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下限,而非上限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下限,不是上限。

下限是因为:

1. 房地产背后有着庞大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真垮了,至少我家旁边的建材市场多半是要倒闭。

2. 房地产贷款承担了大量的金融流动性,一旦按下去,会有金融风险。

3. 房地产已经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财富增长池,直接戳破泡沫,会让大多数人财富蒸发。

基于上面三点,即便我个人并不认同房地产拉动这条逻辑,但为了社会的稳定,也必须在当下保住其不崩溃。没办法,路径依赖,惯性所致。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产税要大规模落地,我认为是有现实难度的,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跟美国拼内功的当下,我们得稳住。

但反过来说,房地产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上限。某些专家试图再复房地产拉动经济狂飙的愿景注定是会受挫的,去年疯狂刺激房地产但市场反映冷淡就是最好的例证。

房地产持续拉动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特定产物。是中国城市化从无到有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当城市化趋于饱和,当围绕房地产的金融投机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胀深刻地伤害到实体经济时,那么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上限就一定会受挫。

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一向唱衰房地产,一方面是洞察到了趋势,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投机的繁荣部分挤压了制造业的利益。

经济本身有其规律,而规律不可违逆。

我们不一波打掉房地产,这是尊重经济规律;但我们不把未来增长的宝单压在房地产上,亦是尊重经济规律。

在《三相波》里,我认为经济波动的本质是“投资、就业与消费”的三相波动。

就业不足无法支撑消费,消费不足会打击投资意愿,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生产过剩问题是“就业与消费”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解决的问题是在就业与消费波动中引入投资波动,用投资去拉动后两者,是用三体运动的复杂性去解决双体运动的单调性。

我们的经济学专家往往沉迷于研究消费波动,研究投资波动,却常常忽略就业波动对两者的影响。

就像赵燕青教授认为当下是通货紧缩,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不消费,要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去逼他们消费。但却忽略了老百姓之所以存钱不消费,恰恰是因为疫情三年把钱给折腾空了,没有那么多闲钱了,只有存钱保命。

实际上通货紧缩与老百姓腰包里是否有钱没有决定性的关系。既可以是大家身上一堆钱不去消费而造成通货紧缩,也可以是大家没钱消费造成通货紧缩。

两者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意义是相似的,但在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却是大相庭径的---前者是大家有钱不消费,占着茅坑不拉屎;后者则是大家要穷死了,不敢消费。

在老百姓手里钱多不愿意消费的时候,用通胀逼他们消费是可以起到“诱导消费”的作用的;但在老百姓没钱不敢消费的时候,这么去刺激就是典型的落井下石,赶尽杀绝了。

用一句皮一点的话说,如果韭菜都割见底了,那至少应该让韭菜长一长,等他们长齐了再割。但我们一些专家学者却迫不及待地要继续割,哪怕把根刨出来也要割两下,这就有些竭泽而渔了。

500

疫情三年,对于就业波动的打击是严峻的,特别是城市里的第三产业,几乎是灾难性的打击。我一个朋友在19年左右拿出大部分身家去开所谓的剧本杀馆,本来想着大赚一笔。然而疫情突然降临,各自封控让他瞬间陷入经营困难。没钱挣,自然就没钱消费,前期的投入全部打水漂,每个月还要交高昂的房租。

从三相波的角度来说,我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就业波动萎靡了,无法通过自己的产业来获得现金流,那么相应的自然就无法去支撑自己的消费。那么为数不多的钱肯定就会紧紧地攥在手上,自然就不会消费。而像我朋友这样的人一多,自然就会形成一波社会范围的消费低迷。

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其消费的前提,永远是他们有稳定的就业。一个经济系统的就业波动一旦萎靡,那么消费波动就无从说起。

而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就业,通过创造就业来带动消费。

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们首要考察的是就业要素是否受到冲击,是否应该想办法保住就业,通过保住就业来保住消费。而不是纯粹地为了消费而消费,拿通货膨胀去刺激那些本身消费能力就已经萎靡的人群。

故而当前的首要要务是养民而非疲民。稳就业,用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而带动其对于过剩产能的消化能力。而对于房地产,保住其下限,让其不崩溃,让老百姓的财富泡沫不破裂,就足够了。继续放大泡沫,只会让以后所面临的危机更加刺激。

不能因为我们对房地产形成了所谓的路径依赖,就默认地把经济发展与之绑定到天荒地老。

而且说句扎心的话,就算现在放开手让你去刺激房地产,你刺激得动吗?去年刺激了一年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吗?

所以还是应了我那句话,对于大多数打工仔来说,真不是把钱藏在家里不愿意消费,而是没闲钱去消费了。房贷、车贷要还,花呗、白条要清。家里老人要攒钱看病,屋头娃儿要攒钱上学。二胎都不敢生,都生不起,还敢在这个时候贷款买房?

个人觉得这是生活常识,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人穷了就是消费不起,所以大家才嚷着让国家发消费券。虽然消费券确实不太靠谱,但逼消费不起的人扩大消费更加不靠谱。

面对现实吧,在房地产上拉,真心拉不动了。这事儿真不能全怪在国家打压房价的政策上。因为国家打压房价的前提,也是建立在它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民生问题上。不能因为一点小波折就定性地认为国家打压得不对,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打压的程度上,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不能打得太狠,引起相关的经济问题。

总之,房地产是下限,不是上限。保下限是为了社会稳定,不将其作为上限也是为了社会稳定。

当然如果某些人执意要拉,我也不会拦着你,但前提是你得拉得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