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高考成绩的是生源,而不是教师的差异,上海高考成绩实际是中考就决定了的
【本文来自《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比北京上985简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里有个问题是北京中考是否允许跨区招生, 如果允许跨区招生那没什么好抱怨的。
上海情况比北京还糟糕, 我前天看了下洋泾中学去年的录取, 211以上(含)才十六个左右 , 无一人清北复交华五。。。
洋泾中学是浦东老牌市重点 , 但是录取211以上还不如80年代江西省重点一个班 , 以我不完全的记忆,89年我所在班重点高校考了一个清华, 两个浙大, 北农大, 南航 , 武水电, 中南,兰大,华南各, 现在的211南昌大学,武汉理工的十多个 , 还有国防科大, 空军导弹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军队重点。 当时的二本如沈阳药学院,武汉纺织学院,江西医学院, 江西冶金学院,江西师大,江西农大和张家口通信学院等普通军事院校二十余人 。
80年代江西省重点一个班的高端录取就秒杀扩招后的上海市重点全校高端录取了, 是不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原因很简单, 上海中考跨区掐尖不留根 , 尖子生集中在四校八大, 尤其是四校和七宝中学, 我几个舅舅和父亲出身上海南模,历史上很牛叉过,院士校友数量全国前五, 但是现在一年也上不了几个清北。八大后半基本就和清北告别, 八大以下的市重点一年能有个位数的复交就不算失败,有清北就是放卫星了。
洋泾这样复交都断档的市重点的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因为当年南昌的中考录取基本是以本区为主,非重点的往重点考,而重点初中升本校的概率很高, 跨校的很少, 我印象里初中同学只有一个跨校去了南昌二中,其他都报考本校。这样跨区掐尖极少, 非顶级省中留住了根,结果是高考成绩也不比二中差多少,80年代里我们有两次省状元, 二中有三四次。而上海跨区掐尖连根都不给你留,,,,
只有一个例外是西南位育, 西南位育是市重点实力的区重点, 因为是民办只能到区重点止步 ,但是靠自己的两个直升班每年清北复交能有个两位数。直升班保证了自己不但留住了根, 尖子也留住了不少。
真正决定高考成绩的是生源而不是教师的差异,上海高考成绩实际是中考就决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