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集中制组织结构的谈讨
题目:《“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集中制组织结构的谈讨》
作者:杨镕荣
摘要
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目标,本文先简述了西方经典管理学与中国古代管理的发展。在比较了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特点之后,分析了集中制结构的优势。根据中国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以及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最后得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环境下,中国的企业比较适合集中制组织结构进行管理。
关键词:集中制结构 企业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一、引言
在今年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报告中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词汇在二十大报告中出现频率高达10次,并且占用一个大标题的篇幅做出详细阐述,它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谈到,世界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以来仅少数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从欧洲三大革命开始(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西方率先步入现代化,并长期支配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现在流行的现代化理论,甚至大部分人的现代化观念都是西方中心主义下的“现代化”。[2]
张维为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它不是西方那种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物质主义膨胀的、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之路。[3]
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走自己路,创新自己的发展方式,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中国式现代化也意味着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中国自己道路。管理学也不例外。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管理学又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是值得所有相关学者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纵观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早期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14条原则,再到以巴纳德、西蒙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流派,以及当代流行的管理理论。这些著名的、通行全球的理论全部来源于西方。国内许多企业在管理方面都会学习诸如IBM、GE、Siemens等公司的管理模式,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如McKinsey, BCG, Bain Capital等也全部外国公司。现如今,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管理学教育院校,诸如MIT, Stanford, Harvard等学校也都全部属于欧美国家。由此可见小到学校教育,大到企业管理,中国的管理理论全部都来源于西方。
反观中国古代的管理理论,曾有学者把中国式管理分为四类:儒家学派思想,《孙子兵法》的谋略,古代帝王独创的治国之道,禅宗的人员管理与个人修炼。[4]无论哪一种都存在着由古代延续至现代,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思维的因素。
在新时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总方向提出了“中国式”这个概念,那么中国的企业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形成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
三、研究的问题
“组织”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决定着企业能否长期良好发展。
而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组织结构是什么呢?原有的西方管理学的组织结构理论是否依然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学已经提供了大量关于组织结构形式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对集中制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谈讨。
四、企业组织结构比较
企业的组织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金字塔式和扁平式。其中金字塔式有五种基本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1.金字塔式结构
1.1直线制结构
图一 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组织中所有职位都实行从上到下的垂直领导,下级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负责人对其下属的一切问题负责。组织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所有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各部门主管自己执行。这是最简单的集中制管理结构,它的权责关系明确,组织运行有序。
1.2职能制结构
图二
职能制结构按照专业划分部门,在各级管理人员之下根据业务需要设立职能机构 和人员,协助其从事管理工作。这个结构专业化程度更高,但是协调性差,部门间职责不清晰,权力集中程度比直线制低。
1.3直线职能制
图三
直线职能制结构的总原则保持了直线制的统一组织指挥,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负责专业管理的人员。具有统一指挥与专业度相结合,专业水平高较高的特点。但是这种结构管理人员更多,协调性差,管理成本较高。其权力集中程度比直线制低。
1.4事业部制
图四
事业部制结构按照产品,市场用户,地域以及流程等,将企业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事业部有独立经营的权力,也具备独立管理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这种结构具较高专业度,对环境的适应力强。但是也具备管理人员多,管理成本高的特点。事业部拥有独立经营的权力,容易导致事业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影响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事业部制结构属于高度分权。
1.5矩阵制
图五
矩阵制结构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每一名下级员工同时接受两名上级领导。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有任务就临时组建项目小组,选定组长,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业务管理大于行政管理。这种结构协调性强,目标明确,但是也具有稳定性差,多头指挥,权责不对等的特点。其权力集中程度低。
2.扁平式
图六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权力之间比较平等。权力集中程度比前五种组织结构都低。
由此可见金字塔式结构相较于扁平式结构,它的权力都比较集中。其中直线制结构集中程度最高,矩阵制结构权力集中程度最低。集中程度越高的组织结构,越有利于资源的集中统一,利于将有限的资源优化分配。集中程度越高,管理人员越少,权责划分清晰。决策执行更准确,执行力更高效。
五、企业集中制管理
企业管理的集中制是指企业管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管理层,实现指挥的高度统一,同时下层没有决策权,但它的优势十分明显。其一,有利于企业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有利于领导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果断决策。其三,利于领导人对企业的整个组织及经营活动实行全面控制,有效地拟定和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集中制适当削弱了下级管理层的管理权限,以防止局部利益的盲目膨胀,避免下层管理人员因本部门的利益驱动而做出与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决定,有利于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图七是企业常见的一种集中化组织结构。[7]
