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爽片背后

去年最为火爆的一部韩剧,非《财阀家的小儿子》莫属。一个为财阀家族任劳任怨的打工人,悲惨地死于非命,随即重生成为财阀家的小儿子,以全知视角开展复仇计划,是妥妥的爽片。

但其“烂尾”结局让许多观众非常不爽。前期的铺垫垒得太高,让观众期待主角痛快淋漓的反杀,但编剧给的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作为反派的财阀家族也就失去了公司经营权,哪怕恶事做尽,他们依然不受法律惩处,依然可以悠哉地享受巨大的财富。

500

爽剧就要爽到位嘛,这么二半吊子就有些现实了。现实就是这样:以财阀为代表的权贵阶层,根深蒂固地盘踞在社会顶层,难以撼动。

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合格的爽剧,但它在套用现实模板、揭露财阀面目上,是有点真东西的。财阀是怎么发家的、发家后又是怎么做大经营的、怎么干涉政治和舆论的,这部剧都一一涉及了。

今天就结合这部剧,扒一扒财阀的发家史和黑历史。毫无疑问,剧中的巨无霸企业“顺洋”的现实原型就是三星。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在剧中名为陈养喆,二代目李健熙的事迹则由剧中陈养喆的大儿子和主角陈道俊组合演绎。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财》剧和现实都高度重叠,下文将就典型事例再作说明。

500

最为标志性的一笔,是第一集检察官徐旻渶坚持查账时的台词:“大韩民国可是法治国家,不是顺洋共和国”,观众一看便心领神会。“三星共和国”的说法在韩国妇孺皆知,出自三星前法务长在《三星内幕》书中的名言——

“现在的韩国早已不是民主共和国,而是三星共和国。”

500

帝国崛起

发财道路千千万,没写进刑法的就那么几条,其中门槛最低的是利用价格差。A地的市场价高于B地,那么把货物从B运到A就有利可图,我们曾称之为“投机倒把”。李秉喆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他和几个朋友集资开办了一家运输公司,在家乡庆尚道干出名堂后,又趁中日战争之机,将干制鱼、水果、蔬菜、面粉等货物卖到中国东北。

500

三星公司的前身

日本战败后,朝鲜境内风云突变,先是南北政权的对立,再是朝鲜人民军席卷半岛、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志愿军抗美援朝……动乱之中万事俱废,李秉喆的资产灰飞烟灭。但这个倔强的韩国人并不认命,战后又搞起了糖厂和毛纺厂,让三星商会的业务进入工业领域。

朴正熙上台后,李秉喆已成为韩国国内举足轻重的企业家,也是青瓦台重点扶植的对象。朴正熙直接向李秉喆摊牌,要求他在政府指导下发展实业,并吩咐经济企划院长官张基荣给予他政策上的便利。

500

朴正熙听取李秉喆汇报

从此耳聪目明的李秉喆四面出击,涉足经济、金融、化工等多个领域,使三星的产业走向多元化,与现代、大宇、LG并称韩国四大航母企业。从60年代到80年代,韩国从一个人均GDP只有87美元的农业国,成了“东亚四小龙”之一,客观来讲,以三星为代表的财阀企业功不可没。

也是在这个阶段,三星电子成立,李秉喆注意到了半导体技术的前景。他认为这个高附加值的行业是韩国未来的希望,并力排众议向半导体产品研发注入大量资金。

但当时这个行业的霸主是英特尔,有实力挑战英特尔的是先行一步的日本企业。在美日的技术封锁下,三星举步维艰,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时都没有盈利。

500

《财》剧中陈养喆直接向总统要项目

但是三星坚持了下来。在第二任总裁李健熙的谋划下,三星主抓生产效率,拓宽海外市场,利用美日贸易冲突的良机取得突破。沧海横流,世事更易,三星在2017年终结了英特尔25年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无论是审视李秉喆个人的发家史,还是三星“做大做强”的历史进程,似乎都是无所指摘的励志剧,是创业者的偶像、商业公司的标杆。但任何商业帝国的崛起都不是人畜无害的童话故事,其中饱含了无数劳动者被剥削压迫的血泪。

