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将严重拖累我们突破美国和盟友的围堵
最近,我在与不同人的聊天中听到了更多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抱怨,深感它们的种种表现在蚕食我们社会的效率、竞争力,以及公众的信心。
在各地的一些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里,人们在经历越来越多的各种会议、请示汇报,传达与总结,该一个层面决定的事情变成层层审批,干不出成绩就大搞不产生效益的表面文章……这些事情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耽误了主业和真正重要的工作,于是很多人只好加班甚至超长加班干那些被耽误的工作,疲倦不堪,导致更容易出错。而一旦出错,猛烈的批评和“深刻”查找原因接踵而至,又要耗掉大量时间精力,而其实,没有人愿意出错,出错的原因可能就是投入的时间太少了。
我听说了一个例子:一位优秀年轻人在国外名校获得了尖端领域的工科博士,回来后进了一个大型国有机构,希望大展宏图,但几年下来,实在受不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对他工作环境的侵扰,已经萌生去意。国家制定政策“聚天下英才”,而英才来了却又被各种内耗搞得“不服水土”,或者离去或者热情被消磨掉,这多么让人惋惜。
我很担心,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样缠着,我们能在美国和盟友不断强化的围堵封锁中实现爆发式突破吗?国家部署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在各个领域应有的质量和速度吗?
如今中央号召各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希望好好查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扩大的危害,彻底确立以效果为导向而非过程为上的全社会做事原则和检验标准,让实事求是的旗帜在所有工作面上高高飘扬。
实事求是讲,我们国家整个19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那几年,还是比较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无论文艺界还是媒体宣传报道,都比较勇于直面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存在着的急需要克服和警戒的一些陋习,一些已经明显落后的思想与观念,以及某一些个别的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风气。由此,它更有利于大众百姓明明辨是非,知道善恶与美丑,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共道德约束力。有兴趣的可以去回看那个时期的一些电视栏目(比如央视著名的开播不久的“焦点访谈”)、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一地鸡毛”……)和辛辣讽刺的文艺小品(陈佩斯、赵本山……)等等……当然了,那段时期从严治党,一体反腐的力度不够大,行政法治建设弱了些。
那段时间之后,市场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进入了狂飙突进的时刻,大家无论在工厂还是在工地,普遍已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已经没有了时间去“消遣”(而不是铺张与浪费),去“娱乐”(而不是宣泄和放纵),政治正确似乎比发现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不雅和不体面更值得。由此,社会微观层面的诸多隐患被淡化了,甚至被掩盖了,也模糊了。对待不少公立单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逐步地显现、膨胀和蔓延的势头,在社会集体回避,不去正视的情况下,即使国家加大了大力反腐的力度和强度,可是不愿腐、不想腐、不敢腐……依然面临着巨大无比的成体制的道德滑坡的制约。在不少老百姓眼里,除了大奸大恶,十恶不赦者以外,好像当官不腐败,严于律己,安分守己,已经属于不正常……
腐败或堕落,不一定是因为那样一些人本质上有多坏,多糟糕,他们中很大的一部分自始至终就已经没有了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之间的区分,因为在他们眼里,似乎整个社会都已经倾向在向钱看,凡事无不可以用钱去衡量,用钱去摆平。甚至于他们就想当然,杂文与刀笔吏已消亡,如果你不向钱看,当官做官还有啥意义,还有啥意思!?
