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技术发展太快,小孩子学些皮毛,长大了就过时了,学了也不一定用得上

【本文来自《计算机提前学,意义不大;或者说,现在的很多少儿编程班,都是智商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南天北斗
  • 少儿编程这个话题我算是有切身经历的了。

    因为我爸就是搞电子的,所以从我小时候起就有意往电子和计算机方向引导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把我送到少年宫,上学期学无线电,就是装收音机;下学期就开始上电脑班了。

    那时才是1980年代末期,少年宫的电脑班已经很火爆了。星期天上半天理论课,分上下午两个班,都是爆满的。平时还有一个晚上上机,也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排到满才勉强把上理论课的小孩都塞进去。

    那时的机房真是高大上,一进门是一条长走道,一边是墙,一边是玻璃,玻璃隔开的区域才是真正的机房。进门要在走道换上专用拖鞋,踏上台阶(机房的地板是架空的),穿过二道门,才能碰到在里面吹着空调的电脑。小孩子在里面上机的时候,外边总是挤满了看热闹的家长。

    当时少年宫有两种电脑,一种是初级班用的,基于Z80 CPU的单板机,主机和键盘是一体的,用电视机当显示器,用录音机当磁盘;另外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苹果II型(也许是国产仿制型号),当时算高端机型,要高级班(五年级)才能用。

    我今天能如数家珍说出这些型号,并不是我当时就记得,而是我上大学之后翻看以前的旧书结合记忆反推出来的。因为我当时(四五年级)的时候,几乎啥也没学会。

    说来惭愧,我不是那种有编程天赋的人,当时少年宫的东西其实已经超出四年级小孩的理解能力了。少年宫讲二进制,我只记得了1+1不等于2,至于等于多少就不知道了。上机的时候也就就是照着课本上的例程敲进去而已。记得有个周末,我爸好不容易找人借到一台Z80单板机给回家,接上电视机,然后父子轮流敲了一个晚上键盘,终于把书上最长的一个例程敲了进去——是一个文字界面下高射炮打飞机的简单游戏。仅此而已。

    事与愿违,这一段经历反而我后来的电脑学习有不好的影响。

    无论是Z80还是苹果II,开机都是直接进入BASIC语言,见到一个闪闪的光标],就可以敲程序了, 什么”10 LET A=1"之类。这个我倒是一直都记得。

    到了六年级要准备升学考试,就没有去少年宫了。再接触电脑,已经是高中的电脑课。然而那时(1990年代),已经是PC机的时代了。高中电脑课,老师开始讲DOS——开机进入DOS。那么]光标呢?BASIC又到哪里去了?文件目录这些东西和程序有什么区别?到底在哪里敲程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幸好在高中电脑也不是什么主科,我稀里糊涂的混过去了。

    到了大学,电子系。入学时听到系主任骄傲的说”我们就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我知道逃不掉了。于是只好忘掉少年宫忘掉BASIC,从打字开始、从DOS开始。其实从零开始,半年时间电脑知识就超过一般人了。但是我什么时候掌握二进制?我觉得是大三《汇编语言》第一课,把各种编码颠来倒去的时候。小时候听得云里雾里困扰几年的东西,到了大学只不过一节课而已。(为啥要等到大三?因为大一大二在学数学。)

    至于“BASIC”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我也是到大三学完微机原理才找到答案——苹果II最初没有操作系统,相当于把BASIC语言解释器直接写在BIOS。解开这个心结后,我有一个时期疯狂地用BASIC语言的后代Visual Baisc做各种事情。甚至在某个时间还做过苹果II用的6502 CPU的开发工作。

    算起来我也在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待了二十多年了,软件硬件都做过,但是我认为我的电脑知识是上了大学后从零开始的。

    所以我从我的经验来说,小学生学电脑,其实没啥用。小时候学的东西很快过时了,而留下了老旧的观念小孩子却没有能力去消除。相反的,到了各种知识储备都具备的时候,这些东西很容易上手。

    现在轮到我儿子,他用电脑上网打游戏,对编程没兴趣,我也无所谓。只不过我给他买的也是苹果电脑,买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装了个苹果II模拟器。然后我指着那个闪闪的]光标说:这个是祖传的。当然,只是情怀而已。

人的发展是有过程的。

小时候记忆力好,抽象能力差,好奇心强。

就多学习一些需要记忆力的东西。

多运动,多接触自然,多观察。

大了,抽象能力强了,知识储备也上去了,学计算机这些就是快刀切豆腐。

容易得很。

而且计算机相关技术发展太快,真正变化小的那些理论很硬核,小孩学不动的。

小孩学的就是些皮毛,长大了就过时了。

说白了,编程这们手艺以后用不用得上都是个问题。

现在急什么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