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蒋、汪、日都对延安和八路军恨之入骨?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却一直未能得到大家的注意。
在南京、广州、武汉先后失陷,汪伪政府成立后,便立马将八路军和共产主义设立为首要打击目标;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共之间的摩擦越发激烈,不久就发生了皖南事变;
在抗日正面战场的战事相对平和后,小鬼子立马组织了大量日伪军,在敌后战场进行了残酷的反复扫荡,想彻底消灭在敌后战场活动的八路军。
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国难当头,理应团结一致对外的时期。
结果不论是老蒋还是汉奸汪精卫,又或者是侵略者小鬼子,都不约而同的将打击重点集中到了八路军身上,集中到了共产主义身上。
权派、汉奸、侵略者,这三方关系复杂又相互斗争的势力,却都对延安和八路军恨之入骨,都欲除之而后快,是不是感到很奇怪?
如果你搞懂了这里面的逻辑,就连现在一些你看不懂的乱象,也会一目了然。
我们先从汪精卫是不是汉奸开始说起。
01
汪精卫是抗日时期的头号汉奸,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如果说你不认为汪精卫是汉奸,那可得好好审视自己的立场和思想了。
汪精卫是汉奸,这不仅是国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他所作所为的评价,但是他自己却从来不认。
汪精卫这伙人非但不承认自己是汉奸,反而宣称自己是忍辱负重的勇士,是为了拯救国家才甘愿赴汤蹈火,不惜舍弃自己的名声,背负骂名,只为救国救民与水火之中,是曲线救国。
就连一些学者也分析,汪精卫叛逃重庆这一出,是跟蒋介石唱得双簧。

主要是冯玉祥在《我所认知的蒋介石》中说,当时重庆的交通都被戴笠控制着,普通人坐飞机都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审核登记程序,而高级高员乘坐飞机则必须有老蒋的个人批准。
没有老蒋的同意,汪精卫不可能带着曾仲鸣、林伯生等一帮人坐飞机到云南昆明,当汪精卫到达昆明后,龙云还给老蒋发了电报,这个时候老蒋依然有机会阻止汪精卫,但最后汪精卫这伙人依然成功飞到了越南河内。
所以冯玉祥就怀疑,汪精卫叛逃重庆可能是老蒋默认的行为,这两个人在唱双簧。但也有资料说当时汪精卫等人是打着去昆明做抗日演讲的旗号。
不管借口是真是假,就连当时的侵华日军中的少壮派们,也认为汪精卫这一出,就是国民政府自己搞出来的双簧戏:
“汪精卫与蒋介石是互相勾结在一起的。和平运动不过是缓兵之计,是一个企图松懈要粉碎中国全面抗战的帝国陆军决心的诡计!”
还有人找出汪精卫离开重庆前,写给老蒋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说:“今后兄为其易, 而弟为其难!”
学者就解读,说此处的难与易,既指对日本和战两策,主战比较容易,而主和比较难,汪精卫自己说:“战易,和难。”,最后他自己选择了难,自己跳火坑,把易留给了蒋介石。
把主动投敌,换成主动跳火坑,立马就树立起了忍辱负重的形象。
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也站出来说,当年离开重庆前,汪兆铭对自己说,要是在重庆发表议和的观点,外面的人就以为这是重庆政府的观点,会对政府不利。
要是离开重庆,再讲这番话,那就是我汪兆铭个人的观点了,对政府有好处。要是我在外面谈出什么好处来了,到时重庆政府就可以顺坡下驴了。
话里话外,我汪兆铭叛逃重庆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政府着想,不仅丝毫没有为个人利益着想,反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
听汪精卫和陈公博,还有一些学者这么说,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老蒋和汪精卫是亲兄弟呢。

陈公博
汪精卫要是真这么体恤老蒋,这么体恤国民政府,当年还何必辛苦跑回国,拉开架势跟老蒋打了这么久的擂台。
汉奸们将汉奸行为改头换面一说,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很是糊弄人。
要是不看这伙人都干了啥事,光听口号和述说,还真容易被忽悠了。
02
什么事只要牵扯到了蒋正中,必须整出一点弯弯肠子。
毕竟凡事都有点阴谋论才符合委员长的作风。
基于上面汪精卫叛逃重庆,实际上是和蒋介石是唱双簧的观点,有人拔高一步。
说汪精卫叛逃重庆,其实是中了老蒋的阴谋,被老蒋哄骗着假戏真做,最终在头上扣上了一个通敌卖国大汉奸的屎盆子。
这个说法比双簧的说法,更高一筹,高在哪?
高就高在高宗武和陶希圣这两个人身上。
等汪精卫的和谈大戏演到最精彩的时候,高宗武和陶希圣却突然来了一波大反转,将汪精卫这帮人气得是七窍生烟。估计就连无间道的编剧都会忍不住鼓掌,直呼内行。
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慢慢说。
七七事变后,老蒋在庐山上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抗日演讲。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誓言犹在耳边,结果这边刚义正辞严的发表完讲话,另一边老蒋就派人去问问日本方面有没有和谈的希望。

