主旋律之一。

1

如果我们看过去二百年的历史,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世界进入了英国主导的第一个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以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为终结。从Pax Britannica,变成了群雄争霸的乱世。经过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血腥的三十年战争,世界进入了冷战的和平,核威慑形成了,美苏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平衡。1991年,美国“不战而胜”,苏联解体,进入了Pax Americana。世界进入了第二个全球化时代。

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发现全球化对他们不是那么有利乐。保护主义沉渣泛起。这次,是否会进入一次新的群雄争霸的乱世?

未来的世界发展,伴随着三个主要矛盾:

第一个,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做为霸权国,中国做为挑战者之间的矛盾。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世界政治舞台上永恒的主题。

第二个,是一个主权国家内,精英和民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在美国,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这个矛盾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存在。

第三个,是跨国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人类历史上,这类矛盾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宗教和君主之间的矛盾。今天,宗教的影响力在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衰退。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矛盾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强大的跨国企业,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

2

前两个矛盾,之前的文档中讲了不少。今天就先讲讲第三个矛盾。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不少对企业家批评的言论,什么企业家不爱国之类的。美国其实也有类似的言论,什么苹果不爱国,向中国屈膝磕头之类的。

500

500

我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言论。

什么叫爱国?如果一个人,在祖国和外国出现利益冲突时,祖国和外国之间选,屁股坐在祖国一边,就算爱国。这个比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国家与个人,家庭,企业之间的比较。

你要问我爱祖国还是爱我的亲妈?我肯定说我更爱自己的妈。你不能因为我更爱亲妈就说我不爱国。这两者根本不能比较。绝大多数人在亲妈或子女和祖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都会选择屁股坐在自己家人一边,这个合情合理,不算不爱国。

确实有把国家利益放在自己和家庭利益之前的人,这些是英雄,不能用这个做为评判普通人的标准。此外,这些为大家舍小家的事迹,也有历史背景。

对企业家来说,亲手创立的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企业家爱自己的企业胜过自己的祖国,把企业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不算不爱国。

就算一个人把自己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也不意味着他不愿意为国家而牺牲,这是个比例或者乘数的问题。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这是极度自私的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拔一毛利天下是愿意的。比如,让我捐100万吧,给国家创造100万价值,我八成是不愿意的。如果说捐100万,给国家创造1000倍 - 10个亿价值,我多半就愿意了。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能乘以一个乘数,为国家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就愿意了。差别只是,不同人心中的乘数不同。

3

前面说了,大多数企业家,还是会把企业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企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有这种矛盾,在美国一样有这种矛盾。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把万亿美元级别的利润保留在美国境外,以规避美国政府的税收。特斯拉在中国开厂,毫无疑问是出于自身的企业利益,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的民营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国家利益行事,毕竟,赚取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是企业的第一目标。

有矛盾就有博弈。虽然国家是合法暴力的唯一垄断者,也并不是能为所欲为的。即使是中国这样的强政府体制,在今天的经济制度下,也不可能直接命令民营企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也缺乏对于企业的直接干涉手段。

韩非子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但即使是过去,君主具有对臣下绝对的生杀大权。但在皇帝和臣子之间,也是相互博弈,相互制约的关系。

国家政权让企业听话,也不外赏罚两种手段。听话给甜枣,不听话给大棒。

美国政府不想让苹果把供应链转移到中国,能怎么做?也没法直接命令苹果把供应链迁走。只能用各种找事,动不动就对中国企业来个制裁,用政治手段威胁苹果的供应链安全,用这种间接的办法,来影响苹果。

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同时也大幅削弱了国家政权对企业的制约手段。美国政府让企业听话,其实也就搞各种制裁禁运,制定各种法案这些招数,因为政策受损的美国企业,也千方百计找办法规避。

但美国的制裁禁运确实好使呀。而且还有各种长臂管辖,沾边就算。

2018年,美国搞了个《云法案》规定:虽然数据是存储在外国的,但却是被美国的科技公司实际控制的(比如使用的亚马逊的云服务),那么美国政府就可以直接找亚马逊这种美国科技公司获得存储在外国的数据。更有甚者,美国政府找中国互联网公司,要存储在中国的中国用户的数据,中国公司不给,美国政府就要惩罚中国公司。

