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关扣尼风葬纪实
作者:关小云
2019年10月3日下午16时32分,鄂伦春族最后的老萨满关扣尼,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呼玛县白银纳家中仙逝,结束了她84岁充满神奇而坎坷的人生之路,留给后人许多遐想和美好的记忆。
一、最后的时光
10月1日,老萨满关扣尼从呼玛县医院住院回来的第二天,因病情较重,她自己感觉不好,就让侄女关金芳(关金芳是关扣尼叔伯哥哥关佰宝的二女儿,这些年她们一直在一起)找村子里几位老人商量她的后事,指定“担沁”(鄂语,意为丧事主持人或白事先生)。电视里正在现场直播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老萨满躺在床上,这时,传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为了世界和平……”关扣尼马上问:“是习近平讲话吗?”侄女回答:“姑姑,是习近平主席,今天是国庆节。”老萨满说:“是国庆节呀,太好了,那咱们今天就不麻烦人家了,让她们好好过节吧。”她又问侄女:“你知道和平用鄂语咋说吗?”“我不知道。”老萨满说:“和平用鄂语叫各特忍布任”。说完,细心听习近平的国庆讲话,为她商量后事的事情就放下了。
10月2日的晚上,她对侄女关金芳说:“家里来了这么多人,屋子里都挤满了人”,关金芳问:“姑姑,都谁来了?”她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和你,还有XXX萨满”说了一大堆已故的人名,都是关金芳不认识的人。关金芳问:“他们在哪里?”“就在对面,我能看见,他们大概是来接我的”。关金芳问“姑姑,你是否也想把我带走?”老萨满睁大眼睛看着侄女。关金芳又说:“你要是想把我带走,为啥把萨满神事传给我?以后谁来做萨满文化?”老萨满不说话。此时,关金芳也有些紧张,老萨满是胃癌晚期,又心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萨满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也知道自己不久于天下,她一会拉屎,一会尿尿,折腾的要命。她自己说:“我是在净肠,把自己体内的脏物都排净了,我也该走了”,这一夜她们谁也没有睡好,老萨满的儿子孟举荣耳朵背,什么也没听见,在客厅上睡大觉。
10月3日凌晨1点多钟,老萨满的神灵来了,关扣尼自言自语,唱着神歌曲 ,与神灵对话。并告诉侄女:“神灵都来了,我的母亲神来了,你的父亲神来了,他们都是来接我的”,“小芳你不要怕,神灵保护我,也会保佑你,我既然把萨满神事传给你,我也会一直保佑你,帮助你,鄂伦春人不能没有萨满”。她边唱神歌边说,接着她又告诉侄女,我去世后,如何如何风葬,应该怎么做,注意哪些事,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告诉的清清楚楚,她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还说:“我是萨满,是有神灵的,我不愿意埋在地下,让乱七八糟的东西踩着我,土葬埋汰(脏)。萨满风葬能通天、通地、通万物,我也会保佑家乡的人们,另外,从萨满的角度讲,我想为人们留点印象,让后人了解过去鄂伦春族的风葬习俗,我风葬的地方也可成为一个小景点。”
关扣尼老萨满把关于自己风葬的事,一件一件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得妥妥的。关金芳认真的听着,都记在心里,“姑姑,您放心吧,我都记在心里了”。
大约在凌晨5点,老萨满哼唱完神歌神调,全身抖了一下,她说“神灵都走了”。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睛也特别明亮,该交待的都说了。最后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她的儿子孟举荣已54岁,身体不好,单身,也没有经济来源(老萨满共生育过4个儿子,1个女儿)唯独剩下孟举荣自己,是老人家最牵挂的事。关金芳安慰到“姑姑您放心,我们姐几个都能照顾和帮助他。”老萨满满意地点点头,最后,她又说:“明年光景不好,天下要乱,会发生很大的事情,你们可要小心注意啊。”“会发生什么事,姑姑您好好看看,为大伙消灾免难呗。”她摇摇头,“我没那么大的能力,你们还是好好保护自己吧。”老萨满和侄女关金芳一夜没睡,困了累了,关扣尼大事已交待完,安稳地睡觉了,这是她最后一次嘱托,最后一次告白。
10月3日上午,不断地有乡亲们来看望,老萨满一直在昏睡,下午,左邻右舍的人们都来看她,人们发现她状态不太好,说话也不清楚了。她儿子孟举荣来到母亲跟前,发现她已没有了气息。16时32分,老萨满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