法治、吏治当然很重要,实践同时也证明:养成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社会风气以及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样很重要。【但愿这一次的“大兴社会调研之风”能够起一个好头,而且很可能十分必要起一个好头了……】
绝不要像有些专家学者那样,一味地担心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会因为一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东西多了,就会不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优良传统等等拥有自信了,甚至是开始自我怀疑了。哪有的事!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那些已经被金钱和官位迷惑住了眼睛的那样的一些人,恐怕主要还是一些已经步入了中产或者富裕阶层的,其中的一小撮无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美之间或者东西方之间正面的发展竞争(甚至局部冲突)已难以避免,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最大的对手,根本上依然是我们自己,除了我们自己不反思,不警觉,不居安思危,不励精图治,不奋发图强……否则,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我们民族的复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更富强,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更大。
这里不是说问责不好,问责是好的,是必须的,但是现在什么问题都要问责。比如前几年单位巡视,说是某领导的2019年的某报告和2018年大领导的报告有一部分差不多,就来问责了。笑死,这俩人的报告都是一个科员写的,能不一样么?出了这种事,领导就更不会写材料了,而写材料的也不敢复制粘贴,需要绞尽脑汁搞“论文查重”,本来可以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全都用在这种地方。
个人建议,应该严格规定问责的范围,建立问责“白名单”制度,涉及经济、财政、个人人身财产权利保护可以问责,而且应该坚决问责,剩下的都不应该成为问责的范围。
上级一问责就基层躺平,是不是代表,基层本就缺乏正确行使权力的能力。
一行使权力就民众叫苦,是不是代表,权力行使者不代表基层民众的利益。
一分配利益就权力寻租,是不是代表,利益分配制度未充份行使民主监督。
归根接底,行政权力在执行中出现的多数问题,基本都源自责、权、利的分离。把分离的责、权、利,重新接起来呗。
躺平,就说明岗位过剩,人员冗余,你没能力行使权力,失业那么严重,有的是人愿意干。
叫苦,就脱离民众利益,下去调研,你调研给不出解释,民间疾苦很多,有的是人给解释。
寻租,就走向腐败堕落,纪委监察,你腐败还对抗上级,政府预算紧张,拿过来就是的了。
躺平?是不是基层岗位,是不是收入水平向劳动付出倾斜,人员编制该市场化了,而不是职级制。
叫苦?是不是政绩考核,该纳入民情民意指标和社会效益,具体指标和统计数字,交由独立调查机构。
寻租?不用讲了吧!官员及亲属的财产收入,自行申报、大数据局实时统计和纪委定期审核。
不想干,不会干,不愿干,你可以走,权力留下。人民群众中,浓缩着千年历史,万年风霜,只要将问题暴露出来,一定有能人!
另外,咋就那么怕追责,我就问你,是不是最近十几年,体制内收入是不是超过体制外了?体制内追责、内卷和惩戒,和十年前比,是严重许多。但是,你不想想,体制外,收入较高的岗位,那个不是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被追责、被内卷和被惩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高收入,高风险,在民间那叫常态好不好。
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义务教育教的英语,是给没机会学英语的孩子一个机会,不至于被拉开太多。
打个比方,我现在告诉你半年后有个日本的研讨会,你是主讲嘉宾,要求用日语演讲一下你的研究。你保证你半年内能学会日语吗?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小学学了基础,大学只需要补充一下学术词汇就行了。
你说的为了预防将来需要时再学赶不及所以就要从中小学开始学,那我就想问你了,那些从事小语种翻译的人,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他们所翻译的语言的?例如从事越南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越南语了?从事法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法语了?从事泰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泰语了?从事葡萄牙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葡萄牙语了?从事马来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马来语了?从事日语翻译的人,他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日语了?其他语种都能在大学用四年时间学好学精,就你英语最特殊,必须小学开始学,对吧,否则就无法学好,对吧。
你这个比方打得好,只是我很好奇,如果这个研讨会涉及很多国家的嘉宾,那应该属于一个国际性的研讨会,那与会方不会聘请翻译人员吗?这种是非常基本的礼仪问题,如果连这个都想不到,那这种研讨,我不参加也罢了。不然反过来,如果我们组织一次国际研讨会或交流会,请了日本方面的专家来,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日方专家必须用汉语进行演讲或交流啊?
还有另一点,如果你这么举例子的话,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我现在告诉你,半年之后有一个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研讨会,你也是主讲嘉宾,要求你到时介绍一下当今世界的气候问题,涉及到很多地理和物理方面的知识,那请问你能保证半年内你能将地理、物理、天文、大气等知识学会学精吗?不能吧,那照这么个说法,我们是不是也得在中小学就开始强制所有人学习地理、物理,一直学到研究生,对不对啊?这样做是否可以啊?
