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的人,至少百分之九十八连真正熟悉教材课文都做不到
【本文来自《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搞全民学英语这种东西,获益的永远只有少数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云华t3
这段文字里有一点很对。语言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核心问题在于模仿的是谁。
如果有计量学知识的话,应该知道,整个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标准物质。越是靠近标准物质越是昂贵。比如说一米距离,一般当然只需要一把尺子就行了。但是如果要按定义来生成一米的距离,要专门的实验室条件和昂贵的设备才能生成。
现代标准语言某种程度上是人造出来的。正音和正字标准是人为规定的。所以范本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语言和文字的载体是什么?对于读写来说,是书籍纸张。对于听说来说,则是音视频。所以,范本方面读写范本的成本更低。听说学习的范本成本高。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模仿对象,母语的话,自然是父母,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为什么口音会成为确定阶级或者背景的重要参照,就是这个原因。
之前有个评论说全民学语文,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方言区的反弹也是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大家都是经历过外语考试的,要评价一个人的书面语能力,只需要纸笔就行了。而评价听力能力,则需要专门准备广播系统。还有一些需要让学生准备耳机。如果要评价口语能力,则需要专人面试。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学生需要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激励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行为。所以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经历评价的过程。这个评价的频率越高,学习的进度理论上就越快。所以学习是否昂贵只是取决于这个不断评价,激励和纠错的成本。之所以要搞小班化,就是因为师生比越低,老师纠正或者激励单个学生的频率就会越高。
显而易见,说是最贵的,写和听次之,读是最便宜的。读和听的能力只需要用选择题就能评价出来,而且读只需要涉及文本,听需要音频。写的能力要评价需要老师改作文,而说是最麻烦的。因为老师要纠正错误发音需要当面进行。
当然,可以自学,或者互助,现在还有不少教学的手机应用,可以让人自己纠正自己的发音。但这些显然没有一对一的教师,来督促效率高。
我在这个话题上一直在提天赋的重要性,也是基于此。有些人确实不需要老师,靠自学就可以实现很多人几年在老师督促下的进展。但这些人确实是少数人。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话,我自然不会反对什么还需要加强口语教学这些。我当然希望是自己愚笨,全国人民都比我聪明。
现实是这个问题是技术性问题。我们有多少学生,需要配置多少老师,目标是实现什么样的口音效果,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如果都是印度英语的口音标准,我觉得当前已经实现了。如果是哈佛口音,依当前的技术水平,我们可能需要花三到四代人,一百多年,培养一支庞大的口语教学队伍才能实现。当然,我很看好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可以加速这个过程,节省不少人力。也许只需要三十年。
然而,我们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大的时间成本,英语自二战以后,成为世界通用语才一百年不到。赌注有必要押得这么大吗?
你说了这么多回复我,我不理会不是那么回事儿。可仔细一看,没看明白你在说啥。
大多数人对外语的掌握都很有限。生活和工作上没有那么高的使用要求。学语言的范本要求当然高,不过这些都无需担心。现实情况是,越高质量的语言范本越不是给非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哪种语言如此,哪个国家的外语教材也如此。语言水平越高,对学习者的基础要求也越高。大学四级水平也就五千左右词汇量,这个水平根本不够看。要想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材料,至少不能比母语使用者差太多。美国高中生平均词汇量大致五万左右。英语母语国家受良好教育的,词汇量都在十万以上。不要觉得国家对外语学习的要求太高,实际上一点不高。觉得高,是因为你自己学得不好,并且根本不知道外语学习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
词汇量是衡量外语水平的根本尺度。这个不行,不要再谈别的。你以为现阶段中国的外语教育“要求过高”,其实那些都是毛毛雨。学了十多年英语词汇量不过四五千,你知道我突击词汇量什么情况吗?每天80个左右生词,天天如此,接近一年,就这也不过三四万左右,加上变形衍生还能多,方法得当最后能够掌握的大致一半左右,看后续使用和巩固的情况。必须要有两万以上的词汇量才能基本没有障碍。这个标准,大概英语专业八级差不多。这是“熟练”程度的外语使用者应该达到的水平。
听说读写的根本,仍然是词汇量。一句话,有一个生词还可以猜,如果有两个就彻底没戏。接触下真正的外语材料,就会发现自己的词汇多么可怜。当年我大四的时候看英文版时代周刊,随便翻开一页数了数,生词至少三四十个。现在还有,但看那个东西已经没有障碍了。
至于口语,最简单。时代不同了,大量的原文原生学习资料到处都是。找个好些的,从模仿开始。注意这个模仿不是随便说说的。照着录音模仿就行,标准也不算高,发音声调语音语速要跟人家完全一致。要达到这个程度,不重复几百次没戏。你觉得口语难,你自己一天张开嘴说英语平均一天有几分钟?注意我说的就是分钟。普通学生平均一天十分钟都达不到。就这,有资格说“口语很难”吗?很多家长花大价钱把孩子送进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望子成龙。我告诉你,这些都屁用不顶。学语言,唯一的诀窍是“熟能生巧”。这意味着初级阶段大量枯燥乏味的模仿重复。学外语的人,至少百分之九十八连真正熟悉教材课文都做不到的。想一下,你中学大学英语学下来,读过几次课文?
不止学语言,干什么“熟能生巧”都是最后的真理。连基本的模仿都不愿做到,能不难吗?天赋当然有用,但天赋的作用在于学习的效率高,仅此而已。学外语衡量的标准都时一样的,人家不过花的时间比你少些而已。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天才,人家学习效率比你高N倍,花的时间同样也比你高N倍。哪个领域的天才不是如此?郎朗练了多少年琴才弹到现在的水平?他的苦练,你都没看到而已。学一样东西,连基本的时间投入都保证不了,抱怨自己“不是天才”?没搞错吧。只要肯下功夫,达到国家外语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点不难。
顺便说,学习听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说,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听写”。如果能跟听力测试题一模一样,你会发现所有的语言细节都清晰无比。俗话说,十聋九哑。听不行,说也不会好。反过来一样。这很难吗?
至于选择哪门语言作为外语学习的语言,标准是国际应用和未来职业要求。说句不好听的,国际上主要用鸟语那就学鸟语,大家都狗叫那就学狗叫。学外语是为了跟外国人交流,怎么这么多毛病?衡量下自己的外语水平,对外语学习的理解,等等相关的一切,不客气说你还没有资格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