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奉命去打探“和平”的消息,想看看日本方面有没有讲和的可能,都是啥条件。
高宗武这个人在外交方面也确实有点天赋,尤其是对日外交方面,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曾说,以后有啥事外交部长张群不用来了,专找高宗武谈,还是这小子说话好听,上道。
而高宗武更是口出狂言,搞外交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我其实一点都不感兴趣,我的目标是要让中日关系来一个180°的转弯。
七七事变后,高宗武就跟老蒋进言,自己有办法直接跟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搭上线,有可能让日本直接退兵。结果高宗武的这一次外交活动不仅失败了,战火还一度烧到了上海。

到了1937年11月,上海丢失后,眼瞅着日本就要向南京进攻了,德国大使陶德曼出来当好人,开始调停中日战争,高宗武也在其中游走,希望能快点让日本方面停止进攻,但这个时候的侵华日军气势正盛,哪有功夫搞和平谈判。
陶德曼调停到最后,日本近卫内阁却发表声明:以后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象。就是说,日本不想跟你国民政府谈,也不需要谈,打到你服为止,气焰十分嚣张。
近卫内阁这份对华声明一出,就让高宗武、周佛海这些希望能走和平谈判道路的国民党高官,陷入了绝望之中,顿感前途灰暗,没有希望。
随后高宗武、周佛海、陶希圣、罗君强这些人以汪精卫为核心,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政治团体——“低调俱乐部”,搬到重庆后,改名为艺文研究会。
这些人就是教员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亡国论坚定支持者,成天聚在一起谈论亡国论,要不就是日本军事太强了,根本打不过了,要不就是再战必亡。
延安那边的文官武将们,都在想着如何才能打败日本人,结果这边这帮人拿着政府的经费,却天天讨论日本人需要多少好处才能停战,还费尽心思的托关系送礼,打探日本上层的想法。
简直比当年的清朝投降派还不如。
03
在此期间,高宗武奉蒋介石的命令,多次飞香港跟日本方面进行和平谈判,说白了就是问日本需要啥好处,才能停战。
经过多次探听和交谈,还真让高宗武摸到了门道。
1938年7月,日本那边的军事参谋本部释放出了想要和谈的信息,秘密邀请高宗武去日本详谈。高宗武这次到日本,究竟是自己做主去的,还是老蒋让去的,有很大争议。
日本人同意和谈,但高宗武最后拿回来的条件却是:想和谈必须让蒋介石下野, 可以让汪精卫作为和谈领袖。
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日本人等不及汉奸上门了,都开始直接点名了。
高宗武回到重庆后,先把消息传给了侍从室副主任周佛海,周是汪精卫的人,他看了后,先给汪精卫看了,随后递交给老蒋。
老蒋收到消息后,十分不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倭国对我变更态度,强硬威吓者,其果误认为吾内部已动摇乎?其实,与高宗武之荒谬赴倭有关。今观其报告,其误事果不浅也。”
老蒋是不可能答应下野的,老蒋从头到尾要的都是拖延时间,并视日本人的条件为挑衅。
但高宗武和周佛海这些人,好似看到了希望,就开始劝说汪精卫,不如就按日本人的要求办,让汪精卫出任这个和谈领袖。
汪精卫不是干大事的人,手段没有老蒋阴狠不说,遇事时也没有老蒋果决,要不然也不会被老蒋压了一头。
日本人点名让汪精卫出任和谈领袖的意思,其实就是找软柿子捏。
但汪精卫一听能当领袖,就半推半就让梅思平和高宗武去上海,跟日本人继续商谈和谈的细节。