图七 集中制管理
集中制管理也是有经济成本,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信息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其中信息成本较高,委托代理成本较低。信息成本是指在集中制下,上级不能及时完全地掌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信息,导致信息闭塞。而下层虽能够准确地获取信息,但是没有决策权限,使企业无法做出及时、有效、合理的决策,即产生信息不对称成本。委托代理成本是指在分权制下,企业各级管理层之间因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而引发的成本管理权限下放程度越大,成本也就越高。两者之间的关系见图八。
图八 权力集中程度与管理成本的关系
在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信息成本过高,甚至是上级信息闭塞的局面,企业需要找出平衡点。可以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企业规模,环境变化速度,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政策管制。在执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以下三点。
(1)集中制管理的企业,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更需要时刻关注环境变体的速度,以最快速度进行决策,抓住企业发展的机会。
(2)企业还需要形成一条信息传递链,用来防止最高管理者的信息闭塞,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和问题完整地从低层传递到高层。
(3)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要制定规章制度,让高层对政策进行深入了解,而低层则不需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高层可以进行更多行政管理,达到权力集中的目的。
六、“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1.起始时间晚
中国真正开始现代化发展的时间很晚。反观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百年攻坚克难终于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由于战争和其他历史原因,中国真正开始现代化是1978年改革开放,而西方国家从16世纪的文艺复兴就开始了。中国比世界水平晚了三百多年。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只用了七十年就使将近1亿人脱贫,特别是创新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 就历史上的现代化来讲,中西双方具有一些共性,但是中方的现代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与西方惯用的战略殖民、文化改造、金融掠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同[5],中国通过对内采取社会主义制度和对外采取和平交往,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中华民族生性爱好和平,在吸取西方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实事求是地采取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虽然中国的进步与成功是巨大的,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一些领域上,与世界最高水平还存在差距,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这些领域是影响国家实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所以想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些差距是中国急需赶超的地方。
2.资源匮乏
然而中国的一个大问题是资源匮乏。中国人多而物不博,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铁铜铅锌金等多为贫矿,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地下水污染,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匮乏。早期能源的过度开采,使得石油、煤矿、天然气等资源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发展。面对如此有限的资源,中国更应当采用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将资源集中统一,优化分配。
3.时间紧迫
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非常紧迫。从今年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从今年起再奋斗13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此看来,任务很重但是时间紧迫。而集中制管理恰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利于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有限的资源,用最高效的办法完成目标。
4.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家国情怀”。其中“天人合一”代表着一种保守行事的思想特点。“家国情怀”则说明在传统概念中,中国人对于组织的观念除了“家”便是“国”,中国人对于管理根本的、潜在的观念脱离不了古代朝政管理社会的模式。从古至今中国的社会都追求集体主义,而非西方提倡的个人主义。在组织决策方面,中国人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个体应自觉地服从于集体。中国人很讲究血缘关系,重视家庭和宗族,小群体意识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基于血缘关系,尤其在小规模团体内的关系良好,信任的程度更高。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之处,中国人拥有自觉服从集体,喜欢稳定性,小组织内部信任度高的特点。而恰好这些特性最适合集中制管理, 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企业适合集中制的组织结构。
综上所述,在中国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上,可以优先选用集中制结构。
七、结论
如今世界发展速度飞快,国际形势变化多端,国内受疫情影响严重,美西方对华政策也很消极,中国的企业面临任务重而时间紧迫的现状。中国的企业想要紧跟国家和世界的步伐,可以采取“集中力量力大事”的原则,即采用集中制的组织结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并集中资源的目的,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使企业的权力集中,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此以来,相信中国的企业一定可以为推动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政府网.Gov [EB/OL]. (2022.10.16)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林毅夫,付才辉.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内涵与首要任务——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阐释[J].经济评论,2022(06):3-17.DOI:10.19361/j.er.2022.06.01.
[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65期:聚焦二十大——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EB/OL].(2022.10.31).https://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22_11_06_665458.shtml
[4]唐炎钊,郭丽华. 中国式集权管理模式探讨[C]//.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381-393.
[5]马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更好发展“中国蓝图”[J].哲学研究,2022(06):13-21.
[6] Malcolm Peel,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 guide to better business performance, [M]. 1993, pp.64
[7]黄长江,唐娜.论企业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现代管理科学,2004(04):71-72.