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重練,「一台兩制」芻議

直接做吧。兩岸統一的對話,一直處於各說各話的狀態,所有出自於島內的方法論,都離不開「以拖待變」的基調,與其讓對話陷入無止盡的虛耗,「一國兩制」不如直接做,以變拒拖。

我不知道台灣是否有民間團體赴陸討論台灣版的「一國兩制」,只知道目前在島內「一國兩制」是辣台妹撿到的槍,民進黨面對2020選舉的唯一支點。藍綠政黨釋放的輿情相當一致,因此一般民眾除了看到「反對」,並沒有其他選項,連想像空間都沒有。

眾所皆知,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台灣內部是一個嚴重分歧的社會,2000年後每一個「總統」候選人都主張要彌合台灣社會巨大的裂痕,但選舉是兩造對決,技術上卻又必然要撕裂選民才好計算選票,故而這是一個假議題。朱立倫近日又倡議,要「用修復代替報復」,以和解的態度化解誤解與對立,團結台灣共同面對未來,另一端,蔡英文呼籲的是「團結對抗中國打壓」,一個團結,各自表述,不正是分歧的最佳寫照嗎?

那麼,我們先不談「一國兩制」,聊聊「一台兩制」如何?即然分歧就分個徹底,讓台灣人選擇不同的制度生活。

一個台灣,兩種制度,若是主張分裂台澎金馬,藍綠政黨各據一半各管各的支持選民,聽起來誘人,但在法理上與現實上都沒有實現的可能性,那如果在大陸內地另外建設一個新台灣,並實行與台灣不同的制度呢?

建設一個以台灣人為居民主體的新台灣,作為「一國兩制」的示範區,其合理性,可行性如何?為何要設在內地?讓我們不妨先用金門來廓清視角。

台灣版「一國兩制」示範區,一般認為最合理的實施地點是金門馬祖(以下以金門概括之),這離島,距離大陸最近,是獨派不想要的,美國從未保證納入保護的化外之地,一直以來也都是本島人無心經營的地方。但即便離島如同雞肋,金馬仍被拴在本島政治意識形態之下,要從經貿的角度建立「金廈共同生活圈」可以,要將之作為「一國兩制」的示範區,本島政客是不可期待的。

換言之,純就策略而言,大陸若想按照自己的步驟推動「一國兩制」,示範區自然是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域內為最佳,以避免處處受制於人。若最後將金門搞繁榮了,台灣還是不願不敢再進一步向「一國兩制」推進,那金廈共同生活圈只有單向輸血的意義。讓金門作為示範區不是不行,但台灣得讓金門徹底自治,制度脫鉤,不以主權問題干擾之,否則對統一沒有太多的積極性。

較為理想的「一國兩制」示範區,必須從一開始就設下「反分裂,反干擾,反外國勢力介入」的前提,並將上述條件法制化,打造一個沒有主權問題的區域,才能減少發展的主要雜音。只要確立了這個基礎,其餘制度讓台灣人自己決定,也一定程度接納大陸官方意見,示範區對兩岸人民才具有正面意義。

對於兩岸融合的方法,島內有所謂「一國良制」之議,什麼是「良」?其實莫衷一是,倡議者不妨提出具體的制度藍圖,在示範區進行實驗,怎麼都比空談要好。相信即便是此論述之倡議者,也不會認為台灣目前的制度是不需要改革的,示範區的正面意義之一,就是改革台灣制度的實驗田。

另一方面,大陸也有自己的經驗可以參與討論,尤其在銜接中國整體經貿戰略的層面上,如何避免示範區因制度的不同而成為「化外之地」,讓示範區融入大陸經濟發展的步調,在城市群裡扮演一定的分工角色,大陸專家意見不能被排除在外。

所謂的反干擾,便是杜絕台灣本島政治對示範區的干擾,又避免示範區干擾內地體制,示範區之制度設計務求在兩岸現行制度裡擇優而行,減少其在內地的排斥性,並提高台灣民眾的接受度。

換言之,示範區之制度雖與兩岸皆不同,卻可以對兩岸都具有正面示範意義,事實上也是在為「一國一制」打下基礎,並可於草創之初便在技術上規避目前香港內部「重兩制,輕一國」的雜音。

島內還有「公投投到統一為止」的倡議,目前,這個「統一」是指與大陸統,在兩岸制度分歧下,這種公投連續投50年恐怕也投不出個統的結果。但如果統一是指「兩個台灣」的統,其合理性與可能性就高很多,前提是,示範區要發展得比本島還好。

另外,島內其餘如「一國兩區」,「一國兩席」,「一國兩角」,「一中三憲」這些邦聯制的構想,其實都在「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上打轉,也屬於主權問題的干擾。關於此,示範區可比照港澳目前的制度實行即可,台灣本島,就按照大陸現行政策限縮,讓示範區的國際空間比台灣本島還大,才有比較性差異。

在台灣人的心理層面上,保留青天白日旗作為區旗,是避免示範區被視為「他國」的必要措施。至於台灣本島會不會索性改「國旗」,「國號」?那是中美間的問題。重點在於,示範區要有吸引力,應該盡可能避免台灣民眾認為那是完全不同的異鄉。

示範區不必選擇大陸的已開發城市,劃一個待開發之地讓台灣人去建設,並與鄰近已開發城市在產業經濟上分工,才能避免互相干擾。土地問題則比照大陸現行辦法處理。

建立一個「新台灣」,目標當然是要建立一個繁榮的新社會,讓民間投資活絡,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財富與人心的大轉移。重點是,在這個轉移的過程裡,美國是插不上手的,台灣人民用腳投票,唯一能改變此趨勢的是讓台灣當局禁止人民遷徙,但「鎖國」的做法當然也強化了大陸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正當性。

當台灣人大量移往示範區的趨勢成形,選擇留在台灣本島的人就會以獨派居多,邊緣化台灣本島的構想或政策才會有一個正當的歸宿。

以策略而言,「一台兩制」主要想解決的問題是台灣方面各種「以拖待變」的方法論,也讓台灣人民自己參與「變」的過程,而非等待一個最擅長「拖」字訣的政治人物或論述,無限期延長統一的時間。說「統獨問題」是假議題者,基本上都是不願意統,以為可以不用面對統獨選項的人,「一台兩制」可以凸顯統獨就是真議題,且面臨選擇的時間不在來日方長時,而就在眼前。

以上「一台兩制」系列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