2007年3月6日,23岁的黄宥美在三星半导体工厂工作不过两年,就罹患白血病而去世,其父黄尚基调查后发现,女儿的作业岗位是处理晶圆片(Wafer),涉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且没有防护措施,三星非常清楚这一事实,但仍然拒绝认定为工伤。

500

以黄宥美、黄尚基为人物原型的电影《另一个约定》剧照

黄尚基和其他受害者家属一起成立了民间组织“半导体劳动者健康与人权守护联盟”(SHARPs),多年来奔走呼告,为数百名白血病、脑瘤、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等电子产业工伤者争取权利,直到2019年韩国政府承认调查结果。在此期间,他们多次被三星威胁、利诱,甚至被警察持枪驱赶恐吓。

500

抗议者在三星公司门口陈列的受害者照片

利用权力压迫弱势的劳工,这只是大财阀危害社会的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财阀们形成了一个凌驾于法律和规则之上的权贵阶层,甚至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规则的执行,严重破坏社会公平。

财阀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首先是挟经济体量以自重,从政府手里劫持了各种特权。

500

流水的政府,铁打的三星

在《财阀家的小儿子》剧中,初代财阀陈养喆经常表现出对政治的疏远态度,不愿掺和青瓦台的政治斗争。得知崔女婿准备竞选首尔市长时,陈养喆在家族晚餐上瞬间翻脸,连奚落带威胁要他远离政治。

500

三星财阀三代主要成员

现实中的原型李秉喆也是如此,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企业经营之中,本无染指政治的打算。朴正熙上台后鼓动他投身化肥工业,于是他辛辛苦苦干出来个韩肥公司,最后却被拿去充了公。痛定思痛,李秉喆提出了“政经分离”的原则,希望企业的发展尽量少受到政府的干预。

问题是你不找政治,政治会来找你。为了发展经济,朴正熙政府不断将有限的资源向三星、现代等大企业倾斜,用公权力给财阀开道,以实现政府允诺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这资源不是白给的,财阀们要在经济和选票上回馈政客。

500

李秉喆接受朴正熙的颁奖

要么与政客交恶,随时准备接受政府的刁难;要么与政客合作,为企业谋求更大的空间。人在屋檐下,这还有得选吗?于是财阀们纷纷上车,利用政策上的便利,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地位和企业的影响力。

韩国媒体将这种畸形的共生关系,用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政经癒着”。“癒着”本意为炎症引发人体不同组织之间的黏合,用来形容政客和财阀的相互挟持、相互利用,真是恰如其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以部分南亚国家为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这些国家腐败盛行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干预经济和没有受到监督,使少数人能够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

20世纪,韩国社会多次溃散,财阀攀附军政府形成裙带,权贵资本盛行,使社会不平等加剧。在所谓的“民主化”进程中,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但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反将其触角深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

500

三星的高层人物,多次被公开判决为有罪,但最后都逃脱了惩处。1996年,李健熙被认定向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行贿,被时任总统金泳三特赦;2008年,李健熙涉嫌非法转让经营权和逃税,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结果第二年又被李明博特赦了。

500

《财》剧中财阀长子坐轮椅面对记者追问,即来源于李健熙真实事件

正经开始调查三星集团的第一位总统是卢武铉,结果大家都知道,自杀了。继承卢武铉遗志、下决心清算财阀的前任总统文在寅,一度抓住李在镕不放,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2020年9月,三星电子的掌门李在镕被韩国检方指控非法交易、操纵股价。检方认为,李在镕为了接班三星,在2015年将三星物产和第一毛织合并,涉嫌散布虚假信息、故意哄抬股价、集中购买公司股等非法行为。

500

李在镕被警察从首尔的住宅里带走

前总统朴槿惠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被认定与“闺蜜”崔顺实合谋从三星集团收受贿赂430亿韩元,也和李在镕有关。其支持者表示,朴槿惠是被财阀们绑架了,收钱也是出于无奈;而行贿的李在镕也有话说:“我也是受害者,总统强迫出资,谁能拒绝?”

好么,合着你们有权的有钱的都是弱势方,要不这锅让韩国老百姓背?

