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竟要负责洗厕所?深入剖析独特打扫文化三大原因
很多公司都会额外聘用清洁员工来清扫办工室日常,有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可能会请员工自己打扫自己的区域也是很常见。
不过没有想到来到日本,进了一家员工超过2000人的企业,竟然还要自己打扫?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在日本职场中“打扫之日"的文化吧。
笔者之前工作的日本公司,每个月都会固定有一天被称为「扫除の日」,就是打扫之日。当然那天不是代表不用上班只要来公司打扫就好,而是在下班或上班前后30分钟,员工必须协助打扫负责区域,这多出的时间,并不会算薪水。那家公司上班都要穿制服或正装(西装),扫除之日时则要自备轻便装或运动服,绝对不能穿制服或西装打扫。
说是打扫之日,要做的当然就是打扫公司,每个员工都会被指派负责不同区域,可能是厕所;可能是茶点室;可能是会客室;也可能是工作区域。
每到这个打扫之日,下班时间就会看到很多人跪在地上擦地板(没有错,没有地拖,是跪地擦地板的姿态!)
笔者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管理公司环境不是应该是公司的工作吗?为什么会落在员工的身上?
日本人上班族为什么要打扫?
1. 节省开支
不是开玩笑,因为打扫时间不支薪,公司等于赚了一天的清洁费阿!不过其实那间公司本身有养着一群清洁队,所以少那一天并不会省了一天的钱。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公司,特别是小公司的确会是这个原因让员工自行清扫。
2. 建立归属感及团队精神
图上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员工正在一起清洁窗帘,所谓「自己的东西自己做」,「自己的公司当然要自己扫」,特别是自己的座位。让员工自行打扫,培养员工爱护及维持周边环境的意识,亦透过一起打扫增加员工间的凝聚力。
3. 建立同理心与体谅
有时候脱离了学生时代之后,各行各业差异会令一些白领阶级自认不凡,觉得自己能力很好而看不起其他工作的人,特别是打扫清洁的人。但其实要自己动手去做才会知道,事情并没有想像中轻松,让员工互相体谅理解,多一份尊重。如图中高石工业株式会社的社长高石秀之,他在部落格中表示他每天都在打扫大阪本社工场的厕所,已经持续了6年了。
日本职场文化中的精神
笔者的职场也是日商,也会有大家轮流值日倒垃圾的时刻,随然有些不方便,但的确能够在倒垃圾的时候发现自己平常不注意的一些小动作,也许会带给很多人困扰,也会变得能够理解要珍惜周围的环境,如果是读者们能够愿意在工作之余偶尔帮助公司里的打扫工作吗?也许偶尔动一动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喔!
如今的大学生废材很多,为什么冰汁关注IP属地: 贵州22021.09.27 21:42:48字数 1,179阅读 536这些天,大家都在讲,有文凭的人多了去了,拿着个文凭还没有小学文化的人挣的工资高。或者有文凭的人也只能做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轻松活,真正有技术型的东西又搞不来。没技术含量的又怕各种脏活、苦活、累活,对社会真正的发展建设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说他们是废材。大学生的普通已经成了社会趋势。就算目前或未来需要吃苦耐劳型人才,也不是因为上了大学就不能成为这类人才了。如今大学生没有“技能”,不是因为他们上了没用的大学,而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的培养没有到位。个个在溺爱中长大,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了二十年后的少爷、小姐们成人了,也看到了他们对家庭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不成为负担能成为什么呢?首先是家庭的负担,没成家以前,肯定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吧。只要是与父母住一起的,那些从小就在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的孩子,现在能帮父母做事的有几个?二十大几的人也一样是甩手掌柜。首先父母这里就不允许他们进厨房、拿扫把。这又怎么能培养起他们在厂里、在公司里成为眼里有活的人呢?是啊,有文凭的人只会敲敲键盘。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从小就在电脑边长大,除了打电脑还是打电脑,好容易把枯燥的大学走完,走向社会,除了打电脑还能做什么呢?谁都想享福,谁都想挤破了脑袋往上爬,何况是在电脑边长大的一代,更是个个有个性,个个敢违逆领导;那是他们从小就在家中得到的特权,需要领导给他们指手划脚吗?所以找工作一点不满意就三天都呆不下去呢!所以,不要说什么上大学没用的话。有知识是一种精神享受,人人都需要。不同的是,不能只要精神享受,还要学会精神承受。说上大学没用,就不让孩子读大学了,这样的家长应该已经没有了。除非是家庭困难的。家庭困难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吃苦,也不用担心他们上了大学出来后还是无用之人。上大学不是错,读更多的书也没错,关键在于个人能不能读得下去,不是靠大人逼出来的。从小就接触电脑的孩子思维都相当灵活。不用担心他们学习上是笨人。不同的在于他们对学问的偏好。有偏好就鼓励他们个性的发展,不压制。有选择地学习,将来也能成为独特领域的人才。无论孩子选择学习什么,劳动习惯不能丢。不可能人人都去吃生活的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但做人该有的责任,从小就自然地培养,成为习惯,长大自然不会被枯燥的工作环境所吓退。人愿意学习,也是天生的。这个真强迫不来。有些后来被逼着学成才的,也是因为从小就有的学习梦而没条件做到,所以长大后有那个条件了,也能逼着自己把学问拿起来。因为只有那样,他才感到自己不白活。并不只论钱的多少。钱是第一位,也是重要的引领条件,如果他没有那个强烈的学习愿望爆发的话,钱再多也是没用的。他想通过学习来完成人生的意义,自然是哪怕暂时没有钱,也愿意用时间去交换。动手能力是第一位的,并不仅仅是会敲敲键盘。动脑的问题是自然解决的,不强迫孩子学习就是对他最好的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