1,客观上目前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是学习西方的,包括医学基础的双盲测试、科学界基础的“可复现可证伪”。除非你觉得“格物致知”能管用。被洋人的奇淫巧技干翻了掠夺了不丢人,被干过还觉得那是“奇淫巧技”才丢人。现代数学也以西方为主,数学在科学界的地位我应该不需要多说吧。你现在上的是观网,现代互联网也是西方打的基础,编程语言也是统一的英文。确实有中文编程,不过这种东西并不流行更多是图一乐,以及像易语言这样为了方便入门,但你去gitgub之类的地方“借鉴轮子”也只能看到满屏幕英文。知识并不一定是美国的,但现代知识确实大头在西方,以英文为主。
2,我不搞发明创造,我只是倒霉催的打工社畜工程师。我看这玩意发明不了啥玩意,但我用不了现场别人已经装好了的元器件就是无能,不配这份工作。说起来如果我想复刻开源小发明,那不少资料原文也是洋文。
3,如果没有义务教育必考,你觉得还有多少人愿意学英语?比如你这样的言论推断,你大概率也不会让你的孩子学英语吧,然后他就只能在偶尔用的上的时候望“洋文”兴叹了。哦对了,单纯计件打螺丝可能确实不需要看英文说明书。要是其他人等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再开始追?那就真的太过于拼天赋了。至于为什么我觉得大学要学?考验看论文水论文真的不缺英文。当然,天赋不够教育凑,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界“进步空间一直很大”
4,人家出国一圈确实可能进步神速,但这是真逼着自己沉浸在那个圈子里的结果,这种起点高又愿意拼的家伙赞美就别硬比了。但很多富二代也不过整天泡在唐人街之类的地方,英语可能到头来也没法多记几个单词。另外,合理的背诵下,勤真的能补拙。这一来一去,很多普通孩子就可以反超有条件出国的富二代了。
5,确实不需要全民,不过也确实没有在全民学啊,你猜美国人用不用公制单位。
6,“别人嚼过的食物”虽然听起来恶心,但还别说,很多孩子刚刚断奶的时候,就是吃自己父母嚼过的东西的。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知识美国拉了,但并不是西方已有的知识没用了。很多地方我们确实还有的学。说到底,你当然不能指着学校里的学生说:“你们怎么老是吃老师嚼过的食物啊”
第二,可能你现在正从事与外语有关,或者涉及外语的工作,但是你别忘了,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工作和外语是压根没联系的。例如,外卖员、中小企业者、基层公务员等等。
第三,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没有义务教育必考,你觉得还有多少人愿意学英语?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为什么没有硬性规定很多人就不去学习了呢,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自己一没兴趣,二将来大概率用不上,为啥用不上,因为并不想往那个方面发展,这就是原因。如果这样,你还要强迫每一个人去学,那就简直比形式主义还形式主义了。至于你说得,在偶尔用的上的时候望“洋文”兴叹了,请问你说的这个偶尔是啥时候?看美剧时?还是偶尔遇上一个老外想像个舔狗一样上去跟他搭讪时?不好意思,貌似就算真的有这种时候,难不成就留下终身遗憾了?可能你会这样吧。那如果照你的说法,我们真的应该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等所有科目都列入必学必考,因为谁能保证以后一定用不上啊?对不对?
第四,出国一圈之所以进步神速,这就很说明语言环境的问题了。以我堂哥的例子,我就很能明白出国一个月胜过国内学十年,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头一点用不上,那很快就会很慷慨地还给老师了。至于你说的硬逼自己沉浸在那个圈子里,他要那样,那就说明他真的是需要英语,需要那就得学,这没得说。但是大部分人真有这个需要吗?没需要当然就记不住几个单词了,但是只要不妨碍我赚钱,不妨碍我生活,这又何妨呢?
第五,确实不需要全民,你总算说一句稍微靠谱点的话了。但是没有全民在学吗?除非一天书都没读过的,但凡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学生,你可以问问有谁没学过英语的呢?至于美国人用不用公制单位,这跟我们要不要学英语我看不出有啥联系,你不如去看看美国人是否被强制学习汉语,或者外语呢?
第六,孩子刚刚断奶的时候,就是吃自己父母嚼过的东西?可能你还没结婚生娃吧,请问你见过现在有多少个父母自己嚼过的东西还吐出来给孩子吃的?没人说过西方的知识就没用了,但是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去学习外语。如果非要每一个人都去学习先进国家的语言,否则我们就不能超过别人,那么我就想问了,当年西方国家是如何超过我们的?
你说物理化学生物,你知道这些专业全都要学英语吗?换句话说,这些专业彼此是平行的线程,而英语是这些专业的buffer,你把英语和这些专业相提并论,本身就说明你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英语。
要说线程池我当然知道,就是一种多线程处理方式,还有while循环、do while循环、for循环呢,这些你是不是还想都深入探讨一下?不光Java,我当年面试时,还用上了汇编语言,你是不是都要探讨一下?但不好意思,我没时间跟你在这探讨这方面,这些跟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也没任何关系。
我当然知道物理化学生物有关的专业都要学习英语,毕竟现在英语在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必学必考的呢,这就是我认为的完全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你要说,我说的这些完全没用,现实就是要这么弄。那你开心就好,不过以后你也别抱怨房价贵、看病贵、生活成本贵,因为现实也是要这么弄的。
专业与专业之前未必就是平行线,很多专业之间有很大的关联,物理、化学之间,生物、化学之间,数学、物理之间,地理、政治之间,地理、历史之间就有很大的关联,至于英语,我实在找不出它什么时候成为这些科目之间的桥梁关系了。我确实很不明白,为啥这些物理化学生物这些专业的学生要学英语,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却不需要这任何这些科目。而且为何不能把这些科目和英语相提并论?难不成科目与科目之间还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这些科目不行,那语文、数学同样作为主科总行了吧,但是在大学、研究生,语文数学还是必学必考吗?为何就你英语这么特殊?你明白请你好好解析个钟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