这真是个好主意。多多宣传自家企业的功劳和不易,把脏水往外泼,把矛盾转移出去,让民众去骂政府、骂社会、互相仇视,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岂不美哉?

这就需要控制媒体,以便引导舆论。

500

谁的喉舌?

1997年,一段录音曝光,内容是三星向总统候选人提供1000万美元的政治资金,录音对象是三星副会长李鹤洙,和韩国驻美大使洪锡炫。爆料此事的记者还指出,三星多次利用自己控制的《中央日报》影响舆论,来为集团的腐败和违法行为洗白。

那就非常符合逻辑了。除了政客之外,洪锡炫有着多重身份,他是李健熙的小舅子,还曾经担任过《中央日报》的总裁。此外,李健熙的老丈人洪链基也是这家报纸的前总裁,妻子洪罗喜则是三星美术馆的馆长,这些现实都与《财》剧的人物设定一一吻合。

500

《财》剧中财阀长孙迎娶传媒大佬之女,完成商业联合

早在20世纪60年代,李秉喆就意识到了社会舆论的重要性。当时的三星的企业形象遭到《东亚日报》的攻击,《京乡新闻》指责三星在“三粉”(白糖、面粉、水泥)中垄断渠道、获取暴利,并扣上了一顶“买办资本家”的帽子。

经过此次舆论危机后,李秉喆创办了《中央日报》,此后成为韩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传媒,日发行量高达200万份。与此同时,三星进军广播行业,并于年末开设东洋TV,全面向媒体行业扩张。几经变迁,东洋TV成长为著名的JTBC电视台,擅长制作综艺节目和时事访谈,朴槿惠的“闺蜜门”就是这个电视台的节目“News Room”首发的。

JTBC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孙石熙等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和新闻职业道德的记者,报道了一批震惊韩国社会的大新闻。但是他们对社会黑暗的曝光也只是冰山一角,媒体的基本运作规则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在军政府时期,韩国媒体毫无自由度可言。民主化后,有了“媒体传播权”,韩国媒体在理论上脱离了政府的箝制,按理说拥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作为第三方的媒体日常运营也需要钱,也就难免受制于背后的财阀资本。

500

KBS电视台在李明博上任后遭到人员清洗

首先,财阀会在注资上拿捏媒体,如果对媒体的一些报道不满意,私下沟通后媒体仍不妥协,就会削减下一季度的广告投入和项目经费,让媒体立即陷入财政困境。 

其次,当媒体营收状况欠佳时,财阀会趁机介入,以安插亲信为条件提供资金。通过人员变动,财阀便可以控制编辑部的报道,一家经济类报刊被财阀收购后,两年内数易社长,直到报社彻底按照他们的口径发文。

这些都属于用钱解决问题,遇上不能用钱的,财阀会暴露出更加凶恶的面目。例如孙石熙在2013年报道了三星打压工会的新闻,自身受到巨大压力不提,连家人都遭到不明人士的威胁和跟踪。

500

孙石熙入主JTBC后即将矛头指向金主三星

英国作家欧文·琼斯在《权贵:他们何以逍遥法外》一书中指出,媒体会通过失真、虚构甚至虚假的报道,将社会监督从高层权势者转移到底层民众身上。媒体所有者本身就是精英群体的一部分,它们的运行方式决定了大部分媒体是权势阶层利益的捍卫者。

受财阀控制的媒体,经常会显露出夸富仇穷的价值观。一方面为一小撮富人提供平台,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野心、偏见和私欲,并加以美化;另一方面,他们饶舌鼓唇,竭力淡化阶层矛盾,把公众的愤怒引向社会底层群体——

低收入工人被怂恿去嫉妒领福利的失业者,而不痛恨不给他们足够工资的雇主;没有退休保障的人被鼓动去反对国营领域有退休金的员工;政府不愿花钱在回报少的民生投资上,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指责民众不够努力,自暴自弃。

互联网媒体兴起后,信息传播节点暴增,“去中心化”趋势明显,财阀们在舆论操控上又面临着新的挑战。2014年4月16日,“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近海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事故造成包括4名中国公民在内的295人遇难,韩国相关部门履职懈怠、救援不力,大量民众在自媒体及网络论坛上表达不满。