这个梅思平是汪精卫的心腹,而高宗武一般被认为是老蒋的人。
这就是有趣的地方,老蒋的人,却天天跟着汪精卫混,很难讲高宗武是反了老蒋的水,还是刻意跟汪精卫接近,想要带偏他。
最后谈出了一个基本协议,也就是重光堂会谈,重光堂原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空房子,为了会谈时不引人耳目找的。会谈结束后,日本人才起了一个重光堂的名字,重振荣光的含义不言而喻。
有了这个重光堂会谈后,跟日本人和谈的事情基本定下了之后,汪精卫这帮人的汉奸这条路就定下了,不久就策划了叛逃重庆事件,带着一帮人跑路了。
04
如果说汉奸也有档次,汪精卫这波人无疑是汉奸群体中的精英。
在汪精卫正式成为汉奸前,小鬼子在中国还扶持了两位大汉奸,一个叫王克敏,担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员会委员长,是日本在华北地区设立的傀儡政权一把手。
还有一个叫梁鸿志,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后,在日本海军部的主持下成立了维新政府,梁鸿志担任行政院长。
王克敏和梁鸿志的主要活动,就是冒充主人的橡皮图章,小鬼子来要什么就盖一个章,双方演一场戏,就将中国的各种资源出卖给小鬼子了。
而日本人很清楚这两个人以及华北和南京这两个傀儡政权里的人,都是上班领工资的人,没有啥本事,换句话说,都是重庆和延安丢弃不用的废物。
当日本人攻占了中国主要城市后,需要一个更大的傀儡政府,还需要这个傀儡政府来帮助日本人搞宣传,弱化中国人的抗日意志,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将华北、伪满洲国等地方彻底分割出去。
让傀儡政府编制出一套有理论成体系的东西,去完成日本人的任务,王克敏这些人肯定是办不到的,这才苦心积虑找了汪精卫这号汉奸精英。
汪精卫团队不愧是汉奸精英团体,一边卖国,一边高喊救国,还能编撰理论,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汪精卫讲:“在此存亡危急的关头,兄弟所要说的,只有几句话,大家要讲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如果人人不说老实话,人人不负责任的结果,除了亡国,还有哪一条路?”
汪精卫口中所谓的老实话是什么呢?
说穿了,就是敌人很强,中国打不过,大谈持久战就是不负责任,是说不老实话,按这条道走是要亡国的!
那如何才能不亡国呢?
汪精卫自己说,目前救国的方式分两种,要么直接的战争救国,要么就是曲线的忍辱救国。而哪一种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才是真正的救国方式呢?
他说:“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好不惨烈!”所以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负责任的做法是曲线救国,减少损失,保存实力,积蓄能量,才是上策,具体内容就是:“通过与日本人周旋讲和,暂时吃点亏,赢得后发之救国力量,通过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为救国扫清障碍。”

在汪精卫眼里,日本不是救国的障碍,反而救国的帮手,他说:“中日是兄弟之邦,亚洲是我们的家庭。”所以要和日本建立友好关系,要获得日本的帮助。为此可以出卖国家主权和独立,因为都是自家人。
既然日本是汪精卫口中的帮手,那汪精卫是想从谁手里救出国家呢?
他想从英美手里,想从延安手里救出国家。
故此,中日双方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来复兴我们的家庭”,汪精卫不断重申反对欧美殖民主义,要为大亚洲主义创造条件和根据。这是他的汉奸理论的的核心。
在歪曲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时,汪精卫写到:“使共产主义不能流毒于中国,不能流毒于东亚,这是大亚洲主义的理想,也就是三民主义的根本精神。”
汉奸林伯生也发表言论,以迎合汪精卫的汉奸理论,说:“反对侵略主义,排斥狭隘的国家主义。”这话的意思是,亚洲国家都是一家,欧美才是侵略者,排斥日本是狭隘的国家主义。
看完汪精卫的汉奸理论,是不是觉得很荒谬。
高级汉奸就是高级,卖国求荣还能扯出了这么多虚情假意。
《亮剑》里钱伯钧要投敌当汉奸时,也跟楚云飞解释了很多,又是讲人各有志,又说重庆政府不待见咱们,最后还拿吴三桂举例子,说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策略才是对的,现在拿了小鬼子的装备武器,一旦时机成熟就反了他娘的了。
说这话的时候,钱伯钧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忍辱负重,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军里搞潜伏工作呢。

钱伯钧、汪精卫之流吹的天花乱坠,楚云飞一句话就将他们的老底揭穿了:“你的意思是...有奶便是娘!?”
这等勾当,不就是汉奸!
05
汪精卫的水平,也只够在汉奸群体里论个长短。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渝出走,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声明,当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
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回国后于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
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到了这一步,汪精卫算是坐实了汉奸身份,就算他再巧舌如簧,都掩盖不了他出卖国家主权,分裂国家的罪行。
下一步汪精卫就要在南京举行伪国民政府还都仪式,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此前一直鞍前马后的高宗武,以及被汪精卫视作心腹,时任伪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陶希圣,突然反水。
1940年1月初,高宗武和陶希圣在杜月笙的帮助下,离开南京来到了香港,随后约见大公报记者,将汪精卫签署卖国条约的前台幕后,以及条约的具体内容,都讲了出来。
第二天汪精卫卖国求荣签署《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卖国条约的新闻就上了《大公报》头版头条。

