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炮台军30年后还当做新产品推出,却依然没法量产

昨天说到台军在70年代后期仿制的M-68不受人待见,因为台军当时有了更好的“心仪之物”。这个 “心仪之物”,就是南非当时刚推出不久,引领“45倍径革命”的G-5榴弹炮。

500

▲ “45倍径革命”的引领者G5在问世当初还是很先进的

当时的台湾和南非还有外交关系,因此理论上是可以直接购买G-5的(还记得同一时期来台湾推销以色列坦克的南非代理么?),但是台军最后没买的原因也只有一个——穷。

500

虽然台军穷,但是台军想得美啊:我买不起我还不能仿制么?不就是155公厘重炮么我们也做过!所以1979年,台军排出以联勤202厂工程人员为核心(当然包括陈笏上校)的考察团,前往南非,假借考察G-5决定是否购买之名(其实根本买不起),试图测绘部分G-5的参数。

500

▲ 陈笏上校作为台军军工方面的重要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2004年“3·19”枪击案调查中的表现

南非这边可是大名鼎鼎的布尔博士团队,自然对台湾是“严防死守”,炮可以看,但是不能拍照,也不提供任何精确数据。还好陈笏等人也是有备而来,靠着一些小工具以及测步数、计掌幅等方法偷偷测量,大致了解了G-5的结构和尺寸。

500

回台湾之后,研制工作就全面开始,首先也是最麻烦的就是身管,45倍径155毫米炮的身管长达7米,远超出之前仿制的M-68的5米,更是超过了台湾炮钢制造能力的上限。于是台湾决定“克难”也就是凑合,用两根M114的炮钢合成一根内膛,再用台湾能够达到的7米长的外身管将其热套在一起。

500

▲ 台军在1966年后仿制成功了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所以对短一点的身管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没有办法精确测量的炮口制退器,台湾方面直接仿了一个手头有的M109自行火炮的制退器了事,反正能够减小后坐力就行。炮架则基本参考G-5,也配备了辅助动力设备以方便操作,但是只采用了单轴而非双轴。各部件试制组合之后,1979年9月,台军就开始忙着测试这门被称为XT-69的测试火炮了。

500

▲ XT-69的样炮,可以看见炮轮前面有辅助动力装置

但是试射的结果果然不行,同样是7米的身管,别人家的孩子G5能达到30公里,底排弹就有39公里;自家的XT-69就只能打到25公里,跟外面那些39倍径的火炮射程没什么区别。

500

▲ 45倍径火炮系统其实远比想象的复杂,甚至连布尔博士本人开发的火炮都算不上很完善,中国大陆当年引进相关技术之后,还花了很大的功夫对其进行完善设计

原因并不复杂,台军想问题啊,too,simple,sometimes naïve。他们只意识到远射程需要一根长倍径的身管,却不知道这种30公里火炮需要身管、弹丸、发射药等多方面的配合。身管台军凑合上了,弹丸形状台军修改几次之后也有模有样,但是发射药实在是无能为力,经过改进之后,XT-69打底排弹总算有28-29公里,有所提高,但是离达标还很远。

500

▲ 因为始终没有达标,XT-69最终被放弃了

1981年台军制造了第二门样炮,之后又生产了4门炮身,然后装在当时已经开始退役的M108自行榴弹炮的底盘上,作为一种“自产155毫米自行火炮”参加了阅兵。这种凑合的自行火炮的射击稳定性极差,加上炮也不是什么好炮,后来也就无疾而终了。

500

▲ 大摇大摆参加 阅兵的“自制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但是实际上该炮并未投产服役

500

▲ M108的底盘和M109很像,但是台湾显然没有技术把炮和底盘调教好

实际上同期台军还用M108的底盘加了65式155毫米炮改成自行火炮,只不过这种车除了证明台湾和后来的朝鲜一样没人疼只能自己攒炮之外毫无亮点,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500

▲ 更“朝鲜化”的M108+M114配合,自然更加不受人待见

此后由于美国又向台湾出售了一些M109A2自行火炮,XT-69的性能又不好,于是就偶尔试验试验也没有什么下文。反倒是1994年的汉光10号军演中,XT-69又被当做“新型榴弹炮”拉出来向台湾民众展示。但这也没有改变他最后被当做纪念园区展品的命运。

500

▲ 台军在1994年汉光军演中展出了XY-69,虽说是“新型榴弹炮”,但此时距离该炮完蛋已经十年以上了

直到2007年的台北航太展,联勤202厂又一次拿出了一门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155毫米自行火炮,虽然号称这是台军的新武器,但经过对比当年的XT-69之后,发现除了多了一套半自动推弹机之外,火炮依旧是那门XT-69……一款火炮问世快30年之后还被人涂脂抹粉扮作新型火炮却没法投产服役,也不知道这算是幸运呢,还是苦涩的悲哀呢。

500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500

让大家看我快活地水起来吧!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