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承明制,把明朝好的未能完全坚持实行过的政策坚持实行下去了

匿名用尸8,78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清朝玩真的,其余朝代全部都是玩儒家的口惠而实不至。

一,清朝干掉了士绅不收税,官绅一体化纳粮了解一下。

二,清朝终结了人头税,几乎免掉了人头税。永不加赋了解一下。

三,清朝收财产税,摊丁入亩了解一下。

四,清朝不再需要服劳役,兵役主要都是八旗承担,绿营是募兵,给钱的。

官绅一体化纳粮,从此人口都不再隐匿在大户门下,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官员能毫不费力的形成百年的世家大族。王安石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也是这么个思路,还提一句贾似道也这么干的,直接被记录成奸臣。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就相当于摊丁入亩。

康熙雍正,完成了张居正王安石不能完成的改革,还有精进。要不是工业帝国入侵,五百年不成问题,汉人王朝,这么干能搞成欧洲日本的万世一系。

其实肉食者根本不在乎,汉族或蒙元还是满清统治,他们但凡能多从下面人手中多榨一点,从自己口袋中少掏一点,叫谁万岁都行。

其实现在人老是把清朝与明朝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多看看书就能发现,清承明制,把明朝好的未能完全坚持实行过的政策坚持实行下去了,不得不说清朝作为异族统治者能有第三方客观的视角审视中国乃至整个汉族的优劣之处,继承优势规避缺憾。

再讲一讲清朝兵制八旗,我一直觉得满族这个民族要么就是汉族旁枝要么就是文化空白的民族,因为这个民族没有任何独特的东西,这个民族并没有带来什么没见过的新东西,没有创造任何新制度,新文明,新做法,都是修改完善中国这个地方玩过的,清朝八旗兵制与宇文泰搞的八柱国府兵制一模一样,八旗八柱国数量都不带改的。具体做法为把同乡或同一宗族编为一军(一旗,一柱国)。把同一军制造成同姓大宗族,宣扬这一军都是同族同姓同血源的同胞,构建心理共同体,并把他们圈在一起生活形成亲族情义。其实可发现戚继光的戚家军都是同乡义乌兵,辽东军都是同乡,一个道理。同时八旗制中每一旗不仅是同乡还自称是同族(反正部落民众文化水平低,没有文字,文明口耳相传,怎么忽悠怎么信)。把乌七八糟的一群人忽悠成同姓同族,声称我们都有同一个祖宗。这就是构建组织共同体,这样的组织败不争逃,胜不争利,打起仗来都是父子亲兄弟兵。打起仗来有同生共死的觉悟。我称这为乡族军制。这一套起于魏晋,盛于隋唐,凋零于五代十国,亡于两宋。按常理八旗军制(乡族)一定会导致一种结局,八旗互争。南北朝到隋唐就是八柱国互争天下。李虎->李渊,宇文泰->宇文化及,李弻->李密,侯莫陈崇->侯君集,独孤信->女婿杨坚,元欣,于瑾,赵贵。隋唐坐天下不出这八家。

八旗制为什么厉害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汉族玩的时候也吊打世界。但是为什么汉族不玩了,因为玩起来天下老是大乱,八旗八柱国很容易打的只剩一个旗才会罢休。为什么清朝玩下去了,一方面清朝是以少制多,八旗迫于外部压力不敢轻易内部火并,二是打天下用八旗,坐了天下就开始频繁更换旗主,使旗主无常兵,而且清朝基于唐宋干掉世族门阀的社会土壤,同一乡族兵制下,虽有兵权但没有世族能一次性提供大量粮草,难办。而八旗与汉族又天然不信任,满清统治者制衡天下就容易多了,开科取汉族官僚给皇帝搞钱搞粮,养八旗给皇帝打仗,以扔出权位来引导满汉大臣互斗,既不准八旗从事生产搞钱搞粮,又不让汉族大臣掺合军事,更不允许满汉通婚。于是满清统治者到死,把满族圈废了,也没让他们掌握生产力,就是沙俄偷东北老家,放了汉人去种地,满族还圈着,于是八旗摆烂。

满清统治者确实防汉,但满清统治也防着手下自己人。于是很奇葩的一幕出现了,满清坐天下三百年,满族人口不过百万,跟汉族人口增长差不多。满清统治者很难说完全偏向一方,要么满族人口会暴增,但可能各旗不受控制夺了自己权。要是偏向汉族就会像鲜卑等再次被汉族统治同化。

很难理解满清没搞人口替换,唯一解释是满清可能防备着怕八旗放出去就收不回来,自己像南北朝一样八旗火并。

清朝八旗不准掌握生产资料,不得积蓄田产,不得从事丝织生产等行业。就像现在实行公务员名下不得有多套房产,不得有股票基金,不得有公司,不准有任何资产,只准领取高薪。

编辑于 2022-04-30 12:19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