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与当地城镇小学的教育水平相差不大

【本文来自《“缺少教师,生源困难,招不到教师,教学质量低,生源困难,缺少教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佛道误我
  •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15年前,教育口的思路是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初中、小学学生尽可能就地入学在本村本乡镇就近入学,有些偏远山区小学学生没有几个了,也还是要保留学校保留老师,感觉这种教育思路和做法,是很有温度的。可最近这些年,一直在撤并偏远山区的学校,逼着学生要去很远的乡镇、县城读书……

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其实与当地城镇小学的教育水平相差不大的,我自己就是个典型,在我们村小学,因为特别不喜欢写作业,我的成绩不那么好看,经常被教师当反面典型。

但小升初时,学校做入学表彰,表彰入学成绩为年级前三十名的学生,某不才,我这个在农村小学成绩普通的学生,战胜了一大批城镇小学的学生,上台领了个奖。

而据我观察,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应该是全面取消学杂费之后开始进入不可控制地下滑的。

取消学杂费前,我们交的学费里很大一部分被用作本校的教育经费,学生教得好,老师就能从学校的小金库里多拿一些小钱钱,如果教得不好,家长就会用脚投票,学校收入也会减少。

全面取消学杂费后,学校的小金库就被抄了,而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的分配本就不占优,影响教学条件的硬件设施也低上一大截,综合待遇也比城镇低,老师的心气儿也就没那么高了,新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也不愿意优先的选择农村,然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在鼓吹学杂费,我是赞成取消学杂费的,毕竟对于一些家庭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我只是想从侧面说明,只要可支配的资源相差的不那么悬殊,大量的农村小学也不会没落至此。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使用经济学来解决基层的教育问题,将资源集中使用,美其名曰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而搞资源集中时,首先抽取的,就是本就不占优势地位的普通农村小学。

但决策者不知道或者刻意忽略的是,享受这个“集中资源”是 有门槛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门槛就是他们原生家庭的家庭情况,这个门槛将一部分家庭的孩子拦在了资源池之外,他们只能被迫使用被人挑剩下的资源。

而且这个门槛还会持续发挥传导效应,以及,这个门槛目前看来,并不只存在于小学。

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应该更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在将来获得改变命运的能力,但目前看来,他们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突破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说我们是在“扛社会主义大旗,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时我很反感这句话,甚至在一周之前,我还很反感这句话。

但是现在,我只能表示遗憾,甚至感到悲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