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样的外交:秦刚外长两会“首秀”令人耳目一新

外交既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门面,也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公民涉外权利等密切相关。工作重要,责任重大。

500

 

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外交天团在中央领导下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狂飙突进,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大国外交好戏。深受各界网友推崇和喜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继旧人。

 

二十大后,原驻美大使秦刚接替王毅担任新一届外交部部长,王毅升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

 

中国外交进入新的阶梯。

 

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500

 

这也是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在两会记者会的“首秀”,毫无疑问吸引世界目光。

 

有媒体统计了一下数据:时长约2小时,有14道现场提问,涉及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俄乌战争、一带一路等热点议题。

 

参会记者近300名,其中,非洲媒体约占外媒四分之一。

 

关于记者会问答内容,大家都可上外交部网站查询,这里不再回顾。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想谈谈秦部长“首秀”带来的中国外交新风采,以及今后可能会有的精、气、神趋势变化。

 

首先,就是理性。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新中国外交一定程度先天带有某种军人气质。神圣不可侵犯,威严,有时就难免让国际朋友有所距离感。

 

王毅任部长十年,给中国外交有效注入儒雅之风,深受国际朋友喜欢。

 

今天,秦部长在阐述广受关注的中美大国关系时,有问题谈问题,有希望谈希望,不夸张、不躲避,逻辑清晰,事实充分,比喻形象生动,相当客观理性。

 

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是我们不再苦口婆心谈希望了。而是侧重客观陈述,让别人去选择。

 

总的来说,今年两会代表记者见面会读稿的没有了。

 

其次,就是秦部长的临场反映,思维敏捷,语言丰富,大珠小珠落玉盘,像诗一样圆润、美丽。

 

曾经一段时期,包括官员在内的中国人民常常被外媒描述成照本宣科、拘谨拘束的刻板印象。

 

今天的记者会,秦部长的语言表现力生动丰富,节奏感超强、极富有诗歌韵律、如水银泻地,令人印象深刻。

 

团结紧张、严肃活波。逻辑上,记者会并非科研实验,不必一板一眼,小心翼翼。

 

记者会是沟通交流会,是联欢凝聚共识会。因此,它的气氛首先应当是轻松活波的。

 

也只有在轻松活波中,有关的中国理念、中国声音、中国方案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认为这种诗歌一样的韵律变化,或将为大国形象抹上新的活力色彩,让世界更接近,让中国更可亲、可敬、可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