美国政府强制要求中国公司提供存储在中国的中国用户数据,理由是啥呢?美国政府认为,相关的公司和美国管辖权有连接点就算。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或者和美国公司有交易,就有管辖权。

美国政府让企业听话,就是靠多如牛毛的各种法案,调查,制裁。不服就治你。那本《美国陷阱》,只是这个庞大系统帷幕下的一角而已。

4

美国强在长臂管辖,在国内,中国政府力量看似更大一些。在中国,很多基础行业,还是在国企手里,所以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抓手肯定更多。这也是美国人看到中国的情况,觉得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老老实实的听政府,被中国政府牢牢控制的。

但实际上,今天,中国政府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控制力,闹不好还不如美国对美国的私营企业。美国政府的手段是基于法律体系,制定各种法案,搞制裁,违反了就起诉罚钱抓人。国会通过了法案,就有了尚方宝剑。被罚了被抓了,企业也就自认倒霉。企业想影响政府,就花钱做各种游说,试图影响政府和国会。

美国的立国基础是法律。中国是一个儒法国家,法律和道德并重。中国这边,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并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而是民意和清议。“清议”这东西有时间可以详细写写,清议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从春秋贯穿到今日。

政府一方面想法设法要用刑德二柄让企业听话,另一方面,也没法做的太过份。一方面是要注意精英阶层的“清议”。另一方面,现在主权国家之间也在竞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中国的企业,从一个省迁到另一个省的案例并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企业,也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给出各种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可以从一个省迁到另一个省,在全球化时代,从一个国家迁到另一个国家,也不是不可能。

大型企业虽然比较难搬走,但企业家有腿,企业家可以走。企业家的资产,虽然也很难全走,但走一小部分还是可以的。就算走不了,企业家还可以躺平,消极怠工不努力不投资不扩张。

帝制时代的中国,皇帝治理国家也需要文官集团干活配合。文官集团如果消极怠工,皇帝也没法治理国家。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的今天,政府要发展经济,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努力。只要中国政府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家躺平怠工了,政府就头疼了。

相比之下,靠选举授权而不是靠业绩授权的美国政府折腾起来反而更肆无忌惮一点。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折腾的那些事,放在中国估计早就沸反盈天了。

中国企业,会利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政策。同样,跨国企业也会利用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为自己谋取利益,扩大生存空间。企业和国家的博弈,必然会继续下去。毕竟无论国家还是企业,归根到底都是由人组成的组织。马斯克的火星梦,也许不仅仅是航天梦,也因为火星上没有主权国家吧。

5

虽然全球化出现逆流,这个逆流可能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但全球化难以逆转的长期趋势。

企业也会越来越全球化。互联网和协同远程办公的时代,总部的概念将被弱化,企业高管也将来自于不同国家。

一家企业究竟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归根到底。创始人的国籍?CEO的国籍?总部所在地?主要收入来源?

企业究竟属于哪个国家?我的观点是,企业对哪个国家依赖更强,就属于哪个国家。换句话说,哪个国家的政府制裁对企业的伤害力最强,这家企业就属于哪个国家。

用这个标准,苹果,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毫无疑问属于美国。表面上不是美国的企业,比如三星,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本质上也能算美国企业。因为美国政府对他们的伤害力比所在国家/地区更强。今天,毫无疑问,美国仍是霸权国家,对全球企业都有巨大的伤害能力。不论企业总部在哪里,没有企业愿意得罪美国。当然,几家互联网巨头这样的,总部在中国,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员工基本都在中国的跨国企业,中国政府的伤害力更强,都还是中国的企业。

在中美的博弈中,跨国企业站在哪一边?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嘴炮和舆论,还是取决于国家的实力。

如果一家跨国企业,市场依赖中国,供应链依赖中国,研发依赖中国,中国政府可以随时掐死它,对这家跨国企业来说,不管总部在哪里,CEO是哪国人,其实屁股都会坐在中国这边。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