汪精卫看到新闻后人都傻了,足足缓了两天,才敢站出来底气不足的回复说,高宗武和陶希圣是在诬陷,都是胡说。
事后高宗武移民美国,不问世事,靠炒股为生,而陶希圣在外面待了两年后,于1942年又回到了重庆,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刊物《中央日报》编辑,时隔一年后,又升任为总主笔。
高宗武和陶希圣这两个人,一个是促成了汪精卫和日本和谈的主力,另一个是替汪精卫写文章搞舆论工作的高手,可以说是除了周佛海和陈公博之外,汪精卫最倚重的人之一。
结果当汪精卫跟日本签署了卖国条约后,在伪国民政府成立前夕,这两个人却毫不犹豫提桶跑路了,还来了一个反揭露。最绝的是陶希圣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重庆,老蒋也没有冷落他,还将其当做心腹幕僚看待。

陶希圣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高宗武和陶希圣这两人可能是老蒋故意安插在汪精卫身边的棋子,一边监视汪精卫,一边给汪精卫出损招,让他在汉奸这条路上越陷越深。
但不管陶希圣和高宗武的真实身份如何,也不管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曲折,有多少弯弯肠子,都改变了汪精卫是汉奸的事实。
外因还得经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汪精卫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谁也没法让他成为汉奸,如果汪精卫真是被人陷害,而自己是无辜的,在其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时,就应该及时醒悟。
签下卖国条约的人是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的是汪精卫,打击残害抗日英雄的是汪精卫,组织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清乡的是汪精卫,欺骗大众美化日本侵略行为的是汪精卫,为日本人卖命的还是汪精卫,出卖国家主权的依旧是汪精卫。
一个国民政府的二号政治人物,要是连自己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都不清楚,那才是真正的搞笑。
06
侵华日军上层,还是有能人的,对自己的优劣势看得很清楚。
拉拢汪精卫,跟老蒋搞暧昧,双方默契的对付八路军。
这些手段,实际上就是侵华日军打破论持久战的方式。
侵华日军很清楚,当他们对中国的攻势,由军事转为政治为主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打击中国的抗日派,只要中国的抗日意志弱化了,其他事就能在谈判桌上解决。
彼时的中国,要说哪一个群体的抗日决心最顽强,无疑是延安。

这是由延安的立场所决定的。
立场这东西,可不是说你想站什么立场就站什么立场的,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来讲是人们的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
延安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代表的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所持的立场跟日本这样的侵略者绝无缓和的余地。
而老蒋这些人,代表的是地主资本家的利益,各自还都有列强后台,抗日决心根本不能贯彻到底,很容易就动摇。
陶德曼调停,高宗武刺探和平消息,汪精卫接触日本方面,何应钦张群跟日方暧昧,无一不证明国民政府并没有抗日到底的决心。
当侵华日军释放出可以和谈的意思后,老蒋和汪精卫其实都想跟小日本和谈,只是各自的底线不一样。
老蒋采取的是以战促谈,边打边谈,想恢复七七事变前的时局;汪精卫则是无限度的容忍日本,只要日本能停战,什么都好说,只要不打,整个国家送给你都行,美其名曰曲线救国。
重庆、南京、日本这三方势力,都想做生意,都想谈,只是筹码不一样,但是回过头一看,却有一个搅局的。
延安不是来谈生意的,而是来砸场子的。
所以这伙人,不管内部怎么斗,只要一有机会,就跟八路军搞摩擦,欲除之而后快。
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老蒋在党内开会,将排除异己当做国民党的重要任务,说穿了就是反共;
而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后,也将反共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小鬼子更不用说了,冈村宁次没有上任前,就频繁对抗日根据地发起围剿,上任后更是三天一次小清剿,五天一次大扫荡。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都快这三方势力逼的上房顶了,就这还有人说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打酱油。
敌后战场的日子要是这么好过,国军早就来享福了,还能轮到八路军?
07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教员充分展现了一位成熟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克制。
1940年2月,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教员痛骂汪精卫:
“中国亲日派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汪精卫,看了这种情形,吓得发疯,跪倒在日本面前,订立了日汪卖国条约,把中国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
对于日本人的手段,以及汪精卫的目的,教员看得也很清楚,指出:“反共是日汪的主要目的。他们知道共产党抗日最彻底,国共合作则力量更大,他们就用全力分裂国共合作,使两党各自孤立,最好是两党打起来。”

“所有这些,无非是要破坏抗日的局面,使全国人民都当亡国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很容易被人糊弄,如果不揭穿汉奸分子的外衣,很多人就认不清汪精卫的真实模样。
甚至还有人听了一些三言两语后,就开始同情汪,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照汪精卫的抗日观点,再回过头去看教员的《论持久战》,你就能明白,什么叫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不能没有立场,但也不能只有立场。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要学会观其言更要观其行。
朋友们,要打起精神,在这个关键时期不要被汪精卫之流糊弄了。
发布于 2023-02-26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