500

受害者亲属在打捞现场泣不成声

这是一桩极为惨痛的事件,任何人都应抱持同情之态度,特别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然而现代集团郑梦准19岁的儿子在facebook上发帖称,受害者亲属极度痛苦的反应是“不文明的”,冷漠愚蠢的面目暴露无遗,引起舆论大哗。郑梦准虽竭力掩盖,但无奈自媒体时代的公共事件难以掩盖,最后不得不代子受过,出面向公众鞠躬道歉。

尽管控制媒体的难度增加了,但本质并没有变。没有财阀的广告,新媒体还是无法存活,更别谈将影响力做大。所以在“政经癒着”之外,基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自由也与经济发生“癒着”,遮蔽着民众对真相的窥视。

500

经营之道

说到这里,难免有朋友会有疑问:财阀如此嚣张,就不能管管他们吗?

韩国政府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去削弱、约束财阀,比如用超高的遗产税去剥夺财阀家族的财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2021年三星前会长李健熙留下了20万亿韩元,遗产税就高达12万亿,约合人民币699亿,继承者们不得不抵押资产借贷去缴纳。

为营造一个相对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现代国家都会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限制财富聚敛,而财阀们也都有一套应对手法,比如《财》剧中的资产转移和操纵股票,看似合法合规,实则贪得无厌、积弊深远。

500

《财》剧中反映财阀通过股份套利

大家都知道,韩国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把持,但这种状况是上不了台面的。在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国家经济的命脉控制在少数家族手里,这像话吗?因此,就需要制造出一种“正道经营”的假象,证明这些企业是现代的而非传统的,是国民的而非个人的。

这种假象就是,韩国企业的所有权并不集中在创始人或主要经营者手里。根据2000年的调查,前30大财阀的所有权集中度平均只有10%,这恐怕出乎一般人的想象。但即使你翻一倍,拥有20%的股份,也休想从这些家族手里拿到企业控制权。

其中的秘诀,就是本节重点要说的交叉持股机制

交叉持股顾名思义,就是甲拿乙的股份,乙拿甲的股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其初始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被恶意收购。《财剧》中的顺洋旗下有44个子公司和其它法人机构,子公司直接交叉持股,就使得主人公的收购必须拐弯抹角着来。

500

韩国财阀交叉持股的基本类型

具体的操作方式,首先是估值。比如A公司的估值是1000万,B、C、D、E四家和A合作的小公司,估值是100万。那么A公司1%的股份,就等于四家小公司10%的股份。

第二步就是换过来,A老板手上减少了自己公司4%的股份,但对四家小公司更有话语权了。这四家也是何乐而不为啊,A公司家大业大,以后股价涨了,自己也是买到赚到。

当市面上出现了试图与A公司掰手腕的财团时,它们会发现,想要收购足够数量的股份难比登天。确实,那些小公司有一些股份可以打主意,但是它们自己的股份就像人质一样攥在A老板手里,再想卖也得掂量掂量。

500

三星集团的交叉持股状况异常复杂

比如李健熙的长女李富真,是三星爱宝乐园的总裁,但只有8.37%的股份,却有三星石化33.19%的股份。三星爱宝的最大股东是三星信用卡,三星信用卡的股权却在三星电子手里,而三星电子的出资方是三星生命保险,三星生命保险的股东又有三星爱宝。

绕不绕?就这么绕来绕去,表面上看财阀一家子的持股比例不高,总裁本人只有1%—3%,一家子也就5%,但通过集团相关的企业交叉持股,实际控制可达50%以上。

500

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家族的利益是第一位的,甚至要高于企业的前途命运。企业的经营者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中小股东想维护自己的权利,人家关上门一合计,只要侵犯了财阀家族,这事就办不成。

而财阀一家子想干点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就容易得多了。有人梳理了1981-1997年间87起韩国财阀收购和兼并案,发现普遍存在着财富从收购企业向被收购企业转移的现象,也就是控股股东通过地下渠道转移资产、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500