二、丧事、守灵、戴孝
关扣尼老萨满咽气后,关金芳与亲友们一起赶紧给她穿上装老衣服。寿衣有线衣线裤,自做的薄棉衣薄棉裤,外穿长袍(民族服饰)及外裤,头戴民族式帽子(双耳额头除有亮扣,即照妖镜,意为鬼神不能靠前),脚穿传统的布鞋(皮底,鞋帮是蓝布,纯手工制作)戴上白手套、穿白袜子,意为干干净净。据说,给去世的人不能穿短裤短袖,对本人不好,如果穿短裤短袖的衣服,意为去西天的路上坎坷多,不顺利,另外对子孙后代也不好,他们会缺衣短粮,日子过的凄凉。
村子里的亲朋好友们都过来帮忙了,大伙在老萨满家旁边暂时搭了个“斜仁柱”斜仁柱内搭个小木板床,把老萨满的遗体放在小床上,旁边放个小供桌,摆上各种供品,还有一束鲜花,“斜仁柱”成了灵堂。
按着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指定一位异姓的人担任“担沁”(鄂语:葬礼主持或白事先生),由“担沁”主持整个丧事。“担沁”之人,不能让同姓氏,亲属或娘家人担任,必须是外姓或亲属以外的人来担任。大家商量后,选定了由孟淑卿(省级非遗传承人,原白银纳乡副乡长)来担任这个角色。
人们在“担沁”的指挥下,做各种丧事的准备工作。妇女们围坐在一起叠纸钱,叠元宝等。手巧的妇女用白布缝三个布口袋,一个是用来装小铝锅小饭勺,一个是用来装粮食,如小米、九张空心油炸圆饼,一个是用来装针线,这是陪葬用的,意为逝者在阴间继续生活。有几个男人和木匠在做棺材,还有十多个男士去墓地打墓,一切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几个晚辈专门为大家服务,拿烟倒水,拿糖块,摆瓜子,供人们食用。
前来参加葬礼的人们,首先来到灵堂前,向老萨满灵位磕头,鞠躬行礼,敬烟敬酒表达缅怀之情。把送来的烧纸、烟酒、毛布、布料等物品放在灵堂处,也有的也拿现金,交给记礼单的人。逝者的儿女或家人向每一位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行礼鞠躬,表达谢意。再请进屋里,让坐、倒水,非常讲究礼貌和尊敬。
戴孝仪式很庄重,在“担沁”的指挥下进行。首先由“担沁”告诉逝者:“儿女和晚辈们开始给你戴孝了,你放心吧,孩子会守好孝道,不忘记你的养育之恩。你在天之灵,多多祝福你的儿孙和家人们,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没有灾没有难,让他们幸福地生活,什么也不缺,富足美满。晚辈们学习好,工作好、有出息、服务社会。”对逝者说完了,再对她的儿子、侄女、侄子、外甥、外甥女和女婿、外孙、外孙媳妇等一一给他们戴上白色的孝布(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戴孝,意为会压运)。首先是给老萨满的儿子戴上孝,嘱咐他好好尽孝,不忘母亲的养育和教育之恩,同时,说些嘱咐的话。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分别进行嘱咐、教导。这种嘱咐的话语,是代表逝者老萨满的心愿和希望,逐一进行说教,并祝福他们好好尽孝,好好生活,家家事业红红火火,一直兴旺发达。
鄂伦春族守孝规矩:过去守孝三年,现在守孝百天。守孝期间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不理发、不打人、不骂人、有人打你不还手,有人骂你不还嘴;妻子或丈夫,其中一人离世的,不吃动物内脏,意思是吃动物内脏打不着或打不死动物;女人不能随便吃动物内脏,否则会不吉利;不唱歌不跳舞,不参加娱乐活动,不穿红色或鲜艳的衣服。
守灵的人们,在灵堂或屋内,围坐着或站着,有说有笑,刚见面的人相互请安问候,相互聊天,相互介绍各自的生活,家庭和儿女的情况或相互开个玩笑。能说会道的人总会说些各种趣事,活跃气氛,逗大家开心。守灵是不能断人的,“担沁”往往把晚上或夜间守灵的人员安排好,排个班,被安排夜间守灵的人都自愿接受排班,没有怨言,也不会拒绝,愉快地接受任务。“担沁”担心夜间会冷,在灵堂前安置一个大铁桶,代替铁炉子。还让大家多准备木拌子,供人们夜间烧火取暖。在夜间守灵的人们围在铁桶烤火取暖,边唠闲嗑边吃糖果和磕瓜子。爱喝酒的人喝上几口,解解闷,唱唱歌。午夜家人给守灵的人安排夜宵,守灵是从逝者去世到出殡前,依据逝者去世的时间算起,有的是大三天,有的是小三天。这段时间需亲朋好友们守灵,不能断人,香火不能断,早午晚和午夜由家人们必须烧纸上香。守灵时还防止猫和狗接近遗体。
老萨满去世的那两天,天气非常好,风和日丽,光芒四射,没有乌云。守灵的气氛也非常好,热热闹闹的,没有打闹或吵架的事。守灵期间是否和谐,氛围好坏,据说是与逝者的性格、脾气禀性相关。脾气随和的人,守灵的人们也都和气,热闹;如果逝者脾气不好,事多或爱挑礼,守灵的人们总会出现打闹或吵架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