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七八十年代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
【本文来自《有委员建议六三三学制改为五二三,再进一步,取消中考可行吗?|两会·言事(十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国家七八十年代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其中,初升高可分流到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初级技工);高考后根据所考分数分别填报大学、大专及中专(中级技工)志愿。
课程设计(记得不是完全准确):
小学:语文、数学、体育、政治、自然常识、音乐、图画。按现在划分:前五科为主科,后两科为副科。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美术。其中,美术不参加中考。
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政治、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体育。其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政治这七科为主科,高考时必考科目;后面几科为副科,与主科一起参加高中毕业考试。
这种十年制及科目的设计,是比较完美的,都是掌握最基本的、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实际运用的(当然,英语这个科目是完全可以取消的,这个科目是在大学内才有的)。
对技工人员的分流也是比较合理的。专业人才由专业的大专院校培养;初高级技工人员由技工学校、中专进行培养;高级人才由各大学院校培养。这种梯度是多么的明晰,但不知道为何这教育改革成这样?由终点回到起点(现在的中考分流及中学阶段的文理科分班)。
中学阶段的文理科分班会造成人才培养的不平衡(有部分知识欠缺)。
因此时是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基本的、与社会实际相密切联系的知识(兴趣爱好只是部分学生存在,他们是在基本学习之外的自身的学习)。专业的培养应该是在大学、大专阶段划分及明确,因学生的人生观已经逐步成熟,对自己规划的目标基本上已确立了方向,分科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