《财》剧中陈养喆对民众极度冷漠

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机频发爆炸,不得不全球召回,导致股价大跌。面对这次危机,三星安抚股东的举措除了分红,还有一条是承诺增加一名独立董事名额。

所谓独立董事,重点在于独立于公司之外,可以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财阀企业的主要董事向来都是家族成员,董事会的运作缺乏独立性和透明性,增加独立董事的意思无非就是表示“我们也可以听听外人的意见”,但实际作用就不好说了。

按道理说,股东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控股股份,就可以进入董事会并对管理层有着直接的监督权,但这在财阀企业是几乎不可能的。家族成员把持了董事会席位后,就算再愚蠢再不负责任,也很难把他们赶下来。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股东至少持有5%以上股票才能提出替换董事的动议,这样一来,中小股东就根本说不上话了。

500

金融机构也无法对财阀进行有效的监督。在80年代以前,韩国的银行由政府主导,80年代后银行商业化,但高级管理人员还是由政府任命。银行完全听令于政府,让给谁贷款就给谁贷,不用考虑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就不能发展出成熟的信用评价技术和金融管控措施。

而且金融自由化后,允许私人企业进入非银行金融部门(NBFI),于是财阀们纷纷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NBFI的股权。也就是说,即使财阀需要融资,也不用看银行的脸色,可以利用关系密切的NBFI尽量逃避监管。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无论是上层政府的经济政策、还是下层民众的情绪态度,以及本该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媒体、金融监管机构,财阀的影响力渗透到每个角落。拥有众多耳目和各类信息的优先权,他们如何不稳坐钓鱼台,无往而不利?

结语

韩国司法界有个不成文的“三五定律”,即财阀获罪只需判三缓五,牢房都不用进,这个规律在2017年被态度强硬的平民总统文在寅打破。他试图将李在镕绳之以法,并多次否决法务部门关于特赦的提议,决心终结韩国政商勾结的长久历史。

结果是去年8月15日,上任不足百日的韩国新总统尹锡悦公布了“光复节”特赦名单,其中包括李在镕,还包括“张紫妍案”的重要嫌疑人——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本号曾多次讨论此案,迫害张紫妍的权贵们恶行令人发指,但仍可以逍遥法外。

最为讽刺的是,当文在寅苦苦与财阀斗争的同时,向来叫嚷着要清算财阀的韩国民众反倒认了命。2021年四家民意调查机构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7%的受访者支持赦免三星领导人李在镕,他们认为目前经济低迷、通胀上行,占据GDP22%的三星集团不容垮台,只有这种大公司才具备引领韩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和实力。

500

事实上,韩国财阀集团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早已弊大于利。因为这些财阀的无序扩张,形成了垄断性、掠夺性的市场环境,使韩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成长,要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么成为附庸性的转包企业为财阀所用。财阀们赚着最多的钱,负着最少的责任,在它们背后,是无数创业者的举步维艰。

500

财阀公司以77%的社会财富,仅供给了12%的就业

财阀们之所以视民众为草芥,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心理,认为上层人士理应得到他们的权力和不断增长的财富,他们是精英、是中坚,天生就应该拥有。

然而一段辉煌的创业史只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瞬,勇立潮头、抓住机遇不是荫蔽后人的万世之功。韩国经济在冷战时期起飞,靠着美国的援助抓住了扩张出口的机会,时也、势也,靠的是《财》剧男主角父母那样勤奋坚忍的劳动者,胼手胝足积累出来的。

500

男主角的父亲不明白,为什么他奉献一生却一无所获

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财阀们的岁月静好。这个道理不但要财阀们知道,还要被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奉为常识,固化的现实才有改变的可能。

END

本文作者:碎瓦,蓝钻特约主笔。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韩国工伤运动史、三星劳工抗争与疫情下的劳权》。

【韩】张夏成:《韩国式资本主义》,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

【韩】金勇澈:《三星内幕》,大牌出版社2013年版。

【英】欧文·琼斯:《权贵:他们何以逍遥法外》,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

于文心:《三星帝国》,现代出版社2013年版。

刘洪钟等:《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与东亚家族企业》,《世界经济》2003年第2期。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